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者的三维创业资本研究

2014-10-16

关键词:创业者资本经济

郭 新 宝

(1.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 710061;2.河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引 言

当前,由于受到资源、生态和人口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创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引擎[1]。一方面,创业可以通过创造知识溢出、增加企业数量并促进竞争、提高企业多元化等途径推动经济增长[2];另一方面,创业对于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整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1]。就中国而言,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创新型经济以及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等均有积极意义。

基于创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大量文献从创业者的创业资本层面展开了广泛探讨。早期学者们比较关注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他们主要探讨了创业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管理经验等人口特质是否会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3,4]。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向管理、经济等学科领域的渗透,学者们开始关注创业的社会层面,Smith et al[5]就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对创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者无法掌控创立新企业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这种局限主要源自于创业者自身经验不足以及“新进入局限”,能否克服这些局限进而获取所需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能否与资源提供者构建持续的交易关系[6,7]。

已有文献对我们从创业者层面理解创业行为,以及如何为创业提供政策支持等提供了有益借鉴,但现有研究多是围绕创业者某一方面的创业资本来展开。资源是创业的关键,创业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寻求、获取和使用各种必需的、适当的资源。创业者的资源禀赋包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因此创业者的创业资本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综合[8]。那么这三个维度创业资本各自的内涵是什么?它们如何作用于创业过程,其各自的获取途径是什么,彼此之间是否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相关方面的系统研究甚少。本文主要目的是在厘清创业者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内涵及其对创业的影响机理基础上,探讨它们的获取途径以及彼此之间的动态转化关系,旨在为促进微观层面创业者的创业和宏观层面的创业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一、三维创业资本对创业的影响

创业者创业资本由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三个维度创业资本从不同层面影响创业,其中创业者人力资本主要影响创业意愿、创业机会识别以及初创企业的管理,经济资本决定能否为企业建立以及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则关系到创业有关的各种资源获取。

(一)人力资本及其对创业的影响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包括正规学历、技能或工作经验。人力资本是学者们研究创业的逻辑起点,Becker[9]从创业视角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特定人力资本,前者包括个人正规教育、先前的工作经验及其他个人特质;后者包括行业特定人力资本和创业特定人力资本,其中行业特定人力资本指与特定行业或部门相关的知识、培训、技能和经验,创业特定人力资本包括个人先前的创业经验和家庭背景。多数学者认为一般人力资本与成功创业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10,11],有的学者则认为人力资本与成功创业之间的关系被人为夸大[12]。

由于创建企业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活动,需要创业者在关注产品技术发展的同时兼顾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注重整合外部资源的同时维持内部管理的有序性,因此创业者的特定人力资本,尤其是行业特定人力资本和创业特定人力资本,在很多情况下决定着创业成败。一方面,在技术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创企业需要大量的有关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特征、市场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隐性知识,而这些知识的积累通常来自于创业者行业相关的工作经历。那些缺乏有关技术本身、行业与市场知识积累的创业者很难看到创业机会,即使看到了机会,也很难找到恰当的途径予以开发。另一方面,大量研究表明,困扰新创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新进入局陷,即由于新创企业在学习机制、合法性、资源与外部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成长,并由此引发严重的生存危机[13]。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挖掘克服新进入局陷的路径,如行业特征、市场进入模式、战略联盟等,其中,创业者的创业经验——即创业特定人力资本,对新进入局陷的显著影响。

(二)经济资本及其对创业的影响

经济资本是指可以直接转化为货币的各种金融资产[14],包括个人存款、持有的股票等。对于创业者而言,经济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借入资本,其中借入资本包括创业者和初创企业的其他成员、朋友、家庭等相关方,以及通过银行、其他金融公司、私有投资者、风险资本家、政府部门等的制度与非制度化安排。作为创业过程中重要的稀缺资源,经济资本可以为新创企业提供直接支持,因此融资是创业者进行资源整合的核心。

尹国俊[15]指出,由于创业收益的滞后性,决定了企业初创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新创企业缺乏信用记录,创业者通常无法赢得风险投资家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因此创业初期很难获取足够的资金。我国目前初次创立的少于20人的企业,只有2.3%的运营资本来自银行,而印度是29%[16],新创企业获取银行支持的难度非常大,同时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对新创企业来说依然存在门槛过高的障碍,因此个人成为新创企业重要财务来源。即使在资本市场非常完善的美国,也仅有不到千分之一的新创企业能够在创立期筹集到风险资本[17]。大多数创业者是在耗尽自身经济资本之后,转而求助于其家庭、朋友或熟人,这时创业者社会资本成为其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张玉利、杨俊[18]通过对国内11座城市MBA学员和大众群体的调查发现,成功创业者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单一融资方式中源于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的融资方式显著高于其他融资方式。

