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岗置换”实习模式下师范生实习的调查及思考

2014-10-20陈小菊

教师·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习调查师范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团队“教育学科创新教学团队”(2012)项目;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国培计划”科研基金项目“农村小学教师对培训课程需求及满意度调查研究”[项目编号:gpy04];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民族教育研究课题“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辍学率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4ZMJ011]等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小菊(1971—),女,广西贺州人,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摘要:笔者在看到师范生顶岗置换实习工作优点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指导教师指导不力、同伴交流不受青睐、听课评课流于形式、实习生从教意愿减弱等,从而提出了完善指导体系、鼓励实习生多参与教研活动、加强岗前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顶岗置换;师范生;实习;调查;思考

“顶岗置换”实习模式是“师范生以全职教师的身份到基础教育薄弱的学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教育实习,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原先师资薄弱学校的教师替换出来,让其进入高等师范院校进行一段时间的重新学习和深造,以补充自身知识的不足”。教育部2007年7月5日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许多高校纷纷进行了师范生顶岗置换、实习支教的实习模式创新改革,并由当初的零星试点变成如火如荼地开展,这种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既可让师范生全职顶岗,获得充分的锻炼,又可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提供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等问题,可谓一举两得,互惠双赢。然而,师范生顶岗置换实习工作在彰显它的优越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发人们去思考、完善。

一、调查发现师范生实习遇到的问题本课题组针对2014年秋季学期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方向的顶岗支教实习生进行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师范生实习质量。本次调查对象为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10级小学教育方向顶岗支教实习生53人,发放问卷53份,收回问卷48份,回收率905%。实习学校皆为贺州市辖区内各镇中心校与村小,均为农村小学,同一学校内基本安排2~6名实习生,且组内成员同性别。调查结果如下。

1指导教师指导不力

指导教师在这里是专指实习基地指派指导实习生的教师,一般都是置换出来参加“国培”“区培”项目的教师,并颁发有正式聘任书,实习生顶替该教师的岗位,管理该教师的班级,被置换的指导教师在参加“国培”项目前通常会细心地为实习生解答问题,并在经历一个月的培训后回到实习学校和实习生交流心得。在此期间,实习学校会临时指派另一名教师来指导。

提及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专业成长起到多少作用时,请实习生为指导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作用从0到9打分,打分越高作用越大,0代表完全没用,其中4~5是中性区间。63%的实习生打分在6~9之间,也就是说63%的实习生认为教师指导对自己的专业提高有作用,认为没用的占13%,认为一般的占239%。当问及作用不大的原因时,实习生反映参加国培的指导教师只和实习生在国培课程开始前三天左右在实习学校做工作交接,之后国培的两个月里会有一个星期回实习学校和实习生交流学习工作情况,相处时间不多,交流不够。而实习学校里的另一位指导教师是国培老师离开实习学校后临时安排的,他们管理或任课的班级和实习生没有直接联系,对实习生的工作情况不会表现出太多关注。指导教师不会多次听、评实习生的课,对实习生的备课没有进行针对指导,如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这样在课堂教学里容易出“小问题”的方面更指导不到位。

2同伴交流不受青睐

同所实习学校的实习生在教育实习的两个月里同吃同住,他们互相帮助、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实习同伴是大部分实习生在教育实习期间遇到困难时首先选择去寻找帮助的人之一。与指导教师相比,实习同伴间相处时间长,而且作为同所高校的同年级学生,身份相同,交流随意。但是,因为相处时间长、交流自由,容易产生纠纷。

请实习生为同伴交流对实习生专业成长的作用打分。实习生认为同伴交流对专业成长有用的占645%,认为没用的占89%,认为一般的占266%。当问及原因时,在访谈的实习生中就有一半人表示和实习同伴有过矛盾,甚至有冷战的经历。许多实习生因为来自不同班,没有生活在一起过,教育实习两个月的相处需要一个磨合期。而且一些曾经参加过院系学生会的实习生,容易过高估计自己的个人能力,对待其他实习生表现出一种“官范儿”,妨碍了实习同伴的交流。教师在其专业实践中大多处于孤立状态,但就教师的发展而言,其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并不完全依靠自己,而是从其他人那里学到许多的东西。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们不断地通过交流、分享、讨论、沟通等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共同分享、互相观摩、讨论交流,是实习生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学习方式。

