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却立平常处
2014-10-17许乐
许乐
说到台湾金马奖,那可是代表华语电影最高成就的三大奖项之一,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自不必说,人们对入围金马奖影片的第一印象也往往会倾向于大导演、大制作。如果把金马奖和党教片联系到一起,估计不少人都会大跌眼镜。然而,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市政法委、公安局组织拍摄的影片《神探亨特张》却将这“不可思议”变作现实,一举在第49届金马奖的争夺中摘得最佳影片、最佳剪辑和最佳摄影三项大奖。影片以其反映的崇高的人性光辉和深刻思想内涵而备受好评,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更兼具一种独特的“文艺范儿”。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该片多元化的叙事手法,看似平凡无奇实则别有洞天,有以小见大、点石成金之妙,令人回味无穷。
多线述事——升华影片主题
写文章有“文以载道”之说,党教片亦是如此,如果不能借由影片给观众呈现出鲜明的精神内涵,那就不能称之为一部合格的党教片。乍一看《神探亨特张》的这个片名,多少有些“土洋结合”的感觉——这“神探”和“亨特张”都指什么呢?原来,“神探亨特”是八十年代末期风靡中国的一部美剧;“张”是影片故事原型——北京双榆树派出所警察张惠领。辖区内的老百姓将两者嫁接到一起,就这么称呼他为“神探亨特张”。像这样“接地气”的影片符号可谓是别出心裁,而整部影片中多线叙事的表现形式则使主题进一步深化。
围绕主人公的活动进行多线索叙事,可以通过内容上的彼此呼应,使影片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神探亨特张》结构上的一大特点就是零散的支线故事,所有的故事在时代的横断面处徐徐展开,它们前后勾连、螺旋上升,构架起影片的筋骨。影片以介绍“老张”的日常工作为主要内容,穿插其中的那些“眼花缭乱”的各种街头骗术颇有些法制节目的意味:利用电磁信号干扰轿车防盗锁的,说的是高科技犯罪;乔装“大仙”骗人钱财的,说的是利用迷信行骗;组织碰瓷讹人的,说的是团伙犯罪……每个分支故事所占篇幅不多,但在剧情、人物、开局结尾上都没有丝毫的含糊,可算是一叶落知天下秋。这种脉络清晰的多线叙事手段,不仅没有对主线故事喧宾夺主,反而更凸显出鲜明的主题,光影交织间使观众产生真切无比的代入感。
对影片人物的复杂情感进行多重渲染,有助于彰显出人物可贵的内在精神。在接受法制节目采访时,“老张”作为人民的好便衣警察,毫无避讳地谈到了“负能量”这个词,这是主人公真实心境的一次外露。此时镜头给了人物一个面部特写,“老张”的疲惫、困惑、愤懑、憋屈,尽数展现在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就是心烦,我这一辈子全是‘负能量。我抓了小两千个小偷了吧,我一个一个地按住他们,给那些老百姓、失主,不就增加点正能量了吗?”此时的“老张”不是板着脸孔说教的正面人物形象,而是一名愿意袒露心声的普通人民警察。他打开情感的闸门,展示真实的内心。这种多重渲染的情感表现手段,很容易就加深了观众对影片主题的理解,其效果可谓是事半功倍。
多元视角——精雕故事细节
一个完整的故事是由不同的细节组成的,以多元视角向观众展示故事的不同细节有助于把握影片丰富的思想内涵。细节是一部影片的血肉,深沉含蓄的生活细节,能使故事内容更加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通过对细节的挖掘凸显人物的独特个性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变化,有利于塑造出丰满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老张”在平日的反扒工作中通常保持着一副凝重、严肃的表情,这很大程度上是其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但在“老张”下班回家的场景中,镜头里的“老张”站在家门口,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进屋后笑呵呵地与妻子唠起家常。在这个细节中,从妻子的角度,看到的是故作幽默、强颜欢笑的丈夫,虽然唠的是家长里短,虽然“老张”看起来很放松,但妻子知道这是他刻意隐藏起工作的艰辛。从“老张”的角度,突出的是一道“门”,这象征着对“负能量”的隔离,尽管总与“负能量”打交道,但“老张”内心一直存有正能量,正如面对妻子的关心:“不高兴就不高兴,这不是在咱家么。”而“老张”却说:“哪有那么多不高兴啊。”这体现出“老张”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真切的热爱:平日里抓小偷,为的是让自己的辖区更安宁,让这个社会更美好,这本身是一件积极的事,而这积极要远远大过工作中的“负能量”,所以“老张”并不觉得自己像妻子所认为的那样“受了委屈”。像这样的细节,本身被赋予了深刻内涵,其展现的人物形象就更为立体、丰满。
