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房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10-17孙爽
孙爽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湖北省房县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房县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治理的合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对策;建议
一、房县基本生态环境特征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于道教圣地武当山和天然原始森林神农架之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和栽培。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3个村,国土面积5110平方公里,人口48.9万,16.99万户,其中农业人口40.4万。耕地总面积47.86万亩,其中水田11.78万亩,旱地36.08万亩。自古人民就把农业作为谋取生计的基础,说明农村社会经济在该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房县生态环境问题及现状
(一)乡镇工业污染。由于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房县原有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但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经营粗放,所用的设备科技含量低,生产设备、工艺相对落后,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出现废气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者简单处理后排放,废水处理不达标就排入河道,严重污染了企业周边的水体、大气和土壤,对房县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二)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和污染。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施用引发污染。近年来,由于当地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片面追求农业的产量和产值,在土地上施用的有机肥料大幅度减少导致肥料利用率极低、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和土壤的养分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不断下降,造成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源的污染。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的垃圾,如化肥、农作物种子包装袋,农药空瓶、塑料地膜等,用完随地乱扔在田间地头,未能及时妥善处理,目前耕作大量使用的农膜均为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合成的不可降解塑料,在短时期内很难甚至不能降解,不少农民未能认识到这些严重后果,导致大量薄膜残留在土壤中,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严重污染了耕地, 造成部分农作物的减产。
(三)农村生活废弃物污染。 房县共有人口48.9万,其中农业人口有40.4万,农业人口在该县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伴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相应也在大量增加,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未能得到统一有效的管理,不经处理随意倾倒,严重污染着土地、水源和庄稼,破坏了农村的环境和生态平衡。
(四)旅游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活动,生态旅游日益成为时尚,备受众人青睐。各种“农家乐”、“度假村”等成为城市人们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比如旅游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大力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惜对树木、植被进行砍伐、筑路,随意塑造人文景观;由于有些游客素质不高、环保意识差,将旅游垃圾随处乱丢,这些无疑都加重了旅游地的污染,对旅游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三、房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一)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破坏房县生态环境。房县大多数乡镇企业经营粗放,生产落后、设备陈旧,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彻底转变,仍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情况,企业科技含量很低,这些都成为影响房县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重经济、轻环保,只顾短期效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当地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大了房县环境保护的难度。房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农业经济是当地的主流经济。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只要环境污染没有威胁到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生命安全,他们往往是听之任之。大肆开采自然资源,片面追求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自然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浪费;为追求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得高额收入,利用大量施肥、喷洒农药的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加速了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短缺使环境保护缺乏有效监
管。 我国的环保机构在机制设置上最基层的环保部门是县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并没有明确的环保职能部门。这一机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使房县乡镇的环保工作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任由乡镇自行发展,县级环保部门也未对各乡镇环保情况做到及时有力监管,使房县各乡镇的环境保护存在一定问题,对房县环境保护工作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环保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得环境保护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房县属国家级贫困县,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府等职能部门缺乏对相应环境保护公益事业投入的实力。当地财政投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废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资金不足,直接影响着房县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
四、构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一)深入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对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使农民切实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保护好、维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二)大力加强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施规模农业生态建设,加强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广工业向工业园区发展、集中,形成规模化发展,引导农民逐步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转变。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正确引导农民施肥和进行有效的养分管理,科学使用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新型农业机械以及可降解农膜等,提倡不使用催化药物,减少农业污染,推广无公害健康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
(三)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保护生态环境。(1) 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工作。定期对乡镇企业或者个体户进行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特别是对“废水”和“废气”的检测,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减排目标进行。尤其是房县的水泥、石灰制造业,要在该类企业中大力推广和应用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三废”治理技术。(2)禁止秸秆焚烧,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农村严厉禁止焚烧秸秆的行为,对于大面积的农田,政府和环保部门要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有效利用这种环保、省时、高效的先进技术,降低农业的投入,减少施用化学肥料,减少土地污染同时防止大气污染。
(四)完善和规范环境执法。执法不严是农村生态环境中各种违法破坏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很多,但是仍然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加之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导致执法难以落到实处。地方政府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要坚决查处,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法规切实落到实处。
(五)注重加强执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完善执法队伍建设。我国目前最低一级的环保部门是县级环境保护部门,乡镇一级并没有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部门,这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有效监督和落实。政府要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在乡镇设立环境保护机构或者小组,严格控制和监督本乡镇的环境保护工作,定期全面检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六)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重点开展农村环保工程建设,加大对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力度,确保废水、废气、废渣经过合理处理达标排放,做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保证农村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Z ].环发(2007) 77号. 2007-5-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