3听课评课流于形式

乔伊斯和肖沃斯曾经对两组在职培训教师做对比研究,发现在受训的同时开展听课活动的第一组教师当中75%可以在日常课堂中有效应用所学的理论与技能,不开展此活动的第二组只有15%的教师有同样表现。这充分地说明了听课评课的重要性。

请实习生为听课评课对专业成长的作用打分。最终认为有用的学生占711%,认为没用的学生占89%。

从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实习生对待听课评课的态度开始是积极的,但由于实习学校一些教师因种种原因,并不乐意有人来听课,所以会婉言拒绝实习生来听课,这严重挫伤了实习生听课的积极性,几次下来实习生就不再主动提出听课的要求了;加之实习生也害怕教师挑出自己的缺点,心理有所顾忌,因此部分实习生甚至没有达到学校规定的最少十节听课任务。有的实习生到实习快结束的时候匆匆听几节课,或者将自己的听课记录和其他实习生互抄。

4从教意愿减弱

通过“顶岗置换”,实习师范生的从教意愿有56%明显增强(见下表),但仍有44%的师范生从教意愿减弱。endprint

顶岗置换实习对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影响(%)

提高程度增强没改变减弱不确定比例5622166师范生从教意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实习生从教意愿淡薄,献身农村小学教育的意识薄弱。这与师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系,许多师范生受当今追求权利的价值观影响,再加上目前教师队伍紧缺的都是农村边远地区,生活环境艰苦,许多师范生虽然读教师教育专业却没打算去农村当教师,宁愿在县城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鉴于此,培养师范生的从教信念成为高校教师教育中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二、提高师范生实习实效性的建议1完善指导体系,加强对师范生的有效指导

目前的顶岗置换实习更多地把实习生定位为全职教师,虽然有较多的教育教学锻炼机会,看起来像是可以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可实习生毕竟还是学生,还处于学习之中,更多地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由于少了实习必要的观察学习和指导教师的针对性辅导,使得师范生更多的是靠自我摸索、实践,使实习生走了不少弯路,造成实习时间花了,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认为:“教育实习能否发挥教育功效,并不在于其经验时间的长短,而是要问是什么样的经验,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运用这些经验,才可能使经验产生拓展教育智慧与引导合理的实施方法的价值。”实践经验对实习生的成长只是必要,而不是必然的。加强对师范生的有效指导,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的责任,也是实习基地的责任,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构建高校、实习基地、政府三方共同配合的指导体系,整合高校、实习学校、政府三方的人力资源,选派合适的指导员,发挥各方的专长,以求三方形成合力,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严格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机制。另一方面,高校与教育局共建实习支教督导小组,对指导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督导小组要经常深入实习学校了解实习指导情况,实习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汇总材料反馈给有关部门,不断提高实习指导水平,共同促进师范生教师素质的提升。

2鼓励实习生积极参与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

实习带队教师要关注实习生的实习情况,鼓励实习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向带队教师汇报,及时反馈实习情况。带队教师和实习学校沟通,请实习学校给予实习生更多学习、观摩、参观的机会,参与实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如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会等。实习生观摩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多名教师交流讨论,促发实习生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鼓励实习生向实习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学习,以该教师为榜样,学习其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技巧,并经常和实习学校的各位教师对话讨论,吸收多元的教学观点。

3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

提高实习生的岗前培训质量,在教育实习开展的一个月前对实习生进行教师职业思想教育与教学技能训练,严把出口关,杜绝形式主义。通过此岗前培训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素养,以实现实习中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师徒合作。

