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舞弊公司的后续公司治理变化与审计收费的互动效应分析

2014-10-17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审计师舞弊收费

袁 洋

(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2.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北京 100033)

一、引言

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之间关系的研究,以探讨公司治理对审计收费的单向影响居多,较少涉及审计收费对公司治理的互动影响关系。如Carcello et al(2002)[1]论证审计费用与董事会特征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得出强势董事会会购买更多的审计服务进而提高审计收费。Tsui et al(2001)[2]发现审计收费与董事会特征之间的反向关系,得出更好的公司治理会降低控制风险,进而降低审计费用。上述研究成果隐含的模型假设是:公司治理影响审计收费,但反向关系并不一定成立。

公司治理的优劣会引起审计收费的变化,同样审计收费的高低也会对公司治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互动效应。Bedard and Johnstone(2004)[3]发现审计师的收费比例和审计时间与评估的盈余管理风险正相向,且与评估的盈余管理风险与降低公司治理水平的风险交互项负相关。但此模型并没有明确得出审计费用是由审计师单独或与评估的盈余管理风险与公司治理共同决定的结论。但是如果审计师对公司治理的评估部分来自于审计计划与审计行为,这种评估很可能具有内生性,反之亦然。

笔者认为,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互动效应。Simunic(1980)[4]假定审计是影响董事会建立最佳公司治理的诸多机制之一,审计师通过调整与公司治理其他资源相关的均衡审计量与审计价格来参与公司治理成本与收益的变化。笔者在Simunic框架基础上构建审计收费模型。该模型对审计收费、公司治理、审计风险和其他变量进行回归,调整审计收费与公司治理的内生关系,得到公司治理与审计风险之间的交互变量。因为审计是外部治理的一部分,所以审计收费与公司治理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同时也发现审计收费与公司治理的反向关系,审计作为公司的一种用于控制代理成本的调整机制(Watts and Zimmerman,1983[5])也会影响公司治理与审计风险的交互项,审计收费的增长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外在影响机制之一,同样通过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审计风险进而降低了审计收费。

笔者用财务舞弊公司公告前一年到公告后三年的连续五年的数据来验证审计收费与公司治理的互动关系。因为对于财务舞弊公司而言,未来的舞弊风险仍然很大,审计师的预期损失增加,进而影响审计风险,导致审计业务资源投入增加,最终会影响审计师的收费计价政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舞弊公司整体上审计收费要高于非舞弊公司。其中公告后第一年比公告当年增加审计收费的有14家公司,而在公告后第一年比公告当年减少审计收费的有11家公司,这说明随着舞弊事件的曝光,审计师相应调整了审计收费。审计收费的提高一方面可以促进财务舞弊公司提高自身的公司治理(不考虑审计意见购买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财务舞弊公司通过整改,提升了内部治理水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风险,又降低了审计收费。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许多文献研究得出了好的公司治理会提高经营成果或股市表现的结论。Gomper et al(2003)[6]、Bebchuk et al(2004)[7],Brown and Caylor(2006)[8]、Larcker et al(2007)[9]发现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之间的正向关系。Masulis et al(2007)[10]通过收购公告中,公司越是有较多的反收购条款越会出现负的股票收益的情况,进一步解释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关系。

一方面,相关文献对公司治理与审计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进行研究,Carcello et al.(2002)[1],Abbott et al.(2003)[11],Fan and Wong(2005)[12],Goodwin - Stewartand Kent(2006)[13],从董事会或股东的角度,探讨了公司治理与审计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因为要满足加强公司治理的要求,更多的优质资源投入到审计行业与内部控制上。另一方面,相关文献得到公司治理与审计行业呈负向相关关系的结论(潘克勤,2008[14])。因为好的公司治理降低了控制风险,提高了财务报告质量,进而减少了控制风险与审计收费。Cohen and Hanno(2000)[15]通过访谈被试者,得到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使审计师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结论。Tsui et al(2001)[2]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与审计收费的负相关关系,原因是公司治理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其结论是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审计师评估审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影响审计收费的政策。Cohen et al(2002)[16]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审计师权衡公司治理的各个影响因素,特别是管理层的作用,以执行审计工作。Bedard and Johnstone(2004)[3]在参与合伙人的风险评估计划与定价决策的过程中发现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风险和盈余管理风险与公司治理风险的交互项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最后,Mitra et al(2007)[17]检验了股东特征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的正向相关关系,当机构持股分散时需要好的公司治理,进而要求董事会购买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同时文章还提出了机构持股较为集中时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的负向相关关系,因为集中的股权带来更好的监控,降低了审计风险。