(三)社会资本及其对创业的影响

创业是个人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不能将创业孤立于社会之外。大量学者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创业的影响并证实了创业的社会嵌入性[19]。Bourdieu[20]提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与创业相联系,鲁兴起,聂鸣[17]将创业者网络分为个人网络和社会网络,其中个人网络是建立在相互认同、全面信任的基础上,网络中节点是由与创业者日常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成员构成,包括家庭成员、同乡、同事、配偶、同学、老师、朋友等血缘、地缘、业缘、亲缘、学缘等;社会网络是在某一市场或产业中,创业者为某种目的而构建的较为松散的关系同盟,包括与代理商、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中介、政府等的社会性网络。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个人网络中因网络节点之间的频繁交流与互动而形成的强关系联结,在创业者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远端来看,个体成年以后很多行为,包括创业行为的价值观、创业意愿、创业技能以及相关信息等,均受到童年时期家人及其他有亲近关系的个人的影响;从近端来看,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在作出创业之类的重大决策时会向家庭成员及好友寻求心理支持,创业者个人网络成员之间的强关系联结如果能够为他提供正面反馈,并给予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支持,可以增强创业的合法性,而合法性是影响创业承诺的重要因素之一①Erikson(2002)提出创业资本是创业能力和创业承诺的乘法模型,二者之间缺一不可,其中创业能力更多源自于创业者的人力资本,个人网络成员的支持是决定创业者创业承诺的关键。。同时,创业者与客户之间既有的社会关系是初创企业获得订单的重要来源:既有社会关系为企业与客户间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了重要基础,从而使企业可以绕过复杂书面合同的订立过程,节约交易成本;而这种信任关系的长期维系也可以确保持续得到订单,有助于降低初创企业的经营风险[21]。

随着企业从创立阶段到早期发展阶段,创业者为了提高企业成功的机率会寻求新的社会资本,因此创业者的个人网络不断延伸与拓展并衍生出社会网络。不同于个人网络中的强关系联结,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更多是由弱关系联结构成[22],提出由于强关系联结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联结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弱关系联结是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Hills et al[23]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创业者相比,有较多弱关系联结的创业者凭借其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的异质信息,能够识别更多的创业机会,并有助于改善新创企业绩效和创业者自主决策。

在创业者个人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基础上,Kwon & Arenius[24]进一步提出,创业者所嵌入的社会情境,特别是国家层面的社会资本,也是影响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运用全球创业监督数据,考察了国家层面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和弱关系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一个国家的一般信任水平越高,正式组织越广泛,其居民识别创业机会的可能性越大;一般信任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居民向有弱关系联结的创业者进行投资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提高国家层面的一般信任水平,对于促进创业以及推动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二、三维创业资本的获取及动态转化

个人持有的资本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综合,但并不是每一维度的资本都有助于创业。创业所需的创业资本由个人资本中有创业价值的方面构成。在借鉴创业乘法模型②Truls Erikson(2002)以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承诺为基础构建了创业乘法模型,提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能力和创业承诺二者缺一不可,共同为新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支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创业资本的加法模型,即创业资本构成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者之间是互补、替补的加法关系,而非“缺一不可”的乘法关系。创业资本的组合方式因创业或创业者的属性以及创业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但均可以为创业提供支持。基于此,创业者如何获取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并实现彼此间转化,使之共同为创业服务,就成为成功创业的前提。

(一)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的获取与转化

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来实现。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一定的投入,使人力资源数量及质量均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张洪,苏伟洲[25]借助明塞(Mincer)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教育模型考察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是决定和影响个人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越高,其收入水平会越高。具体到创业,创业者人力资本是凝结在创业者身上的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流动以及医疗保健等方式形成。由于投资形式的不同,对收入、消费、投资数量和投资回报所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但是所有这些投资都能提高创业者的技能和经验,增加创业者的知识,从而使创业者能够识别更多的创业机会并具有较大的职业适应性,最终使其一生的收入有所增加。因此,创业者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先期经济资本投入,而且创业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并最终体现为获取更高的经济资本。

