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文公的图霸战略

2014-10-15黄朴民

领导文萃 2014年19期
关键词:晋文公晋国诸侯

黄朴民

晋国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庶子,按“立嫡不立长”的礼制,他原本与晋国的大位归属,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可是晋献公身后“骊姬之乱”的爆发,尤其是太子申生的死亡,却给重耳登上晋国的权力之巅提供了天赐良机。尽管这一步异常漫长、异常艰辛,可是,他毕竟还是咬着牙走完了,在外飘泊流浪整整19年之后,他终于在秦国的武力支持下,于公元前636年回到了晋国都城绛城,利剑出鞘,一举翦灭晋怀公及其追随者,踏着血迹,登上了国君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修明政治,任贤使能,稳定局势,巩固统治。

晋文公即位后,得到了晋国大多数臣民的拥戴与支持,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仍然有极少数晋惠公、晋怀公的残渣余孽不甘心失败,企图制造混乱,挑起事端,以期趁火打劫,乱中夺权。晋文公对此毫不姑息,以雷霆万钧之势,断然加以镇压。

在坚决镇压叛乱、消弭威胁的同时,晋文公对当年曾伤害过自己,但此时愿意归附的政敌宽大容忍,既往不咎。他宽恕寺人披追杀自己之罪,不追究头须盗窃财物之过错,就是这方面的具体例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晋国上下人心安宁,众人归附。可见晋文公深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为政之道,避免了犯“为丛驱雀、为渊驱鱼”的错误,有成熟政治家的风度。

大力扩充军队,拔擢任用各级将帅,加强军事训练,为从事争霸战争,确立天下霸主地位做好军事上的充分准备。

军队是国家专政机器的柱石,也是一个国家对外兼并称霸的最重要筹码。齐桓公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而成就一代霸业,而宋襄公却因军力单薄加上临战指挥无能而未能圆自己的霸主之梦,就是历史上颇具说服力的例子。晋文公对此自有异常清醒的认识。为此,他登基后一直强化军队的建设,在城濮之战前夕更是快马加鞭,提升扩军备战的步伐。

他在晋献公作二军的基础上,将全国兵力增扩为上、中、下三军,大大增加了军队的数量。并任命郤縠、狐毛、栾枝、郤溱、狐偃、先轸等人分别担任三军的将佐。他们都是深富韬略、善于将兵的干才,其中有些人属于当年随从晋文公四处流亡的心腹股肱。由他们出任军中要职,保证了晋军内部的高度团结,官兵上下斗志昂扬。在扩军扩编的基础上,晋文公加强军队的军事训练,“蒐于被庐”,举行大规模的实战演习,并作执秩以正其官,明确其指挥节制与各级之职掌。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晋文公终于拥有了一支足以与楚军相周旋、相抗衡的强大军队。

高高地举起“尊王”的大旗,发兵“勤王”,平定周王室内部的政局动乱,在天下诸侯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占据政治上、道德上的制高点,赢得从事图霸大业的主动权。

公元前63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因没有能当上周王而一直心怀不满的太叔带(即王子带)联合狄人的军队进攻成周,大败周军,俘获周室卿士和大夫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等人,并乘胜攻占京城洛邑。

周襄王惊慌失措,仓皇出逃到郑国,在那里,惊魂甫定的他要求诸侯国派遣军队勤王。晋大夫狐偃认为:“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极力主张晋国响应周襄王的呼吁,迅速出兵勤王。晋文公采纳了这一建议,于公元前635年出动军队去支援周襄王。

战略方针制定后,晋文公遂积极采取行动,付诸实施。他先是劝退了前来勤王的秦国部队,由晋国独揽勤王之功,其次是以财物贿赂“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让他们出兵配合策应晋军的行动。然后,晋文公指挥晋军兵分两路,以“左师”从郑国迎回周襄王;以“右师”攻击狄人和围攻王子带所屯驻的温邑(今河南温县西南)。在晋文公对周襄王的全力支持下,狄人终于被击退,王子带也为周襄王所擒杀,周室内部血腥动乱得以平定了。

晋文公的“勤王”,有力挽狂澜、再造王室之功,周襄王对此自然是感激不尽、没齿难忘。投桃报李,人情之常,为此,他摆设盛宴来慰劳、答谢晋文公,给予晋文公以巨大的荣誉,同时还将周王畿内的阳樊、温、原、州、陉、絺、攒、钼矛等八邑赏赐给晋文公。这八座城邑处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战略地位至为重要,晋人名之为南阳之地。晋文公得到它们之后,等于拥有了南进争霸的重要前哨基地。由此可见,晋文公这次起兵“勤王”,算是名利双收,赚大了。

(摘自《文史天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晋文公晋国诸侯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晋文公伐原
师旷劝学
春秋——诸侯争霸的擂台赛
翳桑之报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西周金文所见周天子对诸侯臣属的聘问之礼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