刘明辉、胡波(2006)[18]对代理成本与审计收费关系探讨后的结论是:当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较差,则代理成本较高,审计师承担更高的审计风险,需要收取更高的审计收费。李补喜和王平心(2007)[19]研究发现,审计收费率与独立董事规模显著负相关,与非独立董事规模与董事会的独立性显著正相关,与董事会会议次数不相关。

蔡吉甫(2007)[20]对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收费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了审计收费与董事会规模呈正向相关关系,而对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管理层适度持股的非国有控股公司收较低的审计费用,总之显示了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

以上文献只是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没有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审计收费是否存在差异,而且没有专项针对财务舞弊公司的后续管理进行这类结果的探讨。笔者拟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探析公司治理指标的经济后果与审计收费之间的互动影响。

三、研究设计

笔者在Simunic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审计费用模型,假定最优公司治理水平受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因素的共同影响,即用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水平来权衡公司治理水平。对于公司治理的分析主要基于上述两个因素,后续还会加入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Simunic的设计,公司最优的治理组合是内部治理与审计资源(,),内部治理与审计资源分别用v和c来衡量其价格水平,其中表示内部控制水平,表示审计资源。公司治理成本与收益平衡的基础上,用表示公司对于较差质量的财务报告下的预计损失,并假设的取值一般大于法律或法规对审计行为的最低要求 q0。函数遵循边际递减原则,并得到∂a/∂q<0①。同样,假定(,)符合成本最小化原则。

1、公司治理的外生变化

公司的成本发生变化,公司治理相应发生变化。如立法者与规则制定者提升内部控制的标准、选择更强势与更有经验的董事会、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制定更严格的规则与更严厉的处罚,都会对公司的治理水平产生影响。假设成本最小化的(,),假设公司治理的内生变化,即到,

其中d*表示低预计损失下的公司治理结构。要达到d*<d,公司将需要更多的a和q,因为从a到v且q到c边际递减。假定(a,q)在给定d*条件下成本最小化为(^,^)。因为^>且>,所以假定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与审计成本将会上升。换句话说,在这个研究设计中,更有效的公司治理的实现(从d到d*)部分因为审计费用的增加。

2、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

图1 公司治理综合指数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图

审计师的权益一般通过审计收费得以保护,但总是通过提高审计资源水平来降低预期损失是不现实的,于是笔者放松假设:审计定价c,与预期负债呈正向相关关系。这将改变预期损失d*下审计资源的最低成本。例如,审计价格c由于降低的预期损失而下降,在低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审计资源q替代了部分内部控制资源a,实现更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图1表示了这种关系。

图1中,a和q分别代表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审计资源,公司选择最优治理组合是内部治理与审计资源(,)在价格分别为v、c上的组合。针对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审计成本,分别为 C1、C2、C3;而G1、G2、G3分别代表不同a和q下的公司治理水平,收益最大化的审计资源为q,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水平下G1、G2、G3,有不同的审计资源耗费如q1、q2、q3。其中的q0表示法律、法规对审计行为的最低要求。

从图1中可以看到,当C1的成本下G1的公司治理水平需要的审计资源是q1;当公司在相同的审计价格下提高了公司的治理水平平行到G2,则相应的审计资源耗费提高到了q2,这种情况下C1与C2的斜率不变,这表示审计费用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强势的公司治理水平G3降低了审计价格,对应的成本水平为C3,我们可以发现C3<C2,即花费的审计资源比C2少了,即q3<q2;这是因为强势的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了审计风险进而降低了审计收费。

