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理化因素对肌肉疲劳影响的探讨

2014-10-16张声蓉张东东郑彩顺梁燕玲董艳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腓肠肌张力离子

张声蓉 张东东 郑彩顺 梁燕玲 董艳芬

广东药学院 1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 2 基础学院生理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

随着体育运动竞赛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体育运动的推广,进行科学合理训练与运动,降低肌疲劳对训练的影响,提高训练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研究主要是观察温度,前后负荷和镁离子等因素对蛙腓肠肌收缩的影响,较少关注这些因素对肌疲劳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浓度镁离子、前负荷、温度等理化因素对蛙腓肠肌肌疲劳的影响,为运动医学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药品试剂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南京美易公司生产)、YP100张力换能器、浴槽和刺激电极等。任氏液、氯化镁(1.0mmol/L、5.0mmol/L和10.0mmol/L)。

1.2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采用虎纹蛙,体重50~60g,雌雄不拘,共38只,76个样本,随机分为9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各实验组为氯化镁低浓度(1.0mmol/L)组、中浓度(5.0mmol/L)组、高浓度(10.0mmol/L)组;前负荷为10g和20g实验组;浴液温度为3℃、28℃和7℃实验组。

1.3 方法

1.3.1 腓肠肌标本制备[1]:完全破坏蛙脑和脊髓,剥离一侧下肢自大腿根部起的全部皮肤,固定于蛙板上,分离腓肠肌至膝关节,穿线结扎腓肠肌跟腱,连同结扎线将跟腱剪下,保留股骨1/2用作标本固定。

1.3.2 仪器连接、调试与观察指标:将腓肠肌标本股骨干残端固定于浴槽L型通氧管下端,肌腱上结扎线与张力换能器感应片垂直连接,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调零。启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设置实验参数如下:放大倍数:(×100);刺激模式:自动幅度调节:主周期(2s),波宽(2ms),脉冲数(1),延时(1ms),增量(0.05V),寻找最大刺激强度(即引起肌肉出现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暂停30s后采用最大刺激强度的连续单刺激模式,记录蛙腓肠肌最大张力下降50%所需时间作为肌肉疲劳主要观察指标。

1.3.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镁离子对腓肠肌疲劳的影响 制备32个蛙腓肠肌样本,随机分成4个组。A组:正常任氏液组,B组:镁离子低浓度(1.0mmol/L)组,C组:镁离子中浓 度 (5.0mmol/L)组,D 组:镁 离 子 高 浓 度(10.0mmol/L)组。在不同镁离子浓度溶液中浸浴10min,采用最大刺激强度刺激蛙腓肠肌,记录肌肉最大张力下降50%所需时间。实验研究发现,随着Mg2+浓度升高到某一临界值之前,最大张力下降50%所需时间延长,表现为不容易发生疲劳。当Mg2+浓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最大张力下降50%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见,各实验组与正常对组照(A组)比较,P=0.05,提示不同镁离子浓度对肌肉张力下降的快慢有显著影响。B组和C组比较、C组和D组之间比较,均为P<0.0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但B组和D组之间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镁离子浓度为5mmol/L时,肌肉最大张力下降最慢,肌肉不容易出现疲劳,是这三个浓度中的最适浓度(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镁离子对蛙腓肠肌疲劳的影响

2.2 前负荷对腓肠肌疲劳的影响 实验组随机分成2组,一组前负荷为10g,另一组为20g,正常对照组设对照前负荷为零。用微调器调至相应前负荷,用最大刺激强度分别刺激蛙腓肠肌,记录最大张力下降50%所需时间。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可见,一定范围内增加前负荷,蛙腓肠肌最大张力下降50%所需时间延长,继续加大前负荷,抗肌疲劳时间随之缩短,但两实验组比较P>0.05,说明变化幅度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最适前负荷基础上,前负荷在小范围内变化,对诱发肌疲劳可能不敏感(见表2)。

