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热载体吞吐注采参数物理模拟优化
2014-10-17刘向斌王贤君王海静李庆松孙国辉
刘向斌,王贤君,王海静,李庆松,孙国辉
(中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53)
1 实验条件及方法
模拟油:脱气原油与煤油按一定的比例配制,45℃下原油黏度为14.2 mPa·s。水:油田采出水。复合热载体组成:N2为 75.92%,CO2为11.32%,水蒸汽为12.76%。管式岩心模型:石英砂填充管,长度为30 cm,直径为3.8 cm。实验步骤[1-3]主要包括:①抽真空,饱和地层水,测定渗透率、孔隙度,饱和油;②设定蒸汽发生器的实验温度,通过气体质量流量计将N2、CO2和水按设定的比例注入蒸汽发生器中,待混合气体加热到设定的实验温度后按设定的速度和注入量注入,然后按设计的时间关闭岩心入口和出口,确保发生充分的能量交换;③在控制放喷压力下打开进口阀门,使油气流出,直到没有流体流出为止,通过油、气、水三相自动计量装置,分别计量油、水、气的体积;④在研究吞吐周期对吞吐效果等影响时,重复步骤②、③,共计5个周期。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注入温度对复合热载体吞吐效果的影响
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情况下,在260、280、300、320℃温度下对萨北过渡带的非均质岩心进行复合热载体吞吐实验。其中,含油饱和度为71.33%;注入压力为20.9 MPa;放喷压力为7.4 MPa;注入量实验室为7.68 cm3,折算到现场每米油层注入量为 4.5 ×104Nm3(标准状况下)[4-5];实验室闷井时间为2.5 min,折算到现场为6.5 d。实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吞吐温度从260℃升至280℃,各周期的累计采收率和累计产液量均明显提高,280℃后随着温度增加,累计采收率、累计产液量增加幅度非常小,甚至降低。因此,优选注入温度为280℃。
表1 吞吐温度与采收率及产液量变化规律实验数据
2.2 注入压力对复合热载体吞吐效果的影响
在280℃、放喷压力为7.4 MPa条件下,对萨北过渡带4种不同注入压力下的非均质岩心进行复合热载体吞吐实验[6-7]。复合热载体吞吐实验与实际参数对照情况见表2,实验结果见表3。
表2 复合热载体吞吐实验与实际参数对照
表3 吞吐注入压力与采收率及含水率变化规律实验数据
由表3可知,注入压力为20.9 MPa时,各周期的累计采收率均最高,其次为24.4 MPa。同时注入压力从20.9 MPa升至24.4 MPa,含水率在第3、4、5周期分别升高了 5.76、5.14、4.76 个百分点。因此,优选的注入压力为20.9 MPa。
2.3 注入量对复合热载体吞吐效果的影响
在注入温度为280℃、注入压力为20.9 MPa、放喷压力为7.4 MPa及含油饱和度为70.38%~72.21%的条件下,对萨北过渡带进行5种不同注入量的复合热载体吞吐实验[8-10],实验参数见表4,结果见表5。
表4 复合热载体吞吐实验与实际参数对照
表5 吞吐注入量与采收率及含水率变化规律实验数据
由表5可知,注入量为7.6 cm3时周期采收率最高,注入量为8.5 cm3时次之,且两者相差不是很大,但注入量为7.6 cm3时各周期含水率均最高,因此实验室优选的复合热载体吞吐的注入量为8.5 cm3。
2.4 闷井时间对复合热载体吞吐效果的影响
在注入温度为280℃、注入压力为20.9 MPa及含油饱和度为71.48% ~74.07%的条件下,对萨北过渡带进行5种不同闷井时间的复合热载体吞吐实验,实验参数见表6,结果见表7。
表6 复合热载体吞吐实验与实际参数对照
由表7可知,实验室闷井时间为150 s时,各周期采收率最高,其次为190 s。闷井时间为190 s时,各周期的含水率明显高于闷井时间为150 s时的含水率,因此优选的复合热载体吞吐的闷井时间为150 s,折算到现场为6.5 d。
表7 吞吐闷井时间与采收率及含水率变化规律实验数据
2.5 放喷压力对复合热载体吞吐效果的影响
在注入温度为280℃、注入压力为20.9 MPa、含油饱和度为72.25%的条件下,对萨北过渡带进行 5 种不同放喷压力(3.4、5.4、6.4、7.4、8.4 MPa)的复合热载体吞吐实验。其中,注入量实验室为8.5cm3,折算到现场每米油层注入量为4.98×104m3;闷井时间实验室为2.5 min,折算到现场为6.5 d。实验结果见表8。
由表8可见,复合热载体吞吐时放喷压力越低,累计采收率越高。但放喷压力过低,气油比增加。在放喷阶段,应合理控制放喷压力,放喷压力应高于目前生产压力(5.4 MPa),因此,放喷压力选择为5.4~6.4 MPa。
表8 吞吐放喷压力与采收率及含水率变化规律实验数据
3 现场试验
利用上述优化结果,在萨北过渡带开展了16口井现场试验。注入参数:累计注气量为323559 m3,注气温度为280℃,注气压力为20.9 MPa,闷井时间为6.5 d,放喷压力为5.9 MPa,吞吐1个周期。前期已完成下泵的5口试验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表9。如北2-2-斜90井见效高峰期日产液为39.3 t/d,日产油为7.3 t/d,含水为68%,与措施前相比日增液为19.8 t/d,日增油为6.2 t/d,含水下降26.2个百分点,目前日增油为0.5 t/d,累计增油为793.7 t,有效期已达16个月,投入产出比为1.0∶5.9,预计有效期达20个月,投入产出比达1.0∶7.0以上。
表9 复合热载体吞吐现场试验效果统计
4 结论
(1)优化出萨北过渡带复合热载体吞吐参数:注入温度为280℃、注入压力为20.9 MPa、每米油层注入量为4.98×104m3、闷井时间为6.5 d、放喷压力为5.4~6.5 MPa,吞吐3个周期。
(2)对于萨北过渡带来说,复合热载体吞吐是一项很有前景的增油技术。
[1]张伟,孙永涛,等.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增产机理室内实验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3,32(1):34-36.
[2]冯祥,李敬松,等.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468-471.
[3]姜瑞忠,杨仁锋,马江平,等.聚合物驱后复合热载体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6):63 -66.
[4]杨兵,李敬松,等.海上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开采技术优化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1):54-56.
[5]刘永良,贾永禄,等.考虑热损失的稠油热采三区复合油藏试井模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1):78-82.
[6]刘淑霞.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3):140-143.
[7]刘新.轻质油藏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趋势[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1):138-144.
[8]陈杰,钱昱,等.葡南葡浅12区块蒸汽驱矿场试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5):68-71.
[9]蒋有伟,沈德煌,等.扶余油田自生高岭石对注蒸汽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3,20(1):60-62.
[10]范世通.欢喜岭油田齐40块蒸汽驱开发蒸汽腔发育规律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3,20(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