笔者将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总结为两层关系:第一,公司治理水平的变化与审计收费之间是正向相关关系(如G1G2G3的演变过程)。第二,审计收费与公司治理和审计风险交叉项之间是负向的相关关系。第二种关系的出现是因为强势的公司治理降低了审计风险进而降低了审计收费水平。所以加强舞弊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报表质量的根本。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都有相互作用力。通过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降低审计风险,进而降低审计费用;而审计行为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之一,也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这里面存在一定的内生关系。

3、样本与数据

笔者利用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收集了2002年到2007年有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其中处罚单位包括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及财政部)数据,共计486家上市公司。这486家上市公司的违规类型共有14项,其中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陈述、重大遗漏、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产、欺诈上市为财务报表舞弊行为;违规购买股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推迟披露、出资违规、操纵股价、违规担保、违规炒作为等为非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笔者剔除了非财务舞弊公司287家次,得到240家次财务舞弊公司;再删除违规事件公告中不涉及上市公司年报的公司117家,得到123家有涉及年报舞弊的公司。样本选择有多次受处罚的公司但只取最后一年的数据,样本中有23家公司受到两次谴责,2家公司受到三次谴责。得到98个财务报表舞弊数据。样本还去除了公告年与公告前一年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19家,得到79家上市公司。再从这79家上市公司中淘汰已退市公司13家,再去除金融业的1家上市公司,余下66个财务舞弊公司,除去数据不全的11家最后得到55家财务舞弊公司样本。笔者主要对年报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与上交所、深交所网站。

4、模型建立

为了能把一般治理关系(审计服务影响公司治理)与一般审计关系(公司治理影响审计行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并进行有效分析,构建以下公司治理关系模型:

其中:G表示公司治理水平;a表示内部控制水平,x表示公司治理的各项影响因素(可以是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水平、管理层治理水平等);q表示审计资源。可以看出q是G的影响因素,即审计师的监督与服务是公司治理的一项外部制约机制。

其中:e表示审计的努力程度,r表示审计的风险水平,G表示公司治理水平,r·G表示公司治理与审计风险之间的交互关系。

从(1)、(2)可以看到G和q是互为影响的变量。笔者把关系式(1)中的G用前面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综合治理指数来表示,通过(1)、(2)建立以下联立方程组模型:

其中:Lnfeeit表示审计费用的对数;ei表示审计师努力程度,rj表示审计风险程度;G为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公司治理综合指数(Gompers et al 2003【6】)。

5、假设的提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好的公司治理,提高了内部管理要求更高水平的外部审计,审计费用增加;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会增强财务报表质量并降低审计风险,进而减少审计收费。针对公式(3)、(4)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审计收费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正向相关关系,即审计收费作为一种外部控制机制之一,其相应的变化对公司治理水平产生正向的作用关系。即公式(3)中的β1>0,反向关系是β1≤0。

假设2: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是一种正向的相关关系,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会增加审计收费,反映在公式(4)中表示为β1>0,对应的相反关系就是β1≤0。

曲块样品收集:采集高温制曲过程中6个关键阶段曲块,采样从制曲最佳的端午时节开始,取样时间跨度5个月,前后共计收集30块曲块(表1)。

假设3:审计收费与公司治理和审计风险的交叉项之间呈反向的相关关系。反映在公式(4)中表示为 β3<0,对应的反向关系为β3≥0。

6、公司治理指标评价体系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借鉴白重恩(2005)[11]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选择了11项公司治理指数,建立公司治理指标评价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

文中的内部控制相关指标主要基于Carcello et al(2005)[22]的研究成果,即用内部审计指数来衡量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将10项内部审计相关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形成内部审计指数,再将包含内部审计指数的12项公司治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综合公司治理指数G,再将G与Lnfee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

表1 公司治理指标体系

表2 公司治理指数的描述性统计表

公司治理特征与审计收费的描述性统计如上表所示。从2002到2007年期间舞弊的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还是非常高的,最高达到82.45%,均值接近30%。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量集中度差别较大,均值为23.8%,最高达到57.95%。独立董事的比例为33.38%,达到1/3的要求,但也有个别公司未引入独立董事。董事会持股比例与经理层持股比例都不高,说明董事本身对公司的信心就不足。股东大会出席率也不高,只占到4成多的比例,说明中小股东参与决策的热情不高,所占比例不大。四委设立个数均值不到3,董事会会议一年至少举行近10次。舞弊公司的董事会平稳性还可以,达到近75%的比例,说明董事变动率不算大。

