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6~2010年SCI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2014-10-17高增平戴闻韬闫兴丽
高增平 戴闻韬 张 婷 王 娟 闫兴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世界著名检索工具之一,其涵盖了自然科学领域内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期刊,是利用科学计量方法对科技刊物和论文进行评价的一种工具[1-2]。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定量研究科学文献的产生、传播与利用规律性的科学,通过文献定量分析测评,不仅可以了解学校在国内外的地位,还可以分析现有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前景的影响[3-4],因此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所大学在某一领域的科研水平。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相关的SCI论文数量也在逐年增多[5-6],为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中药学院SCI论文的发表情况,检索了2006~2010年SCI论文,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个人的建议与思考以供参考。
1 论文的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以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SCIE数据库为信息源检索的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校中药学院作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SCI论文目录,不包括我校中药学院工作人员非第一作者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非第一完成单位的SCI论文,检索结果经人工统计分析,得到最终结果。
2 结果
2.1 SCI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通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检索,得到我校中药学院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006~2010年度发表论文情况,见图1。由图1可见在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校中药学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年度有显著增长,这与我校科研课题项目数和获得经费资助数额的增长有关。
图1 我校中药学院SCI论文收录情况
2.2 SCI论文的学科分布分析
通过分析各学科SCI论文收录情况,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学科SCI论文产出量的差异(图2)。由图2可知大部分论文集中在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重点学科上,其他学科论文产出量较少,甚至产出量为零。由此可见临床中药、中药鉴定及中药制剂等学科的基础研究需要加强。
图2 我校中药学院SCI论文2006-2010年总数的学科分布
2.3 各学科在 2006年~2010年期间被 SCI收录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
中药化学学科SCI论文产出量在此期间有显著增加,中药资源和中药质量评价方面的SCI论文产出量也在增加,而中药药理学方面的SCI论文产出量在2006~2008年有较大幅度减少,说明该学科的科研后备力量需要加强;中药鉴定、中药制剂和临床中药等学科的基础研究有待加强。见图3。
图3 我校中药学院SCI论文在2006~2010年的学科分布
2.4 各学科领域论文载文期刊的数量和影响因子分布情况
经统计分析2006年~2010年期间我校中药学院SCI论文发表在32种期刊上,各学科领域论文载文期刊的数量和影响因子分布情况见表1。表1中其他学科包括生物制药、有机化学和数学。从表1可见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鉴定领域载文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发文质量有待提高。
表1 各学科领域论文载文期刊的数量和影响因子分布情况
2.5 2006~2010年期间每年载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结果
2007年载文期刊的影响因子最高,但载文数量最少;2010年载文数量最多,载文质量比2009年有较大提高,说明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见表2。
表2 2006~2010年期间载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载文数量统计结果
3 结论
一般情况下,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衡量一所大学或科研院所科研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加大,使我国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产出不断增多[7-8]。统计结果表明我校中药学院2006~2010年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我校中药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提高,特别是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校承担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经费越来越充足、科研条件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学校对于SCI论文奖励政策的出台,对SCI论文的发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大高质量SCI论文(影响因子较大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奖励力度,以促进高质量SCI论文的发表[9-10]。
从上述统计结果显示,我校中药学院各学科SCI论文产出量差异较大,这跟各学科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不同学科发表SCI论文的难度不同、期刊杂志的选择范围不同,科研工作者承担的科研任务性质也不同,对于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研究方向的具体科研人员之间用单一标准(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去评价其科研能力是不合适的[11],应结合其他成果指标全面衡量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1]叶佩珍.从SCI论文统计分析看广西的科研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3):146-151.
[2]闫裴,刘亚茹.由SCI看高校科研水平及发展态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158-160.
[3]杨立英,周秋菊,岳婷,等.中国科学:整体推进与各学科均衡发展的思考—2012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2013,8(1):23-50.
[4]王玉芹.基于SCI-E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8):54-59.
[5]王煜,卢建华,吴建国,等.我国部分高校2006~2010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SCI论文统计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7):528-530,552.
[6]肖慎华.南京农业大学SCI论文的引文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9):74-77.
[7]赵镇,赵醒村,刘辉,等.南方医科大学(2005~2010年)SCI论文发表情况统计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248-250.
[8]王红莉.2006~2010年SCI收录首都医科大学论文的计量学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1673-1675.
[9]杨俊丽.基于SCI的河南农业大学科技论文统计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132-135.
[10]许吉,陈跃来,季光,等.SCI收录7所中医药院校科技论文的计量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4):104-106.
[11]孟凡红,侯酉娟,范为宇,等.SCIE收录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