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教育软实力

2014-10-15安子曾宪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4年9期
关键词:英山英山县青年教师

安子++曾宪波

2014年,英山县高考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2746人报考,过本科线1060人,本科上线率达38.6%,创历史新高。

在记者看来,这组数字的背后,是英山县教育软实力的整体提升,是英山县近几年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带来的教育裂变。

什么才是教育的软实力?英山县教育局局长郑立武认为,归根结底,师资才是教育的软实力,包括教师的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管理水平,学校文化的积淀与发展,等等。

竞争上岗让校长明白:有为才有位

2013年7月15日至19日,英山县87位中小学校长集中培训,封闭式管理。白天,听讲座,听报告;晚上,写反思,谈收获。

封闭式培训,虽然有的校长刚开始不适应,但经过五天的培训,他们却希望教育局能够延长培训时间。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实力才有魅力。南河中心学校校长石云峰认为,每一次培训学习,都是观念的冲击,精神的洗礼。

英山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以会代训。

郑立武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跟校长谈对教育的理解、学校发展、内部管理、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2014年全县教育工作会,郑立武从一次接访谈起,语重心长地讲了十几个故事,借此表达对办学的思考,对全县校长的殷切期待。

故事带给校长们的是思考。谈到此次会议最大的收获,几位校长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收获了《动物学家居维叶不怕兽的故事》。做教育,当校长,要有坚定的教育信仰,不冲动,不盲从,不恐惧,不信邪。如今的校长最需要具备这些品质。

英山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校长队伍作支撑。干部队伍作风不优、不硬、不实,何谈教师队伍建设?何谈提高教育质量?郑立武认为,教育软实力,需要硬功夫;打造教育软实力,需要硬举措。所谓硬功夫,是校长把执业作为一种信仰;所谓硬举措,主要是在全县推行校长竞争上岗制和目标管理。

早在2010年,英山县教育局在全县6所初中学校、44所乡镇完全小学推行校长竞争上岗制度,在县实验小学和县温泉小学实行校长双推直选竞争上岗。

50个校长岗位,265人报名竞聘。竞聘程序包括笔试、竞职演讲、组织考察、试用。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者,正式聘任为校长。校长的任期一般为3-5年,一个任期期满后,所有校长需要重新竞争上岗,在同一所学校担任校长职务不得超过两届。

校长岗位不再是安稳椅。石头咀镇中心学校校长查四新深有感触地说,校长唯有潜下心来做教育,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校长应站起来能当伞,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经营好学校,主管不主观,果断不武断。”金铺中心学校校长郑兴国如此定位他的校长角色。

“温泉水育健康人”是温泉小学的核心文化理念。校长蔡干和广大

教师一起解读“温泉水”,研究“健康人”。“温泉水”是指学校所有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文化,即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教育方式等;“健康人”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一是引入竞争机制,二是做实校长培训。”英山县教育局副局长胡利民说,如今校长都有自己的想法,积极构建学校文化,千方百计地把学校办出特色。

郑立武说,队伍建设首先要抓“头羊”,让他们知道有为才有位。

构建因地因校制宜的培训模式,让教师素质提高进入“高铁时代”

现年54岁的英山县金铺镇汪河教学点教师刘贵松,在黄冈市“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据了解,此次说课竞赛,英山县派出的另外两位教学点教师,一人获得一等奖,一人获得二等奖。

近几年来,英山县教师培训工程以“理念引领和方法锻造”为目标,采取因地制宜的培训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青年教师整体素质不错,但有些青年教师对学情掌握不准,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差,往往喜欢“唱高调”,可就是有些“不着调”。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局在每年的县本培训安排方面加大力度,重点开展问题研讨式、案例式培训。此外,各学校针对本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提高上也有许多自选动作——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组织青年教师讲入门课、过关课、校级优质课等。

“朱老师,《2014年数学中考试题汇编》一书已到,请你暑期做完10套试题,秋季开学后交流做‘下水试题的体会。”每到假期,各学校骨干教师都会给结对教师布置“假期作业”。