表3 变量定义

笔者用Lnfee表示因变量审计费用,用第i家公司第t期年报境内审计收费的对数来表示,审计费用不仅包括承接审计业务而收取的费用,还包括提供代理记账、审计鉴证、业务咨询等的收费。公司治理综合指标为自变量,由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而成,该指标越大表明内部控制越完善、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审计师的努力由客 户 规 模 (Simunic, 1980[4];Francis,1984[23];Palmrose,1986[24];Gul,1997[25])、当期合并子公司数(Xingze Wu 2012[26];Simunic,1984[27];Craswell and Francis 1999[28])、代理成本(Craswell and Francis,1999[28])、当公司行业为制造业或房地产业四个指标来表示。笔者预计这些变量代表的审计师努力函数与审计费用之间呈正向关系。审计风险用Loss(Simunic 1980[4];Francis 1984[23];Craswell and Francis 1999[28];Whisenant et al,2003[29])、重大诉讼 Litg(Lys and Watts 1994[30];Simunic and Stein 1996[31];Gul and Tsui 1997[25])、持续经 营 问 题 Qual(Simunic1980[1];Palmrose1986[24];Francis and Simon 1987[33];Simunic and Stein 1996[31])、审 计 师 变 量 Change(Sankaraguruswamy and Whisenant,2004[33])四个指标来衡量。控制变量由SOE(张奇峰和张鸣,2005[34];孙铮和曹宇,2004[35];徐晓东和陈 小 悦,2003[36])、 V/C (依 据 LaPorta 1999[37];Claessens 2000[38]的方法,用实际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除以现金流动权比例计算而得)、ROA(Haw et al ,2005[39])、Year四个变量组成。

四、回归结果

1、联立方程组模型

(1)描述性统计

表4 公司治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面板A对公司治理综合指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均值是19.58,中值是19.39;其中外部董事比例占1/3左右,达到了最低要求;四委设立个数达到一半以上;管理层持股比例非常低。总之公司治理指数基本上反应了样本特征。

笔者通过引入这三项指标(IDIR、IAUD、INSD)来模拟G1到G2的过程,G1用不含有上述三项指标的其他9项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而成(见表1),而G2则用表1中12项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而成。表4中的G均用G2的计算方法而得。通过这种方法来诠释股东与董事会通过引入更多的管理机制来取得更好的公司治理水平的过程。第一,独立董事比例(IDIR)。Larcker and Richardson(2004)[40]认为独立董事相对更独立,会带来更好的外部治理。Beasley(1996)[41]和 Dechow et al(1996)[42]认为外部董事比例与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呈负相关关系;Carcello et al(2002)[1]和 Abbott et al(2003)[11]运用模型验证了董事会独立性与审计收费之间的正向关系。Tsui et al(2001)[2]研究得出在考虑公司成长机会的情况下,董事会独立性越高审计收费水平越低。第二,四个委员会成立个数(IAUD)。Abbott et al(2003)[11]和Mitra et al(2007)[17]认为四委设立个数与审计收费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同样,Anderson et al(2004)[43]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降低了债务成本。第三,管理层持股比例(INSD)。Core(1997)[44]发现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董事越少购买保险。Francis和 Wilson(1988)[45]发现管理层的所有权并不会影响对审计质量的需求。Mitra et al(2007)[17]研究发现管理层所有权与审计费用之间是反向关系。例如,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与股东利益关系越一致,最后会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但是太高的管理层的所有权也会导致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同样会降低公司治理水平(Harris和 Raviv,2006[46])。

