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场地器材利用效果的多维评价
2014-10-16周丛改
周丛改
摘 要:目前体育课普遍存在器械不敢用甚至被禁用、未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器材创新不当等问题。提出以兴趣激发、难点突破、安全防范、密度提高、目标达成等依据对场地器材利用效果进行评价。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课;场地器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5-0103-03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utilization of playgrounds and equipmen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ZHOU Cong-ga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 473061,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hav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universally: schools dare not to use equipment or event ban the use of equipment; playgrounds are large, yet utilized by a small portion; there are a lot of equipment, yet only few are utilized; equipment innovation is inappropriate, etc. From such dimensions as interest inspiration, heard nut cracking, safeguard, density increase, objective achievement etc, the author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utilization of playgrounds and equipment.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class;playground and equipment
体育课上对场地器材的利用十分普遍,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体育课都或多或少地会用到场地器材,只是课的内容不同,所用的场地器材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已。但无论是用多大的场地,多少器材,什么类型的场地器材上课,都要充分考虑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
当前,有关体育场地器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场地器材匮乏、开发和布置以及使用有效性影响因素等方面。如毛振明[1]针对场地器材的缺乏,就如何搞好体育教学问题,采用大量真实的案例对如何应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丁宪亮[2]谈了自制体育器材的实践与体会。李锋[3]针对体育课上场地器材的布置谈了7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李源[4]对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场地器材因素进行分析。还有诸多对场地器材的相关研究,但是从对目前文献的梳理来看,对体育课场地器材利用的评价问题并不多见,尤其是从多维度研究体育场地器材的评价问题,目前尚无人问津。本研究基于对当前体育课场地器材利用存在的不良现象的分析,提出场地器材利用效果的多维评价方式,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目前体育课场地器材利用存在的不良现象
场地器材的布置是体育教学活动特有的组织工作,是实现锻炼目标的物质保证。充分利用和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有利于保证安全、增加练习密度、调动锻炼的积极性[5]。但是,在当前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场地器材的利用上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体育器械不敢用甚至被禁用
有不少学校为了确保体育课的安全,原来操场上固定的器械,如单杠、双杠,锻炼基本运动能力的爬杆、爬绳、云梯等减少了,甚至被拆除。上课下课灵活抬进抬出的体操器械,如跳箱、山羊等,在体育课上几乎不见了。究其原因,反映最多的是,校长限制体育教师开设有危险性的项目,担心发生安全事故。结果部分中小学校的体操课除了简单的技巧运动,器械运动内容几乎不再作为体育课必教内容。
1.2 未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一是未能充分利用场地。如一节体操技巧前滚翻课,教师把垫子摆放在操场的一个角落区域,准备活动只带领学生绕事先摆放好的垫子慢跑;主教材学习前滚翻结束后,安排一个跨越障碍的游戏。该游戏是将垫子一个个原地竖起,让学生分组在垫子上跨越。从集合整队到下课,学生未曾离开过操场的这一角落区域,这样的大场地未能显现其应有的功能价值。实际上,在准备活动围绕垫子慢跑的练习,完全可以带领学生在大操场上进行,学生可以跑的无拘无束,放松自然,不但更加安全,并能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二是未能充分利用器材。如一节篮球课,全班40个学生每人一个篮球,准备活动是两路纵队徒手围绕篮球场慢跑,然后在篮球场内带领学生做篮球自编操(一人一球),大约3 min多钟的时间;主教材是学习运球,前面大约8 min多钟是讲解、示范、徒手模仿练习,接下来是原地运球,大约5 min时间(一人一球),然后安排了一个素质练习“游戏——奔跑搬运接力”(一组3个篮球,学生依次抱球奔跑)。从整个课堂安排来看,真正将篮球运用于技术学习的仅有5 min时间。这样的器材使用,既达不到技能学习的目的,也难以提高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
1.3 器材创新不当
创新是要提倡的,也是要考虑周全的。有的创新会显现出教学实效性不突出问题,有的还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一节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课,任课教师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比正常篮筐大5~6倍的大篮筐,放置在一块空场地的正中央。主教材学习的时候,让全班20个学生以大篮筐为圆心,站在距离圆心约10 m远的圆周上,教师一声哨响,全体学生从站立的位置同时运球向大篮筐行进,最后做行进间上篮动作。结果是,运球快的已经投篮结束开始捡球,慢的还在做跳起投篮动作,甚至有的还在运球途中。这样的活动场景,着实让人感到揪心,因为,运球慢的学生跳起投篮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地上滚动的篮球而受伤。endprint
2 体育课场地器材合理利用的评价方式
体育课场地器材是否合理利用,可以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能突破教学的难点、是否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否能提高练习的密度、是否能有利于达成目标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2.1 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无运动兴趣对体育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就场地器材的利用来讲,通过创新器材或购置新器材及创新场地器材的布局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因此,在评价场地器材利用是否合理时,可以通过观察能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情况来判断。