对岗前培训,提几点建议:

(1)岗前培训时,加强实习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拟订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材研究、备课和作业设计,培养实习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岗前培训时,尽量模拟当前实习地区多数小学的教学环境,以期实习生更快适应实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3)岗前培训时,鼓励增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之间的听课评课次数,及时发现自身缺陷,交流心得,虚心求教。

顶岗置换实习解决了师范生实习难、教学实践薄弱的问题,实现了师范生培养与农村小学在职教师培训需要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了师范生主体意识差、缺乏社会经验的问题,有助其正确价值体系的形成;解决了农村小学师资定岗定编、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问题。实践证明,顶岗置换实习的过程既是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获得提升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其教师职业意识、情操、人格品质得到磨炼和提升的过程。因此,要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实习学校之间相互协作的体系,多方合作,提高师范生实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互惠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天明.实习支教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2〗李晓洁.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王秋绒.教师专业社会化理论在教育实习设计上的蕴义〖=M〗.中国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1.endprint

顶岗置换实习对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影响(%)

提高程度增强没改变减弱不确定比例5622166师范生从教意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实习生从教意愿淡薄,献身农村小学教育的意识薄弱。这与师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系,许多师范生受当今追求权利的价值观影响,再加上目前教师队伍紧缺的都是农村边远地区,生活环境艰苦,许多师范生虽然读教师教育专业却没打算去农村当教师,宁愿在县城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鉴于此,培养师范生的从教信念成为高校教师教育中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二、提高师范生实习实效性的建议1完善指导体系,加强对师范生的有效指导

目前的顶岗置换实习更多地把实习生定位为全职教师,虽然有较多的教育教学锻炼机会,看起来像是可以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可实习生毕竟还是学生,还处于学习之中,更多地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由于少了实习必要的观察学习和指导教师的针对性辅导,使得师范生更多的是靠自我摸索、实践,使实习生走了不少弯路,造成实习时间花了,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认为:“教育实习能否发挥教育功效,并不在于其经验时间的长短,而是要问是什么样的经验,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运用这些经验,才可能使经验产生拓展教育智慧与引导合理的实施方法的价值。”实践经验对实习生的成长只是必要,而不是必然的。加强对师范生的有效指导,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的责任,也是实习基地的责任,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构建高校、实习基地、政府三方共同配合的指导体系,整合高校、实习学校、政府三方的人力资源,选派合适的指导员,发挥各方的专长,以求三方形成合力,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严格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机制。另一方面,高校与教育局共建实习支教督导小组,对指导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督导小组要经常深入实习学校了解实习指导情况,实习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汇总材料反馈给有关部门,不断提高实习指导水平,共同促进师范生教师素质的提升。

2鼓励实习生积极参与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

实习带队教师要关注实习生的实习情况,鼓励实习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向带队教师汇报,及时反馈实习情况。带队教师和实习学校沟通,请实习学校给予实习生更多学习、观摩、参观的机会,参与实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如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会等。实习生观摩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多名教师交流讨论,促发实习生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鼓励实习生向实习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学习,以该教师为榜样,学习其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技巧,并经常和实习学校的各位教师对话讨论,吸收多元的教学观点。

3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

提高实习生的岗前培训质量,在教育实习开展的一个月前对实习生进行教师职业思想教育与教学技能训练,严把出口关,杜绝形式主义。通过此岗前培训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素养,以实现实习中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师徒合作。

对岗前培训,提几点建议:

(1)岗前培训时,加强实习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拟订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材研究、备课和作业设计,培养实习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岗前培训时,尽量模拟当前实习地区多数小学的教学环境,以期实习生更快适应实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3)岗前培训时,鼓励增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之间的听课评课次数,及时发现自身缺陷,交流心得,虚心求教。

