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五拳精义
2014-10-15王长虹
王长虹
一、五行名称说
五行名称,由形体内外阴阳五行合说。形体者,在人身体而言也,盖人身即小天地,适合天地阴阳五行之理也。夫人身,内为阴,外为阳;血为阴,气为阳;腹为阴,背为阳;足为阴,首为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大至全体骸骨,细至皮肤毫毛,无一不是一阴阳,处处有阴阳。
太极位置变化,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太过,无不及,此吾人身之真气,内外之全体,合阴阳自然之理也。
人身,内五行:肺为金,肝为木,肾为水,心为火,脾为土;外五行:皮为金,筋为木,骨为水,血为火,肉为土;又鼻属金通肺,目属木通肝,耳属水通肾,舌属火通心,口属土通脾,此五行之各有所属也。内五行一动,外五行无一不动,内五行一静,外五行无一不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内五行体也,外五行用也。
内者先天,外者后天。《内经》曰:“人生皆具先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通其源而流自长,溉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理也。故善医者,必先治本。知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有一茎连起,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知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其为万物之母,土先生于脾,而后水火木金,循环相生,以成五脏,五脏成,而后六腑四肢百骸随之以生,而成全体,是皆先后天不离五行之形体也。医者,既知形体之所由生,故推五行之理,以治五行之体也。
五行拳术,亦犹是也,即以五行,致以五行,亦以五行之术,练五行之体也。以五行之数,为五行之体;以五行之体,练五行之数;即我五行,练我五行,此五行拳术,所以为形体之名称也。
二、气功原旨
少林内功五拳,以气功为上乘,而气功之说,有二焉:一曰养气,一曰练气。养气而精气不动,气不动而精神清,神清而健,操桩进退得宜,如是始可以明斗敌之方。原养气之学,乃医学之紧要关键,非仅柔术所能而圆,不过柔术之功用,全在于取敌制胜之中,故于养气,尤不可弃也。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却又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别。养气之学,以道为归,以集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言其妙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不刚不柔,亦刚亦柔。遇实则刚,遇虚则柔,刚左而柔右,柔退而刚进,随机而动,变化无方。打之则刚若金石,动之则捷若猿兔。敌之遇此,其受伤也,不知其何以受伤;其倾跌也,不知其何以倾跌。神龙天惊,莫测端倪。此所谓刚柔相济,虚实同进,技之神者矣!
但练气之学,中有玄妙,不可细议,亦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在苦心独造之士为之耳。
三、内功五拳练法之要
一曰调息,二曰摇动,三曰站桩,四曰运使,五曰演习五行势。内功五拳之要,大义则此五层。兹将入手练法次第分述如下。
(一)调息
调息之功,即不动以养气之学,道家谓之“听息”,盖神与气本属一体,所以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技击至臻此境界,而后可达上乘,可称绝技,否则乃不遇野道旁门,终难入于名家巨子之林也。
夫人之气息,由于呼吸司于肺部,而鼻为出入之门。凡技击学步之始,先须使脉气沉静,直达丹田(脐下一寸三分)。而用功之法,先宜将身体正直站立,两足以前后踏平,挺腰阔胸,两手叉腰,听气自然之出入,默记其息数,或由一数至五数,或由一数至十数,不可计数太多,以免心神之昏乱。此调息之法也。
至听息较调息为深,每于朝夕演习时,从容运使,不可着力。出一掌也,当平肩直腰,若气自肩腋而来,直贯于掌缘五指之间,静心听之,臂腋掌指之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此外运腰挺足,亦复如是。
