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探讨

2014-10-17李慧李丽苗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李慧 李丽苗

摘要: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也存在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产生这

些问题的原因,然后从原因入手寻求通过音乐教学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他们树立积极

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使学生具有感恩情怀和宽容的美德,正确面对挫折,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

操,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 中学生 心理健康

近年来,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青少年走向极

端,走向不归路,甚至有一些人对社会实施攻击报

复行为或进行自残的报道。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的统计资料表明,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呈

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数量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

罪数量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孩子犯罪案件数

量又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的70%以上。

2011年5月26日的四川在线网《成都九中男

生跳楼续——事发前被老师发现作弊》一文中报

道:24日中午,树德中学高二文科(3)班的男生文

杰,从新城市广场的住宅楼上坠楼身亡。事后其好

友、同学等人称,小文以前性格开朗、敏感,曾因和

班主任吵了一架而一周闷闷不乐;事发前,他刚被

老师发现考试作弊。2011年5月13日的新华网《高

三学生跳楼自杀,高考艺考双重压力酿悲剧》一文

中报道:黑龙江省一所省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小约

参加完中国传媒大学在北京举行的“三试”后回到

黑龙江,不堪考试压力,于2月28日深夜跳楼轻生

了。2013年12月18日的腾讯新闻网《初中生公园

内跳楼自杀:曾遭老师挖苦讽刺》一文中报道:12月

6日,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14岁的初三学生小朱

突然跳楼自杀,家属说孩子生前遭到学校老师的挖

苦、讽刺,使其心灵严重扭曲,思想上承受极大压

力,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同时,在教学工作中还发现有部分学生不尊重

自己的父母、老师,学生之间相处不和谐,存在自

私、偏激等毛病。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几点:

首先,从家庭角度来看,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

子女,从小家长娇生惯养,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

神,遇上挫折就消极面对。另外,现在家长“望子成

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

式,或放任不管或过于严厉,长此下去容易使青少

年产生心理障碍,失去心理平衡,从而导致恶果频

频发生。

其次,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在大力倡导发展

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大部分学校未摆脱应试教育

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和美育,艺术课在学生的授

课总量中占极少的比例,音乐课也由于是非高考科

目,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与其他科目相比,音乐

教育在中学阶段被严重地忽略。在中学阶段大多数

教师也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中学生

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正常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

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些都不利于学校正常地

开展德育美育工作。

再次,从社会因素角度来看,社会关系日益复

杂,社会竞争日益突出,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诱发

青少年心理健康失衡的外因也逐渐增多。生活中人

情的冷漠,生活方式的封闭,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

往,这使得青少年心理品格得不到发展和完善。

最后,从青少年个人角度分析,由于家庭、学

校、社会重智育轻德育和美育的现状,加之长期处

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极少接触艺术教育的熏陶,

使青少年逐渐形成片面的人生观。中学生面对沉重

的学习压力,形成心理障碍,一旦考不上大学就认

为前途无望,抑郁成疾。

从上述分析可见,现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无

意中缺失了很多必要环节,如人生价值观教育、健

康生活方式教育、音乐教育等。其实,音乐与人的心

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音乐是人类表达感情与思想

交流必不可少的形式,它不仅能使人的情感得到表

达和宣泄,还能疏导不良情绪,沟通、协调人际关

系,促进心理健康,塑造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因此对

中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成为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

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针对我国中学生成长的环境和音乐教育

的现状开展分析,通过有限的高中音乐教育,挖掘

音乐元素对个人人格影响的潜力,试图让音乐去帮

助中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会感恩与宽容,用平常的心态去面对挫折,珍惜

幸福生活,更好地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一、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具有感恩的情

怀

中学时代是一个关键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将在这一阶段逐渐定型,加强学生的

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在现代已经成为

每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的endprint

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感恩,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

题之一。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只有心存感激,我们

才能够明确责任;只有懂得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到

真情;只有心怀感激,我们才能感受快乐,享受幸

福。”然而,现在大多数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孩子是

家里的中心,这样就很容易把长辈的宠爱、别人的

关心当成理所当然,存在自私心理,缺乏感恩意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

自己懂得感恩呢?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教学内

容、教学方式等手段对中学生加以引导。音乐老师

也可以挑选出一些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歌曲,通过

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如表1)。

我们音乐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

感恩教育素材,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感恩教育

渗透,让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

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品德的熏陶。

二、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具有宽容的美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尘世间的喜怒哀乐