顶岗置换实习解决了师范生实习难、教学实践薄弱的问题,实现了师范生培养与农村小学在职教师培训需要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了师范生主体意识差、缺乏社会经验的问题,有助其正确价值体系的形成;解决了农村小学师资定岗定编、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问题。实践证明,顶岗置换实习的过程既是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获得提升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其教师职业意识、情操、人格品质得到磨炼和提升的过程。因此,要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实习学校之间相互协作的体系,多方合作,提高师范生实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互惠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天明.实习支教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2〗李晓洁.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王秋绒.教师专业社会化理论在教育实习设计上的蕴义〖=M〗.中国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1.endprint

顶岗置换实习对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影响(%)

提高程度增强没改变减弱不确定比例5622166师范生从教意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实习生从教意愿淡薄,献身农村小学教育的意识薄弱。这与师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系,许多师范生受当今追求权利的价值观影响,再加上目前教师队伍紧缺的都是农村边远地区,生活环境艰苦,许多师范生虽然读教师教育专业却没打算去农村当教师,宁愿在县城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鉴于此,培养师范生的从教信念成为高校教师教育中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二、提高师范生实习实效性的建议1完善指导体系,加强对师范生的有效指导

目前的顶岗置换实习更多地把实习生定位为全职教师,虽然有较多的教育教学锻炼机会,看起来像是可以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可实习生毕竟还是学生,还处于学习之中,更多地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由于少了实习必要的观察学习和指导教师的针对性辅导,使得师范生更多的是靠自我摸索、实践,使实习生走了不少弯路,造成实习时间花了,但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认为:“教育实习能否发挥教育功效,并不在于其经验时间的长短,而是要问是什么样的经验,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运用这些经验,才可能使经验产生拓展教育智慧与引导合理的实施方法的价值。”实践经验对实习生的成长只是必要,而不是必然的。加强对师范生的有效指导,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的责任,也是实习基地的责任,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构建高校、实习基地、政府三方共同配合的指导体系,整合高校、实习学校、政府三方的人力资源,选派合适的指导员,发挥各方的专长,以求三方形成合力,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严格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机制。另一方面,高校与教育局共建实习支教督导小组,对指导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督导小组要经常深入实习学校了解实习指导情况,实习结束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汇总材料反馈给有关部门,不断提高实习指导水平,共同促进师范生教师素质的提升。

2鼓励实习生积极参与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

实习带队教师要关注实习生的实习情况,鼓励实习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向带队教师汇报,及时反馈实习情况。带队教师和实习学校沟通,请实习学校给予实习生更多学习、观摩、参观的机会,参与实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如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会等。实习生观摩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多名教师交流讨论,促发实习生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鼓励实习生向实习学校里的优秀教师学习,以该教师为榜样,学习其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技巧,并经常和实习学校的各位教师对话讨论,吸收多元的教学观点。

3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

提高实习生的岗前培训质量,在教育实习开展的一个月前对实习生进行教师职业思想教育与教学技能训练,严把出口关,杜绝形式主义。通过此岗前培训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素养,以实现实习中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师徒合作。

对岗前培训,提几点建议:

(1)岗前培训时,加强实习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拟订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材研究、备课和作业设计,培养实习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岗前培训时,尽量模拟当前实习地区多数小学的教学环境,以期实习生更快适应实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3)岗前培训时,鼓励增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之间的听课评课次数,及时发现自身缺陷,交流心得,虚心求教。

顶岗置换实习解决了师范生实习难、教学实践薄弱的问题,实现了师范生培养与农村小学在职教师培训需要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了师范生主体意识差、缺乏社会经验的问题,有助其正确价值体系的形成;解决了农村小学师资定岗定编、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问题。实践证明,顶岗置换实习的过程既是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获得提升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其教师职业意识、情操、人格品质得到磨炼和提升的过程。因此,要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实习学校之间相互协作的体系,多方合作,提高师范生实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互惠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天明.实习支教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2〗李晓洁.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王秋绒.教师专业社会化理论在教育实习设计上的蕴义〖=M〗.中国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习调查师范生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