坐立行动,总以气息沉静为主,久之习养功深,无论如何动作,气亦不为之喘促,世技击家所谓上灵下实、练气不浮之功效也。但有事须注意者,气以顺养为要,而不可逆制。初学步时,偶于用力猛烈,则气必喘息,故不可强忍以争胜于人前,否则肺部暗受其损害,必致不可救疗,每见少年人当患此病,故为之警告耳。
此听息之法,本道家修养术,故技击家必以此功为首务。世俗鲁莽之夫,平时稍一动作,则气往上浮,呼吸如抽,如是则其头脑昏聩,不唯耳目失观听之能,而手足亦必无所措。溯其受病之由,实因气息粗率所致,故技击专家必须使气贯丹田,虽腾跃纵跳,犹能平其心气,而后可以临危应变,操必胜之机。可见气息一功,至关切要,不可以寻常视之也。
夫人之一身,其主宰全在乎一心。心者君也;手足者,臣民也。君有乾刚独断之明,而后臣民效指挥如意之势,即儒家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者也。盖技击之练习,无事之时,本极从容,仓猝应变,则气息上浮手忙足乱,如是虽平日练习功深,终觉不能收效果于俄顷,此技击所以归功于定心、养气、沉静。能到此地步,技击始有超神入化之境,否则终属“野狐禅”,纵然具有好身手,究不能入证三昧也。
盖人身之气力消长,不可求速效,其力本生于气,气乃生于精,精足而后气旺,气旺而后力壮,力壮而后筋骨强健、充实,此一定不易之道。但力有实力与虚力之分,又有沉力与浮力之别。凡未有练习者,无论气力如何强大,终在浮虚一路,且多偏胜而无自齐,究其一身论,上体必轻,下体必稳,右手多灵便,左手多呆滞,而两足踏地,必肋后不平,一身转动,必迟滞而难活泼,此由不学练之故耳。所以人身之力,必得贵乎沉实、活泼,而后可以运使周转,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俱应也。
彼不学之人,直力甚强,而横力甚弱,发一拳也,其力至臂肘而止,更不能贯达于指掌间,可见同是一力亦不易言也。是由俗家不知用力之法焉,但用力之法尚有暗诀,学者可以意会而深悉之。盖力以柔而刚,气以运而实,力由气出,气稳力显,无气则力自何来?俗家之力,其来也猛,而其着实时,多浮而鲜沉。名手之力,其来也,若在有意无意之间,及其抵隙值实,而后全力一吐,沉重若山,可以气透肤理,此故也。由于俗家之力刚,名手之力柔,刚则虚浮,沉则冬实,此妙全在平时深造而得之也。
(二)摇动
摇动者,摇动周身之筋骨,乃活动血脉之法也,每于调息毕,将两手松松垂放两胯间,然后以意将周身之骨节松开,徐徐摇动,不可着力,此名曰仙人脱壳。但摇动时,自觉周身筋骨血脉舒活,气顺神怡,约摇动百度为限。
摇动毕,再用整法。整,如同一个整人意思,此名曰通身一贯,一挥一紧,使气松固自然,方为合势。习之既久,有不可思议之妙,故此法亦道家修养之法,而技击家近世少有传耳。
观华陀氏之言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可使极耳;劳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百病不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鸟伸,引挽腰体,动摇关节,只求难老,个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则怡然汗出,身体轻便而思食。广陵吴普从之学,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可见先辈之意,均为强健身体起见,非徒技击之一端耳。
(三)站桩
少林五拳之法,要者气功为上。而初步时,必得以站桩为先。
每早晚习练时,必择一空旷清幽之地,向东方日出处,夜间面向北方,先将肺胃之浊气,尽力吐出三口,遂即闭口,舌舐上腭,以鼻呼吸,出入自然。唯站立时,两足平排一尺宽,两足掌前后蹬平,两膝腿微屈,胸直塌腰,尾闾中正,不可上翻,两肩平松,两目直视,正颈竖项,两手叉腰肋间,涤心息虑,听气自然下行,默记其数。
初则以七度至十四度,渐增至四十九度、八十一度,百度为限,直站至腿足至极处,可稍事休息片刻,再如前站习,总以气降丹田、下至涌泉为要。站立既久,腿力渐强,则站立一二时,亦不觉苦,真乃强若不倒翁,由是而后一切手势诸法,均可日日渐进矣。
(四)运使
桩既实,则可继而习诸运使。
运使之法,身上之格势,与习站时一样,则将练习步叉腰之两手,徐徐放下置两胯间,由下往上,徐徐平肩伸起,回时仍徐徐往下放下,不可着力,但起时两手背朝上,此名曰白鹤亮翅。唯两手臂起时,总觉其气由丹田至肩腋下运出,直至两手臂间为要。其度数亦以七至十四,渐加,总以之功夫运用为是。
