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银行业的金融创新
2014-10-20陈喆
陈喆
摘 要: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特征,剖析了新互联网金融浪潮下银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揭示了银行业机遇自身传统优势所面临的机遇,研究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发展路径,希望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传统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能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机遇;挑战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不断向金融业进军,诸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余额宝、阿里金融、人人贷"的产品日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与视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促使金融行业发生显著变化。对传统银行业而言,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不仅是严峻挑战,同时还是扩张业务的新机遇。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要想顺应时代浪潮,在网络金融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应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施"银行再造",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1 互联网金融的时代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Finance,简称IOF。互联网金融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含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多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代表着交互、关联、网络。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参与形式,并不是传统金融技术的简单升级。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管理难、风险大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实现手段。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上的需求。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达成交易,金融服务的边界得以进一步拓展,交易成本显著降低。三是以第三方支付为结算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日益显著、突出。
2 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业面临挑战
随着第三方支付、阿里信用支付、网络贷款平台等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发展,银行业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
(一)对商业银行市场地位的挑战
目前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的蓬勃发展,不断对银行的支付业务和传统信贷业务进行侵蚀,挤占银行的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市场地位。
一是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受到挑战。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迅速增长,到2013年互联网交易的总金额为1.84亿元,同比增长39.4%,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强有力的冲击着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借助具有互联网特色的灵活的经营模式,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支付体验,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替代作用。2010年底以来,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快捷支付产品,这些产品无需开通网银就可完成快捷支付。
二是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地位受到挑战。在融资过程中,商业银行一直作为资金供求的信息汇集中心而存在,时至今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资金融通模式,阿里金融、人人贷、重筹融资等平台直接将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对接,商业银行已经不再是客户,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寻找资金的唯一渠道。如阿里金融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可持续性的、普惠制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现已推出淘宝(天猫)信用贷款、淘宝(天猫)订单贷款、阿里信用贷款等成熟的微贷产品。截至2014年2月,阿里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超过了70万家。
(二)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挑战
一是网络金融的发展对银行负债业务经营形成压力。随着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宝宝"军团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资金从银行分流,截至2014年6月30日,余额宝规模已飙升至5741.60亿元,虽然占个人活期存款的比例不高(约5%),但其快速扩张的速度已引起银行业的普遍关注,其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作用不容小视。
二是网络金融的发展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形成压力。一方面,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发展,银行的代理收付手续费收入受到挤压。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牌照后,开始参与互联网及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支付环节。另一方面,基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影响银行代销手续费收入。目前,已有汇付天下、通联支付、银联电子等七家机构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基金公司的直销渠道。
(三)对商业银行客户经营理念的挑战
传统的金融服务营销主要靠"推",依靠客户经理的推销和柜面人员的推介,而互联网金融开创了以"拉"为主的金融消费模式,通过网上交易、移动支付等手段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及时性和便利性,自发的吸引客户。这一现状要求商业银行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如何做好线上金融服务和线下客户需求的有机结合,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如何充分运用好客户身份信息、社会关系信息、交易信息、生活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各类数据。
