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体细胞数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2014-10-16于洪远黄继卓沈新丽杨隽
于洪远,黄继卓,沈新丽,杨隽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163319;2.大庆市家畜良种繁育中心)
生鲜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简称SCC)是衡量生鲜乳质量和奶牛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乳腺分泌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体细胞,在被动免疫转移及维持乳腺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生鲜乳体细胞数超过一定限度后,乳房出现不同程度感染,将导致生鲜乳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生产实践中把生鲜乳体细胞数控制在适宜水平,既有利于维持肌体健康,又有助于提高生鲜乳产量和质量。美国、加拿大、欧共体(EU)分别规定生鲜乳中体细胞不得超过75、50和40万·mL-1[1],我国规定生鲜乳中体细胞不得超过50万·mL-1[2]。
通过调查黑龙江大庆地区四个奶牛场近3年的奶牛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数据,分析奶牛胎次、泌乳天数、泌乳月份与生鲜乳体细胞数之间的关系,为牛场奶牛综合管理及制定科学可行的乳房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
数据来自大庆地区四个牧场奶牛近3年的DHI检测数据。剔除异常记录,各牧场检测记录分别为:A牧场3 378个,B牧场6 221个,C牧场4 313个,D牧场1 483个。数据用Excel 2007整理,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GLM过程分析,Duncan法进行平均数间多重比较,显著水平为0.05。
由于SCC的分布不成正态,所以,将SCC转换成SCS(乳体细胞评分),使SCS分布近似正态。具体转换公式为[3]:
1.2 不同因素水平划分
参考我国企业收购生鲜乳标准以及规模牛场对乳房炎SCC划分标准[4],及其他学者的分类方法[1-2,5],结合大庆地区奶牛DHI数据特点,将生鲜乳中SCC划分为3个水平,即生鲜乳中SCC在50万·mL-1以下为正常状态、生鲜乳中SCC介于50~100万·mL-1之间为隐性感染状态、生鲜乳中SCC在100万·mL-1以上为临床感染状态。将奶牛个体1、2、3、4、5、6胎及以上共设置6个组。将奶牛泌乳阶段(Stage of Lactation,简称SL)按泌乳天数以30 d为单位(超过305 d统一计为330 d),划分为11个水平。将泌乳月份(Lactation of Month,简记为LM)水平按自然顺序划分为12个等级水平。
2 结果
2.1 奶牛个体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分布
由表1看出,四个牧场奶牛生鲜乳SCC在小于50万·mL-1水平组中,以C牧场最高(83.19%)(P<0.05),A牧场最低(61.67%)。在SCC为50~100万·mL-1水平组中,以A牧场最高(30.28%)(P<0.05),C牧场最低(7.93%)。在SCC大于100万·mL-1水平组中,A牧场显著高于B牧场(P<0.05)。四个奶牛场奶牛生鲜乳体细胞数总体分布情况为:SCC小于等于50万·mL-1的奶牛个体数占75.75%,SCC介于50~100万·mL-1之间的奶牛个体数占14.73%、SCC大于100万·mL-1的奶牛个体数占9.52%。四个牧场奶牛个体总体鲜乳中SCS均值为5,其SCC均值为49万·mL-1。各牧场奶牛鲜乳的SCC都低于50万·mL-1,符合要求。
表1 四个牧场奶牛个体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分布Table1 Somatic cell counts distribution of raw milk dairy cow from four ranch
2.2 胎次对乳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A牧场奶牛个体乳中SCS在5胎时最高为5.5(SCC为57万·mL-1),4胎和5胎奶牛个体乳中SCC超出了我国规定的标准;B牧场奶牛个体乳中SCS变化不大,在4胎时达到最高SCS为5.1(SCC为42万·mL-1);C、D两场奶牛乳中SCS呈波动性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3胎SCS为5.2(SCC为45万·mL-1)和6胎的5.4(SCC为53万·mL-1)。综上所述,胎次对乳中SCC有一定影响,SCC随胎次增加而增加。
图1 不同胎次奶牛乳体细胞评分Fig.1 Score ofmilk somatic cell in different parity
图2 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乳体细胞评分Fig.2 Score ofmilk somatic cell in different stage of lactate
2.3 泌乳阶段对乳体细胞数变化影响
由图2得出,各牧场奶牛在不同泌乳阶段乳体细胞数均符合我国规定的标准,SCS在4.2~5.2范围内变化(即SCC在25.60~50.10万·mL-1范围变化)。A、C、D三个牧场奶牛个体乳中SCS大致符合随泌乳天数增加而增加趋势,只有B牧场奶牛个体乳中SCS呈波动性变化。
2.4 泌乳月份对乳体细胞数变化影响
图3显示四个牧场不同泌乳月份的奶牛个体生鲜乳中的体细胞平均数变化情况。A牧场奶牛个体3月时SCS最高为5.5(SCC值为55万·mL-1),B牧场奶牛个体SCS在12月时最高为5.2(SCC值为46万·mL-1),C牧场2月时SCS最高为5.0(SCC为39万·mL-1),D牧场SCS的值在12月和1月高为5(SCC为48万·mL-1和50万·mL-1)。
