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细节描写要有四原则
2014-10-15王新霞
王新霞
又一年高考阅卷归来,这几日心中一直在澎湃着一个问题:语文作文想得高分出路在哪?困境如何突破?阅卷专家语重心长的一席话此时不禁又萦绕在耳畔:今年江苏高考语文卷关于“青春朽与不朽”的话题,我们的高中生是最有发言权的,青春焕发、热情洋溢、正好奇地扫描五彩缤纷的世界的高中生,有着记叙、描写人物和事物的先天优势,只要原原本本地、原汁原味地写下自己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就一定能出彩,一定能动人。可惜考生们写的记叙文太少了(只占15%),能写出那些生动、鲜活、有情趣的细节又更少了……
是呀,与语文相伴多年,只有那些经典的生动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才能永留心底,令人难忘。大家不会忘记,那个道出“此乃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的心无城府、有勇无谋的项羽;那位“以手指叩门‘儿寒乎?欲食乎?”的母亲;身处社会底层,贫困却“哑着嗓子悄悄地问别人:‘你还有钱吗?”的老王。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电影《城南旧事》借助一个小女孩的瞳孔凝视种种风物人情,拨动了千万人的心灵弦索,鸣响了“大美”之音,至今令人怀想。
是的,是细节让行文如此美丽,是细节让这些人和事永留心底,永生难忘。“创作,就是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整体。”(高尔基),透过这些微小的环节,我们可以让读者真切地体察到人物的心理、情感的变化,了解事物发展的动向。
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为什么不能解放一下高中少男少女的天真可爱的眸子,让这些高中小友们,写出更多更好的记叙文,写出更多更好的经典细节呢?
在阅卷中,作文阅卷组长骆冬青说:“部分考生在写记叙文时有错误观念。认为记叙文要写真人实事,其实这还是小学作文的要求,高中学生已经不能再满足这种要求,要防止叙事低幼化,完全可以在大胆想象基础上对一些生活细节概括提炼。”我想,这就是正如鲁迅所说的要“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吧。
因此,高中语文作文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四个原则,让文章真正美丽起来。
一、可信性原则
教师应指导学生,记叙文的细节要保持可信性原则。可信,就是细节描写必须符合当时的环境、氛围,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底蕴。虽然骆冬青教授说记叙文不需像小学生那样要写真人真事,但它的细节必须是生活的提炼概括,符合生活的真实。惟其真实可信,才能动人。
如2014年江苏优秀作文《青春万岁》片段: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爸妈关于那个时代排球的记忆就十分真实可信,写得十分精彩,富有感人的力量。
再如:那是一双长满着老年斑的手,大拇指指甲很长,从中间裂开了,泛着微黄。手指泛黑,干瘪、粗糙,手指关节处全是深深的裂痕,裂痕旁围着一圈又一圈的老茧。手上没有一丝血色,我想枯树枝也不过如此吧。
我不由得握紧这双手,这双为我挡下了太多风雨的老手。
这段写爸爸的手的细节,符合爸爸作为家里主劳力的身份,很有表现力,真实可信,读来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但那些为了造势、为了煽情、为了突出表现而写得不切实际的细节只会让作文面目可憎,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由于两棵树相隔太近,影响了彼此的生长,奶奶砍掉了其中的一棵,说到:“其实,生活时常是忙碌的,人们总是不愿意舍弃过去的一切,在纷杂繁乱的生活里丢失生活的真谛……”
写奶奶说的这番话与砍树没有逻辑关系,也不符合奶奶的身份,显得就很不真实。
在作文课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形成这样的写作意识:企图用虚张声势的虚构来填满稿纸时,作文已失去了一半的魅力。作文尚真,只需真实记录生活细节,真实抒发真情实感,毋须虚构,自能动人,成功的细节必将成就美丽之文。
二、相关性原则
教师应指导学生,记叙文的细节要有相关性原则。细节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生活中的细节很多,并不是只要观察到的细节就都具有描摹的价值,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会给作文增色。细节是作文整体中的一部分,应与文章相关联、相协调、相融合才能出彩。
请再看题目为“坚持”的学生作文片段:“听到广播点到我的名字,我走上了跑道。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位参加1500米比赛的男生,今天我穿着带条纹的蓝色紧身短裤。班长特地为我借来42码的跑鞋,这双跑鞋是鲜艳的橙色,从鞋后根延伸着两条天蓝色的线条缠绕着伸向前方。鞋底是柔软的灰色,鞋钉是闪亮的银白色,踩进塑胶跑道上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穿着这双跑鞋踏上了起跑线,我不知道,迎接我的将是什么样的挑战。”这段文字中有关鞋子的细节描写十分详细,但与所要表达的“坚持”这一主题,显然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细节就不具有描写的价值了。
