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幼儿进行早期识字教育的方法探索
2014-10-20张羽翔
作者简介:张羽翔(1962—),女,广东电白人,讲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关于幼儿识字和阅读,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多年前曾旗帜鲜明地主张,问题不在于该不该教幼儿识字和阅读,而是在于如何教。陈鹤琴先生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因为幼儿识字和阅读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深刻的意义。一是汉字是象形文字,学龄前儿童既然有认识图形的可能,那么也有认识文字的可能。二是通过识字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通过识字积累,可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可使幼儿获得许多知识经验,这样可使幼儿更快乐的生活。家长应该怎样使幼儿爱识字呢?措施如下:
一、全面考虑,制订方案经过查阅有关幼儿心理发展及幼儿识字教学的资料,并将它们进行分析、总结、筛选,为孩子拟订的识字方案为:“识字—阅读”方案,即把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划分为“零星识字”和“阅读识字”两个阶段。幼儿在三至四岁时,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很不完善,学习需循序渐进,此为“零星识字”阶段。根据幼儿心理的发展理论,到了五岁,孩子进入了书面语言的最佳期,这时可以引导他进入“阅读识字”阶段,利用他已有的识字量,引导他阅读,大量识字。
二、零星识字,逐步积累1控制字量与时间
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特别是受大脑和注意发展的限制,这一阶段每次识字量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长。因此,开始每次只教4~6个字,后来,每次教8~10个字,到三岁半,可每次教10个以上。识字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教的时间不固定,有空才教。
2精选识字内容
幼儿能认哪些字?喜欢认哪些字?在识字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应选取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的东西,如家用电器、文具、家具等。另一方面应选取幼儿喜爱的东西,如动物、植物等。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文字是容易接受和喜欢的。
3挑选和制作卡片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识字卡片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购买识字卡片的时候,一般不要买字、图都印在一起的,而是要选择那种色彩鲜艳,前面是图,背面有字的那种,因为幼儿对色彩鲜艳的卡片容易感兴趣,卡片上字图分开,可避免幼儿在识字时注意力被图片吸引过去,这样识字效果较好。如果市面没有自己所需的卡片,则自己动手制作。
4识字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法上,要采用游戏化识字。游戏化识字的具体方法很多,根据孩子的情况,常用的几种,如找字识字、故事识字、动作识字、情景识字等。由于这些方法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适合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非常喜欢。譬如发现幼儿喜欢玩“藏猫猫”的游戏,便用“找字识字”的方式教他认字,认完后,把字藏在身后,让幼儿去找,找到了,让他读一遍,给予表扬,或把刚会认的字藏到一个地方,家长报字,让幼儿去找。
三、借助阅读,大量识字1选好阅读书籍
给幼儿阅读怎样的内容,选择怎样的读物是必须讲究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借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进行识字教学。一是把幼儿带到书店去,指导他选出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物;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为幼儿买书。因为这些书是幼儿喜欢的,很容易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虽然其中有些字幼儿还不认识,但这对引导幼儿认字是很有好处的。
2采用合适的教法
在这一阶段的教法上,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故事吸引式阅读”,二是“拼音辅助式阅读”。
(1)故事吸引式阅读。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刚进入“阅读识字”这一阶段时,主要用“故事吸引式阅读”引导孩子识字。要和幼儿商定:家长先把故事读一遍,如果他也能把这个故事读出来,则得到奖励——把下一个故事读给他听。实验证明,由于听了故事,又有一千的识字量作基础,再加上开始时选读的故事字数不多,生字量也不大,孩子很快便把家长念的故事读了出来。以后每当家长念完一个故事,幼儿便主动地要求把它读出来。不多久,幼儿已读了几十个故事,自然而然也认得了好几百字。
(2)拼音辅助式阅读。幼儿在阅读时,碰到不懂的字,便会跑来问家长。但家长毕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时时陪伴他,为了把自己“解放”出来,应采用“拼音辅助式阅读”。可给幼儿买了一盒拼音光碟,并制作一些拼音卡片,这样幼儿可很快学会汉语拼音。待家长有空的时候,可给生字标上拼音,幼儿再阅读的时候,就着拼音一拼,生字的读音就学会了,多读几遍,字也就认得差不多了,如果所读的读物恰好是有注音的,则更省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