图3 不同月份奶牛乳体细胞评分Fig.2 Score ofmilk somatic cell in differentmonth
3 讨论
3.1 大庆地区奶牛个体生鲜乳SCC的水平和分布
调查表明,四个牧场奶牛个体生鲜乳SCC的均值为49.16万·mL-1,SCC≤50万·mL-1的奶牛个体比例为75.75%,比魏巍[6]报道的大庆地区规模奶牛场SCC为72万·mL-1的水平低,说明这几个牧场奶牛的综合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调查SCC数据的标准差大,说明调查群体中一些个体牛的体细胞数与群体平均水平差距大,还需要结合奶牛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进一步降低乳体细胞数,提高乳的质量和产量。调查结果与周振峰[1]、赖安强[7]、刘光磊[8]等报道的结论基本一致。比李建斌[9]报道的SCC平均数为7万·mL-1的水平高。
3.2 胎次对奶牛个体生鲜乳SCC水平的影响
调查及分析结果说明,四个牧场生鲜乳SCC随着奶牛胎次的递增呈上升趋势,以4胎后升高,与其他研究者有相同的结果[7,9]。其影响机制是随着奶牛胎次的递增,乳房功能逐步下降,乳房韧带和乳头括约肌松弛,乳房更容易接触地面和细菌也容易进入乳房内部,导致乳中体细胞增加。另外,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体质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导致SCC上升。
3.3 泌乳阶段对奶牛个体生鲜乳SCC水平的影响
调查及分析看出,泌乳初期(SL30),由于分娩、产奶和饲养管理改变等因素,导致奶牛强烈应激,并出现阶段性免疫力减弱,生鲜乳SCC总量增加。随着奶牛泌乳阶段的增加,在泌乳前期(SL60-SL120),随着应激减弱,体细胞产生量下降和生鲜乳产量增加,后由于奶牛乳房损伤程度加大,在泌乳的中、后期(SL150-SL305)其生鲜乳SCC总体逐渐走高,这与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也是相同的[8-11]。
3.4 月份对奶牛个体生鲜乳SCC水平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四个牧场奶牛个体生鲜乳SCC分别在3、12、2、1月份达到最高。而此时为冬季和早春,气温低,奶牛易产生应激,会导致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致使生鲜乳SCC偏高,但饲养管理、其他环境因素也是影响SCC升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大庆地区四个牧场奶牛的DHI报告调查分析,奶牛个体生鲜乳中SCC平均为49万·mL-1,SCC 75%处于正常水平。奶牛乳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阶段、泌乳月份等因素影响。实际生产中,结合奶牛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乳体细胞变化的影响关系,在保证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通过监测奶牛个体生鲜乳SCC状况,筛选出SCC值超过标准值的个体,并对其积极治疗,实行单独挤奶来降低乳房炎发病率,为牧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周振峰,王加启,陈绍祜,等.我国规模牛场个体生鲜乳体细胞数水平及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奶牛,2011(12):21-28.
[2]杨红英,高健,刘修权,等.奶牛乳汁体细胞数的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8):14-17.
[3]Harmon R J.Physiology of mastitis and factors affecting somatic cell counts[J].Dairy Sci,1994,77(7):2103-2112.
[4]萨丽塔娜提,阿合买提·买买提,占秀梅.奶牛乳房炎与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关系研究[J].草食家畜,2012(3):81-83.
[5]王相根,胡书梅,汪聪勇.奶牛体细胞数(SCC)和隐性乳房炎变化规律的统计调查[J].中国奶牛,2012(14):49-50.
[6]魏巍,杨焕民.大庆地区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量相关性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6):21.
[7]赖安强,王之盛,王祖新,等.不同饲喂方式下西南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奶牛,2009(2):180-183.
[8]刘光磊,林嵘,王智,等.2008年上海市奶牛生产和原奶料质量分析报告[J].中国奶牛,2009(6):59-61.
[9]李建斌,孙少华,田雨泽.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变化规律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6,27(3):78-81.
[10]Green M J,Green LE,Schukken Y H,et al.Somatic cell count distributions during lactation predict clinical mastitis[J].Dairy Science,2004,87:1256-1264.
[11]佟春玉,曹宏伟,朱战波,等.黑龙江奶牛肠外致病大肠埃希菌种系分类群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5(4):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