而同样是写“坚持” 长跑,下面这篇作文,细节描写则能较好地表达主题。“起跑了,我劲头十足,轻松地领跑着,一边跑还一边回头看其他的对手;第二圈,我清晰地感觉到汗水流出来了。我努力地调整气息,又给自己打气:坚持啊。汗水汇成小溪,在脊背上急速地流动,一如一只在脊背上快速奔跑的蚂蚁。慢慢地,我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不知由何物操纵,双腿一味地机械摆动着,脚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样,不知深浅,全身开始酸痛起来。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我的头也开始云山雾罩起来。第四圈真的跑完了吗?这最后300米怎么比前面1200米还要长?我的心快跳出喉咙,四肢发麻,喉咙冒火。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我要一步步把当年那个耻辱的绰号跑在身后!于是,我跑啊跑啊,汗水由一条条小溪汇成江河,偶尔一滴飞入眼睛,顿时一阵火辣辣的疼痛。”
“汗水汇成小溪,在脊背上急速地流动。”“ 汗水由一条条小溪汇成江河,偶尔一滴飞入眼睛,顿时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同样是写汗水,一是感受到从皮肤上流下来的汗水,很贴切生动,二是写汗水流进眼睛的感觉,这些细节,都是人常能体会到的,写得真切,再现了长跑过程中作者经受的磨练。无疑,这是极为有用、极为成功的细节描写。在作文课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具备“细节相关”这样的意识。
三、独特性原则
细节是微小的,最鲜明、最足以体现事物特征的文字,是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捕捉到的,是别人所没有想到的。如果大家都想到了,也就不称其为好细节了。
如2014江苏优秀作文《青春的那些事》一文中:果不其然。“小雨!”我听到了什么声音,好像是谁的磨牙声。好吧,我知道了,是小雅嘴里发出的。然后,一阵尘埃扬起,“咳咳……”班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起哄的声音。猛的一声“疼”的叫声,盖过了全班的喧哗。我们都为小雨感到可怜。因为小雅爱发如命,谁敢碰她的头发,那相当于要了她的命啊,所以小雨此番不备,惨遭小雅的毒手。幸好,我只是光说而没做,不然有报应,那个“疼”下回将从我嘴里发出。唉,幸好啊幸好!
你看,同学们疯啊,闹啊,笑啊,哭啊,调皮啊,捣蛋啊,简直把学校甚至连街坊都给掀翻天啦!这是多么火热、美丽、令人神往的青春啊,当然只有中学生才有这样的生活场景,独特而可信,其感染力不言自明。
不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是流于俗套,写天气如“乌云低垂,北风呜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写人物如“脸红得像苹果”“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等等。细节要想动人,就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独特个性的细节不是照搬照抄、人云亦云地学来的,而是自己通过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得来的。
为了写好细节,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细节。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在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尤其要注意,在观察事物时要用心捕捉能鲜明体现人和事特性的细节,而不是浮于表象,抓不住重点。比如,同样是观察一棵树,要求看出树的生长特点,有的人只看到绿色的树叶、灰色的树干,只停留在表面,写不出有价值的细节;更有的人看到的是树枝上的鸟巢与树根上落下的鸟粪,完全偏离了要观察的事物的属性本身。
四、生动性原则
2014江苏优秀作文《不朽的青春》一文中:还记得,我们一起减肥。“怎么办?我又肿啦!”……谁都不想用运动减肥法,斟酌了三秒钟,都双手赞成食物减肥法。于是抛弃了主食,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水果以及零食。结果,可想而知,瘪下去的没有人,只有钱包,人都吃肿啦。
文段别有风采,不拘一格,新的修辞,新的节奏,新的色调,诚可谓“千红万紫进军来”。实实在在写得特别有滋有味。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细节传情,真情动人。有人说,好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动人的故事,而是生动传神的细节。这些细节是作者以独到的慧眼发掘的,描摹出来必然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这样的细节才是动人的细节。好的记叙文因细节饱满而生动,使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
总之,细节描写需要把握以上这些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成功的、生动的、丰满的细节来,才可以化平凡为精彩,让枯燥变得生动,让肤浅走向深刻,让美丽之文源源不断跃入我们眼帘。
这是我在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阅卷中的几点想法,不揣浅陋,写出来贡献给老师和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