(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获取与转化

创业者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提升。一方面,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其人力资本的获取与提升。由于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实践而形成的知识和技能,而能否充分发挥受到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制约和影响。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可以创造提升其人力资本所必需的场域,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获得各种可能的社会支持和发展资源、限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等[26],而这些均有助于优化和提升创业者的人力资本。James Coleman[27]提出个人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社会资本有助于人力资本在代际间的传承,特别是来自较高经济社会阶层的家庭可以使用社会资本来培养后代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助于其社会资本的积累。由于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创业者一般都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他们往往能够进入资源丰富的社会圈子和团体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其社会资本也越高。个人社会资本包括基于亲属关系构建的个人网络和基于特定目的而构建的社会网络,其中,亲属关系在个人网络中的比例随着教育和收人的提高而降低。阶层地位越高的成员与近亲联系的频率越低,其社会网络中亲属的规模也越小,个人网络的规模会越大[28]。因此,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存量值越高,其拥有的社会资本会越多,个人网络的宽度和广度均会随之增大,创业者所拥有的“结构空洞”会越多,获取各种异质资源的机会也将相应增加。因此,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加其社会资本拥有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获取与转化

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形成与维护需要其经济资本提供支持的同时,使创业者未来以较低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本成为可能。首先,创业者社会资本的获取需要经济资本的支持。根据获取时间、获取意向上的差异,可将创业者社会资本分为先赋性社会资本和自获性社会资本,其中,先赋性社会资本是指个人参加工作之前积累的社会资本,这些资本对于个人而言,属于无意识获取的;自获性社会资本是指个人参加工作之后有意识获取的那部分社会资本[29]。在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企业建立的初期,先赋性社会资本是创业者获取资源的主要通道,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所需资源的多样化,先赋性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对自获取性社会资本的需求增加。何大军等[30]指出中国企业家建立社会关系最常用的方式是托熟人引荐和参加各种协会组织,而维护这种关系的常用方法是请客吃饭和经常问候。因此,在创业的早期,创业者更多依赖是先赋性社会资本,基于先赋性社会资本的自发性和固有性,不需要先期的经济资本投入;而随着创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先赋性社会资本不能满足创业者资源获取的要求,这时需要投入经济资本以发展和维持自获性社会资本。

其次,创业者建立与维护社会资本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取经济资本。边燕杰[21]对8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在创业之初,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靠社会网络,只有极少数企业(约3%)在其初建时期没有通过任何既有关系来筹集资金。创业企业融资难是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原因包括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较高的机会成本以及机会主义行为难以防范和监控,创业者的社会资本为克服这一障碍提供了可能,使创业者从关系网络中获取经济资本的可能性大大增加[31]。

(四)基于三维资本相互转化的创业者个人决策模型

基于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笔者认为从创业者个人决策的角度,其创业决策是一个非线性规划模型。我们把创业者个人总的创业资本用VC表示,其中的经济资本用EC表示,人力资本用HC表示,社会资本用SC表示。本研究提出了创业加法模型,即认为VC=EC+HC+SC。

笔者认为,创业资本的大小是针对具体的创业项目和创业环境的,如果脱离项目和环境谈创业资本是无意义的。从个人创业而言,针对某一创业项目和创业环境的创业资本越大,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所以,从个人决策的角度,创业者都是谋取个人创业资本的最大化,用数学公式表示即个人决策目标为:maxVC=EC+HC+SC。

从某一静态决策时点来看,创业者个人的创业资本是三维资本之和,是一个确定的值。但由于三维资本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这种转化是非线性的,即减少某一类创业资本有可能获得更多地另一类创业资本,当然,也可能更少。正是由于三维创业资本能够转化,才使得个人创业资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一点已经通过大量创业案例得到实证。创业者根据具体的创业环境和创业项目,结合自己所拥有创业资本的结构、数量和质量,会做出是否相互转化、如何转化的决策。这一决策不仅在创业前,而且在创业过程中连续不断地进行。本文用转化方程来表示三维资本之间的转化关系,要说明的是,这种转化关系也是与创业者个人、具体的商务环境和创业项目有关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设定:(1)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转化关系为f(HC,EC)=0;(2)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转化关系为g(HC,SC)=0;(3)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转化关系为φ(EC,SC)=0。

三维创业资本的相互转化是一个投资过程,甚至是一个面向创业远景的长期、连续的投资过程。但是,创业者谋取转化的任何投入都受到三维创业资本初始拥有量的限制,该量是创业者的最大投入限制。我们分别设定VC0、EC0、HC0、SC0表示创业者个人决策时点其所拥有的创业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初始值,VC0=EC0+HC0+SC0;又设定η(EC)、θ(HC)、Π(SC)表示创业者所拥有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内部结构和数量关系。

本文借鉴创业乘法模型的“三类创业资本缺一不可”的观点,即创业者要创业成功,创业资本中的每一类都要有,有些即使确实缺乏,也必须要达到一个最低量。我们分别用ECmin、HCmin、SCmin表示具体到某一创业者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最小临界值。

综上,基于三维资本相互转化的创业者个人决策模型为:

三、结 论

本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探讨了创业者三维创业资本:一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业的影响;二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获取途径和动态转化。