面板C反映以下信息:第一,样本数据基本上是审计风险(Loss,Litg,Qual,Change均为1时)越高,公司治理指数越高;审计风险(Loss,Litg,Qual,Change均为 0时)越低,公司治理指数越低。第二,从公告前一年到公告当年这个时间段内,可以发现公司治理综合指数在发生审计风险(Loss=1)时下降并且当审计风险降低时指数上升。如上表当Loss=1时,公司治理综合指数的均值从21.0203下降到19.3491;另一方面,当Loss=0时,公司治理综合指数的均值从20.1014上升到20.3508。而这个时间段的其他变量都没有这种变化趋势,经过分析得到公司亏损与否这个风险指标比其他三个指标(Litg,Qual,Change)更为敏感,因为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时将退市的规定对公司来说是一种硬指标,公司的管理层与董事会对这项指标更为关注,当公司没有净利润亏损这个风险时,公司治理相对有效;当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时,公司治理水平面对内外界压力会有所下降。第三,在公司当年与公告后一年这个时间段,当Change=1时,公司治理综合指数的均值从18.2372上升到19.5294,而当Change=0时,公司治理指数的均值从20.1441下降到18.7233。审计师变更后,新的审计师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因为上市公司受处罚后,新更换的审计师一般会非常谨慎,在受处罚这个敏感期会加强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进而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审计师不更换时,审计程序与风格没有太大变化,在公司财务舞弊期间前后,公司治理水平有所下降。

(2)回归结果

表5 回归结果

表5汇总两种方法的回归结果,结合图形1,设计了G1到G2的变化,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比了OLS的回归方法。面板A汇总的控制变量的特征,公司的资产规模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ROA在5%或10%的水平下正向显著影响审计费用水平;合并子公司的个数在5%的水平下显著影响审计费用;审计风险中的Loss(亏损风险)与Qual(持续经营风险)分别在5%与1%的水平下显著影响审计费用,但符号上不一致,表示持续经营风险越大审计费用越高。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样本是审计风险很高的舞弊公司,当公司处于没有亏损状态时,可能更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审计师越可能加大审计程度,进而提高审计收费;公司同时发行A+H股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审计收费会显著提高。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相对要高一些。

面板B反映审计费用与公司治理综合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费用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因为审计收费一般每年都变化不大,所以从数据上看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较弱;对于财务舞弊公司这个样本,可能较高的审计费用说明了公司治理水平的下降,因为可能出现审计意见购买等情况,假设一没有得到验证。外部董事比例、四委设立个数、管理层持股水平这三个指标都不显著,但公司治理水平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且在G1到G2的过程中系数从0.0247增大到0.0355,这个增量反映了公司治理水平的进步,验证了假设二。

面板C反映公司治理水平与审计风险交互项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四项交互项的符号与审计费用都是相反的,其中Loss与Qual这两项在1%的水平上与审计费用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审计风险降低,进而降低了审计费用。从数据上看,在G1栏下,Loss的系数是0.121,下降到交互项的0.0223;重大诉讼风险Litg的系数0.0338,交互项的系数是0.0037;持续经营水平的系数是0.2126,下降到交互项的0.0345;审计师变量的系数是0.0402,交互项的系数为0.0044。按绝对值计算数值都降低。这四项中,Loss与Qual这两项与公司治理的交互项与审计费用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他两项风险下降幅度不具有显著性,说明这两种风险即重大诉讼风险与审计师变更的风险,受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较小。但是Loss的系数符号是负号,与预期符号不符。说明财务舞弊上市公司不出现亏损的情况时,审计费用较高。这可以解释为,对于舞弊公司而言,当公司出现亏损时审计风险加大,审计程序增加,审计费用提升,审计师越可能出具对公司不利的审计报告,这可能导致出现审计师变更的局面。表5中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费用相关符号为负,说明审计师变更后审计费用反而降低。从数据结果看,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依旧降低了风险,G2延续了这种趋势,部分验证了假设二。

2、分位数回归

Koenker和 Bassett(1978)[47]提出了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的思想。分位数回归利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条件进行建模,与普通的最小二乘法相比,充分反映了自变量对于因变量分布的位置、刻度和形状的影响,尤其关注尾部特征的情况。

