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2014-10-16焦如春王洪彬崔建美李继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牡丹皮热毒红斑狼疮

焦如春 王洪彬 崔建美 李继安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青年女性多发,男女比例为1∶9。临床表现为发热、面部蝶形红斑、以及关节、肾、肝、心、血液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1]。本文对中医治疗SLE的临床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按照辨证分型对其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挖掘,以便为进一步治疗SLE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医药卫生专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

1.2 检索策略 CNKI和VIP数据库,检索词为“红斑狼疮”,检索方法CNKI为主题检索,VIP为检索任意字段检索,检索时限CNKI为1979~2013年,VIP为1989~2013年,检索日期为2013年5月13日。其中 CNKI检索出15676篇文献,VIP检索出12756篇文献。

1.3 纳入条件 ①中医药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文献;②第一次文献。

1.4 剔除条件 ①数据库间交叉重复的文献;②综述、述评的文献;③同一项研究的多篇论文按一篇计;一稿多投取一篇。

1.5 数据分析及统计 数据规范化处理:将药物别名进行统一化处理,如“川军”统一为“大黄”;同一项研究发表多篇文献者,资料统计处理时按一项研究计算。

数据分析及统计:将检索到的有关中医药防治SLE的文献资料中依次按照不同的中医证型将药物分别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出现频次 =某药频次/文献量 ×100%,相对频率=某药频次/所有药物频次总和×100%

2 结果

2.1 SLE中医证型分布 本研究共筛选出中药治疗SLE文献646篇,其常见的中医证候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血瘀痹阻、风湿热痹、脾虚肝旺。其中热毒炽盛型共172篇文献,占26.63%;阴虚内热型共104篇文献,占16.10%;肝肾阴虚型共93篇文献,占14.40%;脾肾阳虚型共76篇文献,占11.76%;气阴两虚型共68篇文献,占10.53%;血瘀痹阻型共65篇文献,占10.06%;风湿热痹型共44篇文献,占6.81%;脾虚肝旺型共24篇文献,占3.71%。

2.2 SLE常见中医证型的药物应用概况 热毒炽盛型SLE临床研究文献共涉及232味药物,应用1863次,平均每味药物使用8.03次。按照累计频率75%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赤芍、白花蛇舌草、玄参、黄芩。部分数据参见表1。

阴虚内热型SLE临床研究文献共涉及176味药物,应用1190次,平均每味药物使用6.76次。按照累计频率的75%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知母、青蒿、麦冬、熟地黄、山药。部分数据参见表2。

肝肾阴虚型SLE临床研究文献共涉及169味药物,应用1070次,平均每味药物使用6.33次。按照累计频率的75%以上且相对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生地黄、牡丹皮、熟地黄、山茱萸、茯苓、黄芪、山药。部分数据参见表3。

表1 热毒炽盛型SLE常用药物

表2 阴虚内热型SLE常用药物

表3 肝肾阴虚型SLE常用药物

表4 其他证型SLE常用药物

其他证型SLE临床研究文献量及涉及的药味量、频次等参见表4。

2.3 不同证型SLE用药归类概况

表5 不同证型SLE用药归类概况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SLE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后,出现一系列免疫损伤,如免疫复合物、膜攻击复合物和过敏毒素 (C3a、C5a)所造成的血管炎症,IL-1、TNF引起的发热等,这些均为中医阴虚内热的表象[2]。故SLE临床证型以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为常见,治疗中生地黄、牡丹皮应用的最为广泛。生地黄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能够抑制体液免疫,提高细胞免疫,促进肾上腺素皮质功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适宜治疗阴虚内热、肝肾阴虚型的免疫性疾病[3-4];生地黄还具有清热凉血功效,治疗热入营血、热毒炽盛型的SLE。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SLE的皮肤损害。SLE辨证用药以清热药和补虚药应用最为普遍,能明显改善SLE患者面部红赤、高热、蝶形红斑、口渴、便秘、心悸、失眠、无力等症状,增强患者抵抗力,从而有效且持久的控制病情,防止激素减量时的反跳,加强激素疗效[5-6]。

综上所述,SLE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型,治疗时以清热药、补虚药应用较为广泛,生地黄、牡丹皮等药物应用最为普遍,提示在进一步研究SLE的治疗时,应根据临床常见证型辨证选方组药,提高SLE的临床疗效。

[1]洪一梅.中医辨证治疗红斑性狼疮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报,2010,9(5):64-66.

[2]卞华,温成平,范永升.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9):130-131.

[3]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4-129,240-245,276-279

[4]李华荣,丁卓伶,王振军.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文文献分析[J].中国药师,2006,6(12):815-816.

[5]范永升,温成平,李学铭,等.激素并用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626-627.

[6]张义生,王劲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70例报告[J].贵州中医学院学报,1998,20(4):18-19.

猜你喜欢

牡丹皮热毒红斑狼疮
牡丹皮采收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Δ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识别真假牡丹皮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