都能被它所包容,它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能使人

生迈上新的台阶。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

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

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

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

浩翰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和直观的

诠释。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通

过与一些中学生的接触,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别人要

求甚高,对自己要求甚低。有些学生因为一点小事

和别人争论不休,有的学生甚至动手开战。校园里

偶发的打架斗殴的事件往往都是因一些鸡毛蒜皮

的小事引发的,在了解事情经过的过程中,可经常

听到“因为他如何如何”,而很少听到“因为我才怎

样?”很多事件的原因也许仅仅是因为一个眼神或

一句话。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宽容是构建和谐人

际关系的前提,社会需要宽容,宽容是和谐社会的

基础。如何让学生拥有宽容情怀,学会互帮互助,已

经是现在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音乐来源于生活,人们的生活总和音乐分不

开。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心胸开阔;音乐

可以让人忘记烦恼,让人豁达开朗。音乐教师同样

也可以选择一些歌曲,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具备

宽容的美德,如表2所示。

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的心随着音乐

走,旋律时而悠闲宁静,时而激情满怀,能让学生忘

却生活的烦恼,纷争的事务,而且顿感舒适。又如在

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音响视频时,让他们体验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体会母亲河以博大的胸怀

哺育各族儿女的情怀。又如在欣赏第18世纪和19

世纪欧洲音乐时,可结合歌剧、舞剧音乐来分析人

物,折射出“宽容”这种美德对于人物命运的影响。

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奥杰塔的宽容,她最终赢得

了幸福;而歌剧《卡门》中的主人公正是缺乏宽容以

悲剧结束。

三、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

能力

许多中学生成长在表扬、呵护、掌声中,生活中

稍有一点不如意,有一时的委屈或者严厉的批评,

他们往往就承受不起。有些中学生面对挫折往往采

取的是消极、抱怨、偏激的态度。因此我们在上音乐

课的同时要适时地挑选出一些适合的歌曲或乐曲,

通过欣赏歌曲或乐曲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勇敢地正

视挫折、面对挫折的能力,如表3所示。

在欣赏《长征组歌》时,我们可以再现长征时的

艰难与困苦的画面,加上歌词,再配上音乐,时而从

音乐中体会到凄苦和悲壮,时而从音乐中品味出迎

难而上的决心与勇气,时而从音乐中感受到胜利的

喜悦与自豪,从而体会红军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主义

精神,学习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不知不觉

中,音乐和学生心灵的碰撞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的效果,如果能够及时地再进行一些讨论,

表达一些听赏感受和想法会有更多的收获。又比如

在欣赏交响曲《命运》时,我告诉学生说:“有一千个

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名听众会有

一千种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会有所不同,但贝

多芬是如何“扼住命运的喉咙”,面对生活中的坎坷

和挫折?从四个乐章的音乐中是很容易看到的。第

一乐章:苦涩的失望;第二乐章,慢板,哀悼和悲痛;

第三、四乐章是自由的号角,青春、坚强、欢呼、喝

彩。通过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从《命

运》中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通过了解作曲

者本人,在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激发学生不

畏艰难,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与挫折。

四、通过音乐课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endprint

的美妙与幸福,充满自信地憧憬未来

音乐鉴赏教学是以声音为载体,将经典的音乐

作品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和

艺术美中陶冶情操,培养纯洁的情感、崇高的精神,

并激励他们不断奋进。音乐教师也能选择一些歌曲

或乐曲,通过鉴赏歌曲或乐曲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

美妙与幸福,充满自信地憧憬未来,如表4所示。

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与乐曲配上影

像让学生视听,同时,配上生动的语言将学生的思

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迷人意境中,暮

鼓的声音送走了最后一抹夕阳,悦耳的箫声迎来了

一弯新月,两岸山影叠翠,柔柔的风、清清的水,好

一幅典雅秀美的诗画,使学生首先从视觉上和听觉

上产生美感,学生群情振奋、情趣盎然,陶醉在这种

融视听艺术于一体的情境中,让他们觉得生活是美

的,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又如学习《音乐人生》这一

章中,提醒学生通过音乐来观察和体验生活,老人

们唱着“夕阳红”舞蹈在广场;中年人唱着“红红的

日子”,事业蒸蒸日上;青年们歌唱“飞得更高”创造

世界;孩子们唱起了“我们是祖国的春天”快乐成

长;祖国唱着“明天会更好”日益强大。让他们感到

生活充满阳光,让自己的梦想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

太空,驰骋海洋。

音乐本身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表现价值。

音乐教师还可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在课内、课外

搞一些简单、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组织

学生多参加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找到自身的特长和

闪光点,锻炼了学生自己独立表演的勇气和信心,

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课堂上搞些

小音乐剧,小组歌咏比赛,课外成立舞蹈队、军乐队

等,还可以组织全校歌咏比赛,有条件的还可以出

去演出。创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学习

生活,还增强了校园的文化艺术氛围,营造一个轻

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些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都会

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研究总结与结论

总之,音乐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影响人

的情绪,使人们的情绪波动;它可以沟通关系,增进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它还可以帮助自我实现,促进

人格的完整。愿我们每位音乐教师都有心理健康教

育的强烈意识,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脉搏,掌握学

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拥有驾驭学生心理发展的能

力,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因此,在音乐教学

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作品中内在的思想教育

因素,寓教于乐,充分发挥音乐情感的作用,培养学

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审美情趣,让学

生健康快乐地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