表6 分位数估计结果

变量 2sls 分 位 点0.1 0.25 0.5 0.75 0.9 VC - 0.0339*-0.0693 -0.0508 0.00900 0.0244 -0.0204( -1.737) ( -1.425)( -1.285) (0.259) (0.570) ( -0.436)AH 0.358*** 0.273** 0.301*** 0.360*** 0.314** 0.304**(5.379) (2.218) (2.678) (3.270) (2.404) (2.335)Manu -0.000601 -0.149 -0.0216 0.0468 0.0323 0.0906( -0.0115) ( -1.533)( - 0.305) (0.740) (0.392) (0.936)Estate 0.203*** 0.155 0.101 0.133 0.191 0.578***(3.158) (1.268) (1.071) (1.473) (1.567) (3.250)G*Loss -0.0232*** -0.00765 -0.0189 -0.0220** -0.0211*-0.00687( -2.722) ( -0.454)( -1.484)( -2.108)( -1.659) ( -0.420)G*liga -0.00345 -0.000695 -0.00485 -0.00891 -0.00711 -0.0101( -0.479) ( -0.0519)( -0.454)( -0.927)( -0.566) ( -0.644)G*Qualr -0.0330*** -0.0194 -0.0233 -0.0284** - 0.0254 -0.0179( -3.465) ( -0.844)( -1.572)( -2.050)( -1.239) ( -0.619)GChange -0.00361 0.000415 -0.00496 -0.0112 -0.0107 -0.00949( -0.482) (0.0323) ( -0.468)( -1.249)( -0.998) ( -0.613)Cons 8.125*** 7.817*** 7.431*** 8.201*** 7.860*** 8.039***(13.41) (6.532) (6.859) (9.507) (8.390) (7.331)年度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样本 275 275 275 275 275 275

从上表的系数变化趋势看,随着分位数的增加(0.1、0.25、0.5、0.75、0.9),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的分位数回归系数都为正向符号且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50%、75%、90%的分位数处呈显著性。这表明,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对审计费用分布的两端之影响小于对于中间部分的影响,且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对降低审计风险进而影响审计费用的显著性也是在中间部分开始显现。所以笔者得出结论:对于财务舞弊公司而言,公司治理综合指数提升会提高审计费用水平是基于审计费用合理的情况,若财务舞弊公司本身的审计费用已经很高或很低,则公司治理水平的变化影响趋弱。

3、稳健性检验

Bhagat and Bolton(2007)[48]建议用董事持股比例中值作为公司治理水平的替代变量。笔者用外部董事比例、四委设立个数、管理层持股比例三个指标来表示公司治理水平的增量,稳健性检验中用这三个变量分别乘以四个审计风险指标Loss、Litg、Qual、Change,来衡量这三个变量的重要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三个指标的交互项符号与公司治理综合指数的交互项基本相同,但是不都显著,这说明只用一种指标代替公司治理水平来诠释财务舞弊公司这样的样本,还是不够的。数据分析结果虽然不显著,但是符号变化基本相同。

笔者对公司治理水平用减均值来处理,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经验证VIF值都小于10。笔者对模型中增加固定资产周转率、是否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等指标,或去掉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等指标,得到的结果与最初的实证结果一致,通过稳健性检验。

五、研究结论

笔者选择2002-2007年A股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审计收费、公司治理综合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的提高,审计费用相应提高;同时,随着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审计风险降低,进而有效降低了审计费用水平。

1、公司治理综合水平与审计费用之间的互动效应

现有研究文献大多只讨论了公司治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了公司治理对审计收费的正向效应,另一些研究得到了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减少审计收费的结论(潘克勤,2008),但较少涉及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笔者以财务舞弊公司为研究样本,把两者的互动效应通过模型反映出来,运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得出了结论,即审计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会影响公司治理水平,但回归结果显示审计收费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不显著;对于财务舞弊公司而言,公司治理水平相对较弱,审计收费每年的变化幅度并不大,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更多的是公司的业绩水平与经营状况是否符合证监会的规定。

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的提升一般需要更好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信号理论公司可能选择国内“四大”合作所或“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以表示公司较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回归结果也显示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审计费用。但同时研究发现正是由于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的提升,降低了审计风险,进而降低了审计收费。审计计价的原理在于如何衡量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当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较高时,其相应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审计师对客户的内部控制持可信的态度,可相应减少实质性测试,扩大符合性测试,进而显著降低审计收费。