对典型细节精雕细琢、不吝笔墨,可以更加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揭示影片的精神内涵。片中有多处表现“老张”与被其捉拿的案犯家属纠缠的场景,而“老张”也一次次地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容忍与耐心:同事推搡驱散案犯家属时,“老张”即刻出手阻止;寒冬午夜,面对案犯家属的跟踪,“老张”竟在路边摊买了热腾腾的包子,返身递到案犯家属手里;与案犯家属沟通后了解到其在生活上的难处,“老张”尽管嘴上严厉但仍旧递上了自己刚发的奖金……“老张”抓贼,改善了社会治安,为百姓营造了祥和的生活环境,却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但他不怕麻烦,虽然他曾多次跟妻子畅想退休生活的宁静、安逸,可转天一上班,“老张”依旧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扒工作中。这反映出“老张”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他孜孜不倦、努力工作形象的真实写照。《神探亨特张》中的这种典型细节,巧妙地拉近了剧中人物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能进一步走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多面对比——聚焦人物情感
说到底,电影是门关于讲故事的艺术,选择讲什么样的故事、如何把故事讲好,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纵观《神探亨特张》一片,情感的真实表达是其一大特点,但真实并不是靠对现实场景的简单拼接来营造,而是经过缜密思考后,制作出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片子通过将相互对立而又彼此关联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进行对比,利用由此产生的冲突、反差来塑造人物、丰富内涵。
影片伊始,镜头中的“老张”就显得与一般意义上的“典型人物形象”格格不入:小饭馆缭绕的烟雾中,“老张”面露微醺,略显走音地哼唱着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嘴里说的永远都是一套,做的事天地良心自己知道……”不羁中透出几分深沉,给人一种反思的“拧巴”状态。而正是这种“拧巴”的状态,成功将“老张”这一形象从对先进事迹的单一说教中剥离出来。“老张”是一名便衣民警,日常工作中的他并不惹眼,但每当危急时刻,他都会冲在最前面。这种形象和行为的对比,恰恰体现了“老张”甘于平凡、爱岗敬业的优秀品格。影片中利用的反差表现手法,使其跳出了典型人物“脸谱化”的创作窠臼,让观众以一种平视的视角去解读一个真实、亲切的优秀警察形象。
不仅如此,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前后剧情变化中产生的冲突,也能体现人物在特定时刻的特殊情感。比如,“老张”摔手机的一场戏:“老张”收到小偷头目张发财的“约战”短信:“十日内在辖区中偷够十万块钱,捐给被撞伤的小女孩治病。”应该说,片中的“老张”此前都是以一种和气待人、避免纷争的形象出现的,但在此刻却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法律怎么也是不容侵犯的,无论如何也不能用一个正义的名义来侵犯法律”。从这样的一“摔”、一“怒”的反差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对原则问题毫不含糊的“老张”。从这点上看,“老张”不只有一副热心肠,更有着维护法律正义、打击违法犯罪的坚定信仰。影片用戏剧化的情节设置将人物形象的不同侧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片末旖旎的灯光下飘起了纷飞的大雪,《神探亨特张》在党教片创作方面的全新探索亦如这雪夜中的明灯一般,给人指引,惹人沉思。影片借助多元化的叙事手法,将党教片拍得生活化,将典型人物塑造得平民化,不仅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宣传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