2.2 是否能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一节课而言,评价其教学效果好与差的关键就是要看难点有没有突破。在突破难点方面,体育课场地器材的布置与利用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同样是教体操前滚翻技术,前滚翻技术的教学难点是方向正、团身紧、滚动圆,有的教师利用垫子让学生通过“不倒翁”练习,体验“滚动圆”时背部的感觉,强化滚动圆的身体姿态;有的教师通过学生在颈部、腹股沟与腘窝处分别夹住彩带体验“团身紧”的身体感觉;而有的教师采取在垫子中央粘贴标注带,要求学生沿着垫子上的标志线滚动,让学生明确“方向正”。总之,改变或调整器械,可以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2.3 是否能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体育场地器材的不合理使用容易诱发安全事故。需要任课教师在自制或利用场地器材的时候充分考虑其安全隐患,尽量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利用体操垫练习跳远的时候,有的任课教师用胶带将垫子固定在练习场地上,防止学生跳上垫子时垫子打滑出现摔伤;有的教师让一排学生先练习,而另一排到垫子的另一端用脚踩住垫子,这些都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简单实用方法。可是,有的教师在课上不但没有主动想到防范安全事故,相反,在运用垫子进行某项辅助练习时制造了更大的安全隐患,如一节鱼跃前滚翻课,任课教师安排了一项4人一组的练习两两面对面在垫子两旁站立,在教师统一口令下做直体向前倒垫,这种练习的隐患非常明显,即学生同时倒垫的时候,对面站立的两个学生很容易出现头顶相撞事故。这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4 是否能提高练习密度
体育课练习密度的高低不仅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也是用于衡量学生体能素质能否提高和运动技能水平能否掌握的重要标志之一。场地器材的利用程度和效果是能否提高练习密度的一项关键性因素。有些学校并未因场地小而改变练习内容、减少运动时间和练习次数,相反,改变了练习方式,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如有一所学校,在上投掷课的时候,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沙包练习各种各样的向上抛接练习,保证了练习的密度和效果。而在一节评优课上,任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制了3幅画有名山的画板,竖立在课结束部分做放松活动的场地区域,在课到结束部分时,带领学生“一座山一座山地游览”。显然,上述的两个例子哪种是合理使用了场地器材是很容易作出判断的。因此,判断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合理,可以根据练习密度适当地做出判断。
2.5 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很大程度上要看目标的达成度,即从体能、知识技能和品德培养等3个目标判断质量的高低[6]。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合理与目标的达成情况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即场地器材利用合理,目标的达成度高,相反则低。因此,重视体育课上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十分关键。例如,在投掷课上,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而且达到敢于面对挑战等目标,任课教师在投掷区域画出不同距离的投掷线,投掷能力较弱的学生,站在较近的投掷线上练习,投掷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站在较远的投掷线上练习,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由于设计的有远近不等的几条递进的投掷线,学生还可以从近及远不断挑战自我地反复练习,有利于达成目标。显然,这样的场地布置是有明确目的的。学生在这种明确区域内练习,也能够对自己学习目标及时检验,并能够督促学生为着目标而努力练习。
3 多维评价体育课场地器材利用应把握的关键点
体育课场地器材的利用从“选择”到“检查”,再到“摆放”等全过程是贯穿体育课堂教学从准备到实施的全过程[7]。评价场地器材的利用情况,除了从“选、检、摆”这些方面需要强化,还要充分考虑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以及尽量采用多维度综合判断的方式。
3.1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评判场地器材的利用效果
判断体育课场地器材利用是否充分有效,最好不要单独就某一时段或某一环节看效果,而是要做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判断,即局部的场地要从总体上来看效果。或许在某一环节,并未显现其价值,但从整节课来看,该种布置方式则十分合理。例如,一节箱上前滚翻课,任课教师在学校操场并不大的一块空场地上先是摆放了几组跳箱,然后,在跳箱的一端布置了两排体操小垫子,在跳箱的另一端分别摆放了体操大垫子,并间隔一定距离骑着垫子放置了跨栏架。练习垫子上前滚翻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其他器材的摆放有何价值,可是当复习完垫子上前滚翻,过渡到箱上前滚翻学习的时候,学生不需太多的队形调动,就能近距离地听到和观察到教师对箱上前滚翻的讲解和示范。练习完箱上前滚翻以后,接着是继续向前方分组做爬行垫子、钻越栏架的游戏,一节课全部结束以后,才看出了该场地器材布置的明确目的和价值。因此,局部与整体结合判断十分重要。
3.2 尽量采用多维综合判断场地器材的利用效果
判断场地器材利用是否合理,单方面进行评判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体育课场地器材的利用不但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要充分考虑突破难点、提高密度、达成目标且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等的效果。如一节课场地上摆放着学生从未见过的多彩小动物标志物,这种新颖的器材,让学生对参与活动产了跃跃欲试的感觉,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由于小动物标志物形状各异,学生在围绕这些标志物跑动的时候,有可能被绊倒而出现擦伤等,并且由于动物种类繁多,学生可能在练习过程中分散精力而影响体能的锻炼和技能的提高。为此,创新要有度,兴趣激发要适中,安全隐患不可忽视。总之,场地器材的利用是否合理,采取多维综合判断的方式更为适宜。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 应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的案例举隅[J]. 体育教学,2013(7):14-16.
[2] 丁宪亮. 自制体育器材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119-120.
[3] 李锋. 浅谈场地器材布置的七点心得[J]. 体育教学,2013(10):75.
[4] 李源. 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场地器材因素分析[J]. 体育教学,2012(11):54-55.
[5] 刘平江. 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利用与管理[J]. 体育教学,2001(6):52-54.
[6] 于素梅. 从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谈体育教学质量促进的策略[J]. 体育学刊,2014,21(4):93-97.
[7] 于素梅. 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选”“检”“摆”及设计呈现形式[J]. 中国学校体育,2012(8):62-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