笔者将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总结为:加强财务舞弊公司内部治理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报表质量的根本。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的提升会提高审计费用;同时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进而降低审计风险,最终降低审计费用。

2、财务舞弊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变化

根据财务舞弊公司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公司治理综合水平经历了由高向低,再由低向高最后再降低的过程。即在公告前一年到公告当年公司治理水平会由高变低,体现了财务舞弊处罚公告带给公司的影响;公告后一年公司治理水平依旧下降,说明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与公司的声誉受损,公司开展“自救”过程,公司管理会有很多变通,以渡过难关,但这时的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可能并不是很好;公告后第二年出现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的迹象,说明随着舞弊事件的慢慢淡化,公司步入正轨,为了寻求公司更好的发展,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到了公告后第3年,公司治理水平又有微降,说明为了应对监管政策如“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退市的规定”,管理层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又会出现一些“变通”行为。

3、公司治理水平与审计风险的交互项变化

公司治理水平与审计风险的交互项,反映了每减少一单位审计风险减少的审计费用水平。第一,从公告前一年到公告当年这个时间段结合审计风险(Loss)这个指标来看,公司治理综合指数与审计风险呈同向变化,即发生审计风险时公司治理综合指数下降。第二,公告当年与公告后一年这个时间段与审计风险(Change)这个指标来看,审计师变更时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审计师没有变化时公司治理综合指数下降,说明公司受处罚这个时期,审计师的更换会使得审计师更谨慎,进而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4、审计资源的重要性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实施了相应的审计程序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质量,但若没有充分的审计资源做依托,审计质量就不能保证。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审计资源与有限的审计资源下其相应的会计信息质量是不一样的。

我国审计收费的数据库只是笼统的把审计收费的总数进行列示,没有分清审计费用与非审计费用,其实非审计费用也占了相当比例。Simunic(1984)提出因非审计服务存在知识溢出效应而增加了审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依赖性。所以若能完善审计收费的披露制度,将会极大提高分析数据的有效性。

【注 释】

①多证据支持这一假定。Wallace(1984),Felix et al(2001)和Jensen&Payne(2003)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审计与内部控制成本的均衡关系。同样,与的均衡关系在第5号美国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查委员会PCAOB)也有阐述。即主张审计师要了解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下的固有风险和测试与这样的风险相称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方法。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与之间的正向关系,但是当控制了公司的规模与复杂性后两者的正向关系不存在。

[1]Carcello,J.V.,Hermanson,D.R.,L.Neal,T.,and A.Riley Jr,R.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audit fe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2,(3),365-384.

[2]Tsui,J.,B.Jaggi,and F.A.Gul.“CEO domination,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audit fees” [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01,(16):189-207.

[3]Bedard,J.,and K.Johnstone.Earnings manipulation risk,corporate governance risk,and auditors’planning and pricing decis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4,(79):277-304.

[4]Simunie,D.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ees:Theory and evidene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Spring):161-190.

[5]Watts,R.,and J.Zimmerman.Agency problems,auditing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Some evidence [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613-633.

[6]Gompers P.,Ishii,J.,and MetriekA.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quity prices.Quarterly journalofEconomics[J].2003,(118):107-155.

[7]Bebchuk,L.,A.Cohen,and A.Ferrell.What matt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A].The Harvard John M.Olin Discussion Paper Series[C].Harvard Law School,2004:Discussion paper No.491.

[8]Lawrence D.Brown,and Marcus L.Caylor.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Valuation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6,(25):409-434.

[9]Larcker,D.,S.Richardson,and I.Tuna.Corporate governance,accounting outcomes,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963-1008.

[10]Masulis,R.,C.Wang,and F.Xie.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quirer returns [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7,(62):1851-1889.

[11]Abbott,L.S.Parker.And K.Raghunandan.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Audit Fee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22(September),2003:17-32.

[12]Fan,J.,and T.Wong.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market?Evidence from East A-sia.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5,(43):35-72.

