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惜独特的感受

2014-10-20王霆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4年9期
关键词:茹志鹃百合花吴江

名师简介

王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辅导员,江苏省教育学会“读写名师”,苏州市中考语文命题专家。发表文章100余篇,多篇专业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现任教于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

李华萍,苏州市吴江区教学能手,多次在市、区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参编教辅用书4部。现任教于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

陈瑜,苏州市吴江区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语文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吴江区AA级优质课比赛优胜者。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现任教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写出“常见”的事物未被人发现或“被人忘却”的美,这是因为高明的作家总是无比珍惜其内心独特的感受。本单元“附录”中的三篇文学作品——郭沫若的《白鹭》、茹志鹃的《百合花》和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就是如此。

在郭沫若的眼里,水乡泽国最常见的白鹭不仅是“乡居生活的恩惠”,更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在茹志鹃的笔下,那“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不仅象征纯洁与爱情,更是战争年代里,平凡而普通的灵魂绽放出的人性光辉;而在诗人鲁藜的心中,那“常见”的月光、月光下的山影、旷野与河流,共同构成了宁静而深沉的境界,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与诗人在彼时彼境中的心灵相契合,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作家创作时的独特感受,也为我们解读作品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从来就不是一目了然的,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丰富性、复杂性甚至模糊性,是文学诗意的源头。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使每一位阅读者都能够从中读出自我、发现自我,并且随着时间、情境和阅历的变化,能够从中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王蒙语)”。

于是,散文家晓雪、小说家茅盾和诗人曾卓,从自身创作的实践体验出发,对附录中的作品进行了解读,写出了自己阅读时的感悟,并对作品进行了评论。晓雪认为,郭沫若的散文《白鹭》,“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茅盾则从故事展开和人物塑造两个角度,剖析了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中细节描写的表现作用。他认为,“作者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诗人曾卓从鲁藜《一个深夜的记忆》中感受到了“宁静而深沉的意境”,领悟到“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之所以谈得如此深切,正是因为他们都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因而,同学们读文学作品,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作品好在哪里,这些固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养成勤于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有不拘泥于前人的怀疑精神,珍惜阅读时的独特感受。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阅读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做到披文入情,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蕴藏在作品中的“情意”。例如郭沫若的《白鹭》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在阅读时我们就应该想一想,结尾的表达为什么与开头不一样?茹志鹃的《百合花》的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要用“气汹汹”这个词形容新媳妇对卫生员说的话?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中,“月光流进门槛”的“流”字,使你展開了哪些联想?对于这些语言,我们要学会反复品味。正如《关于散文〈白鹭〉》中引用的莱辛的话:“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当我们沉入文本的语言之中,一定会感受到作者流露的情意,获得独特的感受。

猜你喜欢

茹志鹃百合花吴江
不去管
不去管
百合花
一朵百合花
茹志鹃与《红楼梦》
茹志鹃:香菱学诗法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百合花
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