次则再将两手由丹田下、由前用双掌平端直起,至与肩齐,再徐徐而下,此名曰霸王举鼎。度数亦如前练,唯手起吸气,手下呼气,起时由督脉而升,下时由任脉而降,久则拙力自化,真劲自生。此呼吸运使之真法,乃技击家无上妙诀,学者万不可轻视。
所谓筋力之增长总以渐进,而不可以猛进。猛进不独于身有损,且难于神化。渐进则次第成功,盈科以达,筋舒血活,既无意外之损害,迨至精熟,其力有不可思议之神通。此非过来人不能知也。唯最注意者,要恒久不辍,专一不杂,此为万事成功之根源,而技击尤为必要也。
诀曰:“气沉丹田地,运动八脉开。周身转导毕,息气保春回。”
(五)五行势
五行势者,即■手(属金),推手(属木),云手(属水),撵手(属火),摩手(属土)。
而五拳中,又变分龙、虎、豹、蛇、鹤五形之意,但非口授,不易精也。练习时,先由坐步演习数月;待势熟劲顺,再蹲矮马、活步、起坐伸缩、左右回旋,总以两手指掌相应合,此为最佳注意之事;如是而后,或前推,或后推,或左右推,或上下推;如此演习数月,成变换推,或五势互推,或直推,或转推,或斜推,或正推。
至练到精熟功夫圆满时,则周身之筋脉灵活,骨肉坚实,血气之行动,可以随呼吸以为贯注。如欲运气于指尖臂膊,及胸肋腰背腿足之间,意之所动,气即赴之;倘与人搏,即手足到处,伤及肤理,不可救矣。
但演习时,将丹田之真气运至腋下,令其气出肩窝腋下运至指尖,如是而后则全身之力得以贯注,一任练者之使用而无碍也。至其刚柔变化、动静虚实,以及身法、步法、手足法、进退趋避诸法,五拳俱备,则又在平时练习深下揣摩之功,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四、五拳要诀
(一)龙拳练神
练时遍体活泼,伸缩自然,起落有方,暗听气息沉于丹田,周身无需用力。
步由斜马站,拳掌合抱胸。
串步提屈腿,脚尖朝外踩。
上下掌分开,左前右耳轮。
右掌心朝上,左掌心上亮。
身微向前屈,微屈单腿立。
落步跟后腿,掌势反扭回。
前掌朝上托,后掌打下着。
目视正前方,龙形够一半。
右龙容易使,专看左龙换。
回身扣脚踪,转身又龙形。
目开一线明,舌顶口水生。
鼻息自然寻,精神日渐宏。
初习十五度,继至五十功。
缓和此势练,循环内气增。
(二)虎拳练骨
练时须鼓实全身之气,一气整贯,始终不懈,关节开放,骨节通灵,骨壮坚实,功力大增。
斜马站得牢,拳掌合抱好。
两手急变相,落在腹旁挂。
掌心俯下倾,弧弓挂上胸。
串马步必跟,足落又撵空。
小马推上去,半马急用功。
此势叫虎形,势简艺术深。
内意如龙状,呼吸莫发声。
左右上步使,两种都一样。
回身要扣脚,扭顺虎扑出。
进步一溜风,老虎要伤人。
锻炼有百日,筋强骨变壮。
何功能到此,老虎有胆量。
人人此虎形,威武有精神。
(三)豹拳练力
豹喜跳跃,必须短马起落,全身鼓力,两拳紧握,发出五指如钩,指竖似铁,气达劳宫,力达指梢。
半马桩法明,拳掌合抱成。
双掌钩五指,豹用爪伤人。
小串单爪击,进步双钩用。
有力横臂封,抓住不放松。
双手力雄厚,扣手摸眉凑。
就叫铁扫帚,欺敌不识透。
合步双钩击,敌人又不识。
本是麻辫绳,习惯已养成。
串步单豹爪,上步双钩换。
勿要老师讲,左右都能看。
妙哉豹爪功,势简易练成。
内意如前写,不必细多问。
辛勤多加练,豹功独得厚。
说了不如做,单等百日后。
(四)蛇拳练气
气练吞吐抑扬,以沉实、静柔为主。蛇有进退自如、回环自然之趣。蛇缠蛇脱,练久则有柔软如绵、内实如钢之功。
子午步法斜马生,拳掌合抱势若拱。
两手骈成十指梢,五指巧入小吃捞。
串步开始蛇吐芯,上步又是蛇入洞。
提捉蛇缠蛇脱能,木球沾实不离分。
大蟒要钻蛇穹隆,蛇身本形更同情。
浑身破绽依然有,毒蛇直入绝对可。
串步上步再进步,应用二指骈拢护。
抽步换步来回收,后留一掌保护头。
提牛转身二指点,欲破叉手画小圈。
串步双托用掌棱,印掌须有木板功。
形中内蕴是前意,专叫胸中意长存。
蛇形本来妙且能,坑坑洼洼急避封。
身腰回转似蛇意,关节松换手更灵。
吞身吸胸气意使,吸住对方退无能。
心灵手巧防不住,平素练习有长处。
人体比蛇关节僵,动腰动腿不慌张。
蛇形健身大有益,身强体壮寿而康。
(五)鹤拳练精
练时须凝神铸神,舒臂运气,神闲志暇,上吸下呼,手心相应。
子午步法斜身站,拳拳拱成如作揖。
上步抬肘先碰上,提足备用踩前方。
束展两掌前后打,白鹤独立站鸡行。
屈膝形歪足扁踩,鹤展单翅把身操。
正面开足向前■,足尖踢出敌难防。
双指分开戳左右,好像白鹤欲飞扬。
单腿屈立像睡觉,一腿横生踹裤裆。
转身回身走弯圈,返身须要足扣边。
轻避袭击闪开浪,挨近对方更不慌。
肘灵膝活贴身靠,管叫敌人冤枉叫。
白鹤飞去黄鹤继,灰鹤啄食更有趣。
白鹤本来不伤人,被迫无奈动无名。
鹤形活动煞好看,能使弱人成铁汉。
鹤形内意同上叙,锻炼拳术有凭据。
斯人不知内意从,思想集中功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