[13]Goodwin-Stewart,J.and P.Kent.“Relation between external audit fees,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audit”[J].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6,(46):387 -404.

[14]潘克勤.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基于CCGINK的经验证据 [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06-112.

[15]Cohen,J.,and D.Hanno.Auditors’consider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control philosophy in preplanning and panning judgement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0,(19):133-146.

[16]Cohen,J.,G.Krishnamoorthy,and A.Wright.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audit process On the corporate demand for directors and officers insurance [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2,(19):573-594.

[17]Mitra,S.,M.Hossain,and D.Deis.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characteristicsand auditfees [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7,(28):257-285.

[18]刘明辉,胡 波.公司治理、代理成本与审计定价——基于2001-200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2):72-79.

[19]李补喜,王平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治理——基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1):87-95.

[20]蔡吉甫.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 [J].审计研究,2007,(3):65-71.

[21]白重恩,刘 俏.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 [J].经济研究,2005,(2):81-91.

[22]Carcello.J.,D.Hermanson,and K.Raghunandan.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S.public companies’investment in internal auditing[J].Accounting Horizons,2005,(19):69-84.

[23]Francis,J.The effect of audit firm size on audit prices:A study of the Australian marke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4,(6):133-151.

[24]Palmrose Z.,Audit Fees and Auditor Size: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6,(24):97 -110.

[25]Gul,F.,and J.Tsui.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and debt monitoring hypothesis:Evidence from audit pricing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219-237.

[26]Xingze Wu.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udit fees:Evidence from companies listed on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J].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2,(5):321-342.

[27]Imunic,D.Auditing,consulting,and auditor indepen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4,(22):679 -702.

[28]Craswell,A.,and J.Francis.Pricing initial audit engagements:A test of competing theor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74):201-216.

[29]Whisenant,S.,S.Sankaraguruswamy,and K.Raghunandan.Evidence on the joint determination of audit and non-audit fe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41):721 -744.

[30]Lys,T.,and R.Watts.Lawsuits against auditor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4,(32,Supplement):65 -93.

[31]Simunic,D.,and M.Stein.The impact of litigation risk on audit pricing:A review of the economics and the evidence[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1996,(15):119-134.

[32]Francis,J.,and D.Simon.A test of audit pricing in the small-client segment of the U.S.audit marke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7,(62):145-157.

[33]Sankaraguruswamy,S.,and S.Whisenant.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voluntarily supplied client-auditor realignment reason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4,(23):107-121.

[34]张奇峰,张 鸣,戴佳君.中国审计定价实证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5,(6):87-93.

[35]孙 铮,曹 宇.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J].审计研究,2004,(3):7-14.

[36]徐晓东,陈小悦.公司治理与第一大股东的最优所有权安排[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

[37]La Porta,Rafael,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Robert W Vishny.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471 -517

[38]Claessens,S.,S.Djankov,and L.H.P.Lang.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81-112.

[39]Haw,I.,D.Qi,D.Wu,W.Wu.Market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Response to Security Regulations in China [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5,(22):95-140.

[40]Larcker,D.,and S.Richardson.Fees paid to audit firms,accrual choic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4,(42):625-658.

[41]Beasley,M.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71):443–466.

[42]Dechow,P.,R.Sloan,and A.Sweeney.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An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6,(13):1-36.

[43]Anderson,R.,S.Mansib,and D.Reeb.Board characteristics,accounting report integrity,and the cost of deb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37):315–342.

[44]Core,J.On the corporate demand for directors’and officers’insurance [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97,(64):63–87.

[45]Francis,J.,and E.Wilson.Auditor changes:A joint test of theories relating to agency costs and auditor differentiation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8,(63):663-682.

[46]Harris,M.,and A.Raviv.A theory of board control and siz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RFS Advance Access,2006:1797-1832.

[47]Koenker R,Bassett G W.Regression quantiles[J].Econometrica,1978,(46):33-50

[48]Bhagat,S.,and B.Bolton.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Working paper[EB/OL].University of Colorado,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9119908000242,2013-11-16.

[49]陶黎娟.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审计规范体系的改善[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3):72-77

猜你喜欢

审计师舞弊收费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