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神州北望风光美 守望相助谱新篇
2014-10-15于嘉
于嘉
在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友爱,犹如草原上的清新空气、和煦阳光、淙淙清泉,滋养着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守望相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蒙古族牧民斯琴每到冬春季节缺少饲草料时,都会到相邻的化德县汉族农民家赊买饲草料渡过难关,待秋季卖了牲畜再还账。
她说:“汉族兄弟给我们很多帮助。遇到‘白灾,他们主动赊给我们饲草料。我们种青贮玉米有了问题,他们还来帮忙。”
长期以来,内蒙古各族群众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美丽草原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的喜人景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内蒙古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促进了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2002年到2009年,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8年领跑全国。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漫步在内蒙古诸多城镇,随处可见宽阔的道路、挺拔的高楼和绿荫掩映的公园。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居民张虹说:“以前集宁像一个农贸集市,拥挤而脏乱。如今这里绿树成荫,我们再也不灰头土脸了,这不都是在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里实现的吗?”
同舟共济:共享发展成果
以民族团结为基础,用经济发展作保障,内蒙古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近1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连续攀升,上百万贫困人口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现,各族群众普遍受惠于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以民族教育为例,近年来,内蒙古出台“幼儿园至高中蒙古语授课教育全免费”、“大力改善民族学校办学质量”等优惠政策,使蒙古语授课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蒙古语授课的呼伦贝尔市呼伦小学校长阿日斌说:“蒙古语授课办学质量上升,就业也有了保障,更多人让孩子接受蒙古语授课教育,这对蒙古族来说是一件好事。”
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多年召开东部经济工作座谈会,研究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问题,在财政转移支付、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2013年,内蒙古少数民族聚居的19个边境旗市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6%和16%,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68元,比2008年增长1.5倍。
多元发展:调结构促转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内蒙古坚持以民族团结为基础,努力将经济发展“傻大黑粗”的粗放模式,向“高精尖细”多元领域转变。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科技进步等专项资金51亿元,集中财力支持调结构、转方式,促进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健康发展,支持旅游、文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内蒙古2013年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4.36%,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学毕业后回草原开旅游点致富的陈巴尔虎旗牧民鲍洪波说,这些年来内蒙古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美丽的风光、独特的民俗、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此外,扩大对外开放,是内蒙古基于民族团结前提下的又一发展良方。徜徉于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边陲口岸,可看到异域风格的建筑之间,穿梭着挂有俄罗斯或蒙古国牌照的车辆,物流园区内更是一派繁忙景象,当地变化让外国人都很惊讶。
“这里变化惊人,道路宽了,广场多了,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前来寻找商机。”在俄罗斯红石市与内蒙古满洲里市之间从事了7年客运业务的俄罗斯人安德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