各学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采取结对子、拜师傅、对手赛、“一拖二”、“二加一”等方式开展教学研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杨慧文是方咀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当年参加省教师统一招聘考试被录用时,她并没有长期在英山做教师的打算。然而,在方咀中心小学工作一个学期后,她改变了主意,乐意留在英山。她说,学校的教师培训和培养机制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人人均等。“我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到黄冈市听课学习4次,参加黄冈市教学比武1次,参加英山县的培训学习3次,在县级以上教学比武中,获得了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杨金平也是方咀中心小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她非常喜欢学校的培训模式,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回校后讲汇报课。她欣喜地说,在“学习——消化——提升”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

全县其他学校也不甘示弱,纷纷开发符合本校师资实际的培训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课程模块”,以此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孔坊中学教师培训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形成了“321教师培训模式”,即采用三种培训方式——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和晚上休息时间,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科研活动培训,以个体为主、立足岗位的培训;提高两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达到一个目标——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意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endprint

“学校研讨——外出学习——终身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是三门河中学为本校教师量身定制的,帮助教师充电、蓄能。“研讨学习”重在“实”,“外出学习”重在“精”,“终身学习”重在“恒”。

英山教师素质提高的秘诀是什么?胡利民坦言,“我们没有秘诀,要说经验,就是在教师培训中高度关注“学情”,在县本培训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学情”,积极探讨出了管用的校本培训模式和方式。

搭建学、研、联一体化平台,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生长点

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几年来,英山县教育局着力念好学、研、联“三字经”,为广大教师搭建学、研、联一体化平台。

首先是在“学”字上下功夫,自学、互学、请学、求学相结合。一是自学,广大教师自主学习,每年读一本教育著作、订一份专业杂志、写一本学习笔记。二是互学,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学活动为平台,以教学比武为契机,向同行学习,取他人之

石,攻己之玉。三是请学,各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学者、教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办专题讲座,并且安排时间进行互动,质疑答辩,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四是求学,各学校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或者利用网络与外地或外校同行交流学习,汲取他人的先进经验。

校本教研是教育科研最重要、最基础的研究形式,各学校做活了“研”字文章,健全了教研组、备课组,制订了教研工作常规,切实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中心议题。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依托学科教研组,针对本校本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校本教研模式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的取向;它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张跃进在担任孔坊中学校长之前,是孔坊中心学校的教研员,他对校本教研情有独钟。

担任孔坊中学校长后,张跃进积极探索“同题研讨”“同题异构”校本教研模式,从校本教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深入探讨,以螺旋式“研课”为主导,带动了校本教研走向制度化、常态化。他告诉记者,同题异构从“面”上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同题研讨则是同题异构的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生长点”,为其个性化成长提供多种可能。

英山县实验中学构建了“导、学、研、思”“三学一反思”高效课堂模式。围绕这一模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以名师讲堂为阵地,由教学能手讲“三学一反思”示范课、研讨课,引导教师先做到“形似”,逐步达到“神似”;不定期开展“三学一反思”理论学习和培训,科研处通过《“三学一反思”课堂模式实验研究简报》等形式向教师提供理念上的引领和服务。

英山的农村小学规模小,教师少,开展教研活动存在一些具体困难,各乡镇中心教研组牵头组织联片教研,用好“联”字诀。联片教研,一是主题化,每次教研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全员参与,全程研究,全员受益。二是制度化,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各学校轮流主持教研活动。三是主体化,联片教研的责任主体是中心教研组,活动主体则是学科教师。

“可以说,是老师科学的方法帮我圆了北大梦。”英山县一中2014届毕业生范文力说。

在中学特级教师、英山县政府督导室正局级督学肖永如看来,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为全县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支撑。

郑立武说,“教师素质的高度,直接决定着英山教育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在记者看来,正是因为英山教育局坚定不移地抓实队伍建设工程,才成就了英山教师美丽的职业人生,也才有了英山教育的跨越式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山英山县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
游英山县马鞍寨
防疫满分
英山茶园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对英山茶文化资源的整理
对英山茶文化资源的整理
老促会“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强县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