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

2014-10-15陈亮亮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智力生活化生活

陈亮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可见,没有生活味的语文是死的语文,没有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语文要走向生活,语文教师要将生活与语文紧密联系,这就要将语文教学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碰撞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源源不断地注入时代活水,积极创设“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环境。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人生的感悟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提醒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进一步密切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要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知识向生活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文阐述了这样的人生哲理:在生命的长河中,尽管有一些曲折,但也会永远奔流向前。理解这句话并不难,但如果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他们想想自己或身边的人遇到困难时的心态,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人生体验,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他们会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命总有磨难,但磨难终会过去。他们还会明白,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思想、认识的深入以及素养的提升。学习完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们对困难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了起来。

(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科目,教学的生活化,强调的是整个的教学活动要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来完成。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学习的主体,更是生活的主体。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全以生活主人公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主导整个的学习过程。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在某种程度上,还潜移默化地将教学目的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生活和学习不再是两个独立的界域,在生活中学习的同时,也实现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生活化教学根源于生活。这就决定了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智力领域,而是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用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2.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优势智力是个人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的优于其他方面的能力。个人优势智力显现的领域就是优势智力领域。优势智力领域是相对而言的,因此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样是初中生,有的学生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有的学生可能更喜欢把自己的感受融入音乐或者是绘画中;同样都喜欢用音乐来表达,性格柔和的学生可能会选择温婉的民歌,而外向开朗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说唱。教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充分地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智力,真正做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如果能尽可能多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在活动中不同的个体就可以有不同的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母语语言艺术的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教学生活化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实生活中充满人文气息的资源都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

(一)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生活是学习语文最广阔的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锻炼出一双慧眼,及时发现生活和语文教学的结合处,将生活中的事物转换成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现实教材,拉近学生和课文中的人与事的距离,切实解决学生对课文中的人与事认识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出现偏差的棘手难题。同时,把学生习以为常的容易被忽视的生活现象作为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1.联系自然。教材中有很多写景的篇章,初中生也写不少关于写景的作文,但如果脱离了生活,学生学的时候不能深入其境,写出来的内容也会空洞乏味,写文章时会因为缺少生活体验而错误百出。要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就必须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花草树木繁多,为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取材,笔者会在不同的季节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生活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生动的词语、优美的佳句就会在他们的笔下喷涌而出,这种建筑在自然生活这个大课堂上的教学比单纯的分析、鉴赏更有趣,也更有效。

2.联系社会。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大天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与社会联系,让社会生活来指导、充实课堂教学,才能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比如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撰写广告语,可以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如每天上学、放学路上见到的公益广告、街头标语、路边招牌等。于是,生活进入了课堂,学生的思路顿时打开了,教师再讲撰写广告语的技巧与方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利用表演演绎生活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天地,语文教学则是生活的还原和再现。课堂上设计一些原生态的环节,把课文内容演绎成生活,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比如笔者在讲解《伯乐相马》时,先让三个学生上台,一个演卖马者,一个演伯乐,一个演马,把文中涉及的语言,动作等演绎出来,这篇文言文的翻译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核舟记》中介绍船头的这一段,背诵起来是有些难度的,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不妨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分别演东坡、鲁直、佛印,再按照课文的内容一一演绎,这种完全再现画面的表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多一会儿,有的学生就能当场背诵了。

实践证明,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创造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学生的学习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我们在教学中又岂能局限于几本书、几个练习。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点拨,学生一旦有意识地将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养成了“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的习惯,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真正做到有效和高效。让我们“展开语文与生活的双翼,自由地飞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猜你喜欢

智力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