2.3 不同温度对腓肠肌疲劳的影响 取蛙腓肠肌样本随机分成3组,分别是7℃任氏液组、28℃任氏液组和37℃任氏液组。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28.5℃时,自身对照最大肌张力下降10%与30%比较、30%与50%比较,均为P>0.05,提示蛙腓肠肌张力下降百分比速率相对均衡。温度为7℃蛙腓肠肌最大张力下降百分比速率相对减缓,温度为37℃最大张力下降百分比速率相对增加,提示低温或高温对肌张力下降百分比速率影响显著(P<0.05,见表3)。

表2 不同前负荷对蛙腓肠肌疲劳的影响

表3 不同温度对蛙腓肠肌疲劳的影响

3 讨论

曹国红等实验表明,当任氏液中加入少量Mg2+时,可以激活更多的Na+-K+依赖式ATP酶,细胞分解ATP多,获得能量增多,肌肉收缩能力增强,而任氏液中高浓度Mg2+使肌肉收缩能力显著或极显著减弱[2]。本实验发现,随着镁离子浓度的上升,抗肌疲劳时间随之延长,达到最适浓度时,达最长,镁离子浓度过高,抗肌疲劳时间明显缩短。其发生机理可能是:细胞外液过多Mg2+进入细胞后,在肌钙蛋白与Ca2+竞争非特异性的结合部位,导致胞浆中Ca2+浓度的增加,从而导致线粒体钙聚积,容易诱发疲劳。

本实验可见,适当增加前负荷,蛙腓肠肌最大张力下降10%、30%和50%所需时间延长,但过高前负荷,抗肌疲劳时间缩短,但下降幅度并不大。骨骼肌的自然长度大致相当于最适初长,粗细肌丝重叠状态最理想,收缩张力最大。当前负荷过大,肌小节长度大于最适初长,使横桥数目减少,收缩效果减弱。另一方面,长时间静态负荷作用于骨骼肌,可引起细胞线粒体钙浓度增高,Ca2+-Mg2+-ATPase活力降低,MDA水平增加[3]。本结果表明,前负荷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不容易致肌疲劳。

有研究表明,蟾蜍腓肠肌收缩的最适温度为20~25℃[4]。温度在20~30℃变化时,对牛蛙离体腓肠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舒张期,在25℃时最不容易发生疲劳[5]。本实验可见,28℃蛙腓肠肌张力下降百分比速率相对均衡,温度为7℃最大张力下降百分比速率相对减缓,温度为37℃最大张力下降百分比速率相对增加。结果提示,低温可以延缓蛙腓肠肌疲劳。其作用机理可能是:ATP合成过程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温度过高将影响酶的活性,影响能量供应,导致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另一方面ATP的缺乏,影响钙泵功能,导致钙离子代谢异常,影响肌肉舒张速度。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可提高肌肉弹性,降低黏滞性,对肌收缩有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本实验探讨镁离子浓度、前负荷、温度与肌疲劳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镁离子浓度上升,抗肌疲劳时间延长,达最适浓度时,抗疲劳时间最长,过高浓度使抗疲劳能力减弱。(2)适当增加前负荷可延长抗肌疲劳时间。(3)高温比低温更容易诱发肌疲劳。运动性肌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方面因素的研究,因此通过多因素实验研究,进一步完善运动性疲劳的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王建红,董艳芬,陈伟强.医学机能学实验〔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45-47.

[2]曹国红,艾洪滨,朱立华,等.不同浓度 MgCl2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6,25(3):151-153.

[3]王灿,王岚兰,赵肃,等.静态负荷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4):278-281.

[4]赵敬国,李建文.温度对蟾蜍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J〕.山东科技,2002,24(3):36-37.

[5]陈彤,黄仁美.温度对牛蛙腓肠肌收缩性的影响〔J〕.福建畜牧兽医,2008,30(6):7-9.

猜你喜欢

腓肠肌张力离子
巧测水膜张力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论张力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腓肠肌损伤的MRI临床诊断研究
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