从创业资本对创业的影响来看,创业者三维创业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从不同层面影响并决定创业的成败,其中创业者人力资本主要影响创业意愿、创业机会识别以及初创企业的管理,经济资本决定能否为企业建立以及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则关系到创业有关的各种资源获取。因此,创业者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创业而言是缺一不可的,即创业是创业者三维创业资本的乘法模型。

从创业资本获取的角度来看,创业资本是创业者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加法模型,三者之间互为补充并可以相互替代。首先,创业者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先期经济资本投入,而且创业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并最终体现为获取更高的经济资本[32];其次,创业者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提升。一方面,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其人力资本的获取与提升。另一方面,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助于其社会资本的积累;最后,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形成与维护需要经济资本提供支持的同时,使创业者未来以较低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本成为可能。

笔者认为创业者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用一种资源补足另一种资源,进而产生更高的复合价值,或者利用一种资源撬动或获得其它资源,利用初始资源的杠杆效应,利用他人的资源获取创业所需多样的、差异化的资源,如何设计有助于资源整合的利益机制使之共同来促成创业,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也是非常现实的研究课题。

[1]David Hsu.What Do Entrepreneurs Pay for Venture Capital Affiliation[J].Journal of Finance,2004,59:1 805-1 844.

[2]Audretsch D B,Thuri A R K.A Model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2004,2(2):143-166.

[3]Stuart R W,Abetti P A.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on Early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0,5(2):151-162.

[4]Gimeno J,Folta T B,Cooper A C,et a1.Survival of the Fittest?Entrepreneurial Human Capital and the Persistence of Underperforming Fir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4):750-783.

[5]Perry Smith J E,Shalley C E.The Social Side of Creativity:A Static and Dynamic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89-106.

[6]Katz J A.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1876-1999[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83-300.

[7]Hite J,Hesterly W.The Evolution of Firm Networks:From Emergence to Early Growth of the Firm[J].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3):275-286.

[8]Patrick Firkin.Entrepreneurial Capital:A Resource Based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R].Labor Market Dynamics Research Program,Massey University,2001:1-35.

[9]Becker G S.Human Capital(3rd Edition)[M].Chicago &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13-15.

[10]Cassar G.Entrepreneur Opportunity Cost and Intended Venture Growt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610-632.

[11]Van der Sluis J,Van Praag C M,Vijverberg W.Entrepreneurship,Selection and Performance:A Mmeta-analysis of the Role of Education[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5,19(2):225-261.

[12]Baum J A C,Silverman B S.Picking Winners or Building Them?Alliance,Intellectual,and Human Capital as Selection Criteria in Venture Financing and Performance of Biotechnology Startup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4,19:411-436.

[13]Freeman J,Carroll G R,Hanna M T h.The Liability of Newness:Age Dependence in Organizational Death Rate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5):692-710.

[14]Jary D,Jary J.Collins Dictionary of Sociology(2nd Edition)[M],Glasgow: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5:12-15.

[15]尹国俊.产权缺损与制度创新:创业资本研究的新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77-83.

[16]海昌.我国创业活动尚存五个现实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4(71):12.

[17]鲁兴起,聂鸣.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中的社会网络与创业资本[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141-145.

[18]张玉利,杨俊.企业家创业行为调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9):61-66.

[19]Jack S,Anderson A.The Effects of Embeddedness o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1(17):1-22.

[20]Bourdieu P.The Forms of Capital[M].Richardson JG.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Westport,CT: Greenwood Press,1983:241-258.

[21]边燕杰.网络脱生:创业过程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6):74-88.

[22]Granovetter M.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1 360-1 380.

[23]Hills G,Lumpkin G T,Singh R P.Opportunity Recognition: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of Entrepreneurs[M].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Babson College,Wellesley MA,1997:203-218.

[24]Seok Woo Kwon,Pia Arenius.Nations of Entrepreneurs: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0:25:315-330.

[25]张洪,苏伟洲.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益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9):86-88.

[26]刘丽珍,董立红.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整合效应[J].商业时代,2007(31):54-55.

[27]James Coleman J 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human Capital[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94(Supplement):95-120.

[28]Hurbert J,A Aeoke.The Effects of Marital Status on the Form and Composition of Social Networks[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1990:71:163-174.

[29]周建国.社会资本及其获取途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6):31-37.

[30]何大军,王是平,巫景飞.我国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构成、功效与获取——基于一项问卷调查的探索性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5):53-58.

[31]崔祥民,梅强.产业集群内创业者社会资本、信任与创业融资[J].软科学,2010(11):98-101.

[32]刘萍萍.创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管理激励[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78-82.

猜你喜欢

创业者资本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资本策局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第一资本观
互联网创业者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