APP下载

《断章》不“断”(节选)

2014-10-20覃永恒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4年9期
关键词:断章美化归类

覃永恒

阅读文学作品通过充分的感知想象“意会”之后,還须经“谨严的分析与逻辑的归纳”,切中肯綮地把握精神实质。

下面以《断章》为例看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

第一步:充分地感知想象。像朱光潜在《诗论》里写的那样,在吟读的“一顷刻中”把《断章》“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不仅如此,你还要凭感觉想象,调动人生积累进入诗的情境去体验,吟诵到“言皆出于我之口,皆出于我之心”,吟诵到你就是诗中的各种角色,有着各种情绪情感体验,生出很多联想想象,获得多种人生况味。感知想象之后,还要对感知想象的部分、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有着不可穷尽的可阐释性。这一阶段是“诗无达诂”的阶段,获得的阐释越多、越具个性越好。

第二步:理性地分析概括。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类、比较、抽象、综合直至概括。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你看风景,又是别人眼中的风景。“风景”通过本质归类为“可以欣赏的、可以享受的、可以回味的事物”。“爱情”只是其中一种。“看”归类为“欣赏” “感受”等。通过分解成部分、归类之后,然后把一二句综合为:一个人欣赏着、感受着、爱着,同时也被欣赏着、被感受着、被爱着,但欣赏与被欣赏、感受与被感受、爱与被爱的双方常常不能对应统一,因而生出许多美,也产生了许多遗憾。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明月”等事物为“你”装饰,“你”装饰“别人的梦”。“装饰”的本质是“美化”、奉献等。“梦”的本质是精神的、情感的、想象的、潜意识的,是超越了现实的。也就是说,这种“装饰”不仅是现实世界的,也是超越现实的。综合概括为:人,自然成为美化、奉献的对象,也美化着其他现实或超现实的事物、精神、情感。美与遗憾同时存在。

最后概括整首诗的主旨为:一个人去欣赏、去爱、去奉献,也成为被欣赏、被爱、被奉献的对象。人往往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与被欣赏,爱与被爱,奉献与接受的双方常常不能对应统一,生出许多美,也产生许多遗憾。

以目前的文学作品阅读状况来看,充分进入第一步已属难能可贵,能把这一步做好的,很多人都已有成就,如李健吾、余秋雨等;在第一步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做好第二步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大概要数鲁迅、钱锺书这些大家了。一些人走进第一步就走不出来,个性太强,无法进一步进入理性的层面。一些人是第一步匆匆而过,就分析概括,没有个性充分展现的过程,分析就只能是冰冷、生硬的肢解,怎能游刃有余?一些人是第一步走不进去,第二步仓促上阵,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再好的果实都品不出味来。

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必定是感性和理性的充分参与。虽然感知体验时不能让理性的分析概括过多地干预,分析概括时不能被感知体验拖累,但这两个过程一定要得到充分的展示,才能完成对一个文本的完整阅读。

(选自《名作欣赏》2010年第4期,本刊有改动)

[读有所思]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你是如何理解“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必定是感性和理性的充分参与”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断章美化归类
卞之琳《断章》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迎额头崩出的字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美化生活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
通信天线美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姹紫嫣红”的回光返照——“美化服装”运动(1955~1957)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