(四)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网上金融服务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网上银行网站的安全,交易信息传递的安全,登陆密码或支付密码的泄露问题、网络病毒问题、网上支付的信用问题和法律问题、网上安全认证机构建设混乱等等问题,都对商业银行的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风险的防范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3 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业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银行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传统业务是一种补充,覆盖了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些盲区,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依托互联网金融扩大业务合作领域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具有广阔合作空间。在融资业务领域方面,商业银行与网贷平台可以合作,面对小微客户的网贷平台客户数量庞大,但自有资金有限,而商业银行资金充足,双方可以探讨适当的合作模式实现双赢。在支付业务领域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加大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签约合作,共同拓展支付结算的覆盖领域。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方面,银行可以扩大与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的支付合作,赚取交易手续费收入。此外,银行自有的理财产品亦可以放到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进行销售。
(二)依托互联网技术促进产品营销
一是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可以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通过银行电商发展线上业务可以有效地获取相关用户的金融产品偏好、消费行为习惯等数据信息,为数据仓库采纳更多的研究样本,更加有效的促进批发类产品的销售。二是银行的互联网化可以提高客户的忠实度。商业银行通过智能网点、网上银行交互化以及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银行实现全方位服务覆盖。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特别是iPad、iPhone等产品的普及以及Android开放系统的崛起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无限的机会,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金融服务具有成本低、随身携带的特点,能够真正让用户享受便捷服务,这些转变都会让客户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高度的粘性、可依赖性。
4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发展路径
互联网金融虽给现代银行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仍然无法替代。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就要注入"互联网"思维,植入"大数据"理念,抓住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发展机遇,大胆进行创新,努力将传统银行向全能型银行转变。
(一)经营模式的创新
(1)全面建设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化银行
互联网金融正在蓬勃兴起,他们利用自己先进的搜索引擎、移动支付技术改变着传统金融的运营模式。大数据引领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商业银行如果能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资源,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一筹。商业银行要和大数据运营商有效结合,通过有效整合来自营业网点、移动终端,及各个业务子系统传来的海量数据,为经营转型、科学决策提供强力支撑。建设信息化银行,一是要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个人金融、信贷、机构、投行等多部门重叠信息的整合以及信息的交叉提供,形成企业或者个人的数据仓库;二是要加强数据分析,寻找数据间的相关性,如通过分析供应链的上下游信息流,拓展相关市场,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三是要与互联网、电商通力合作,共用ID来避免客户的重复注册,提升客户体验。
(2)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的以账户为中心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多样性、个性化需求,需改变经营理念,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客户为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银行经营管理经验,重塑业务流程,高效配置资源,敏锐洞察客户需求,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金融服务。首先是要优化客户体验。一方面建设智能网点,配备标准化的智能设备,并根据所在区域客户的群体特点调整机具布放的种类,增强客户的物理体验;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网络银行的服务功能,优化用户界面,提供互动专区,增加客户的网上体验。其次是要优化业务流程。前台需要能够更方便、更全面地获取客户信息,以敏锐的洞察来了解客户的需求,依靠新兴技术和工具的支持来进行更智能化的分析与服务。在中后台的管理中要强调流程的整合优化、优化和创新,确保服务的高效性和客户的良好服务体验。
(二)金融产品的创新
(1)以移动金融为依托,建立综合移动金融平台
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平台开发集金融、投资、购物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应用综合平台,不断扩大移动金融的价值。通过更加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务和新产品、新业务的推广,增加用户数量,增强自身信任感,培养用户的忠实度。
(2)打造完善的移动终端全业务条线
逐步建立"移动银行"全业务体系,涵盖WAP手机银行、Android手机银行、iPhone手机银行、iPad个人网上银行、短信银行、微信银行等一系列移动金融产品,成为线下网点和PC端网银的补充,完善原有服务渠道,使得商业银行的服务真正实现闭环,在手机客户端利用定位功能查找网点、ATM信息,实现预约取号、预约取现等相关功能。
(3)定制产品套餐,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真正对接
个人业务方面,借助互联网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客户的业务历史数据和行为轨迹进行系统地分析,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风险偏好、特定需要等多方面特征定制产品套餐。对公业务方面,通过对不同行业市场数据的实时分析,根据行业的市场情况、现金流情况和上下游交易情况不断完善集团客户现金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使得客户可根据自身集团管理的需求,自由选择和组合相关的业务产品。
(三)管理模式的创新
(1)注入互联网的思维,调整组织结构
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要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经营管理,不断调整原有组织结构。通过研究和建立有利于互联网业务开展的新型组织经营模式,进行成熟化的市场运作。探索实行有效衡量互联网平台实际贡献的考核模式,对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科学考核和合理激励。
(2)植入互联网基因,重塑企业文化
培育有创新共享精神的组织文化,是互联网金融在银行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员工思想意识的培养上,一是要在企业文化中植入互联网基因,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创造良好的信息资源共享氛围;二是要逐步培育员工的创新意识,面对外部竞争压力时主动思变,逐步形成有创造力的组织文化。
(3)培养储备人才,实施人才兴行战略
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一般是纯经济金融专业或纯计算机专业,缺乏既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又熟悉银行业务运行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通过对内培养、对外引进的方式逐步培养储备互联网金融的复合型人才,要在各业务条线有意识选拔培养复合型人才梯队,促进人才跨专业流动,同时还应面向社会招聘互联网人才,以优越的环境吸引优异的人才投身于互联网金融的事业中。
参考文献:
[1]谢平.迎接互联网模式的机遇和挑战 [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9.3.
[2]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浙江金融,2014(1).
[3]耿小茹. 浅议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银行发展对策[J]. 现代企业教育,20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