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流双引擎推动绿色发展
2014-10-14高敏王豫刚
高敏 王豫刚
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中央城镇化会议指出,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党的十八大将城镇化确定为未来10年到20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3年12月中央召开的城镇化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并提出要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在工业带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存在污染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能孤立地去研究污染,要从空间配置方面去看待处理这个问题。”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政府会议也要求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在这当中物流业就是一个大的产业,物流业的发展能带动商贸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推动城镇化建设。”
天津滨海模式:工业拉动,绿色先行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保障,只有加速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天津滨海新区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作为发展的主基调,将工业与城镇化带动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推动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城镇化率也由5年前的60%提升至现今的85%以上。
资料显示,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正在建设的八个产业功能区,在2013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8020.4亿元,同比增长17.5%,比2009年增长1.1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新增就业12万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
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现代化经济特区,有专家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滨海新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工业发展带动城镇化放在主要位置,并采取就地城镇化的模式,从而吸引人才、投资落户,提高经济竞争力。
但在滨海新区飞速发展的同时,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成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曾表示,滨海新区的发展要经济和社会双翼齐飞。为此,滨海新区通过搭建就业平台,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和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并建设蓝白领公寓解决外来人口居住问题。在户籍制度上,则采用“优秀外来建设者”评选活动,推动户籍制改革等途径逐步让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市民待遇。
在人口管理方面,滨海新区通过泰达模式创新了社区管理。在泰达模式中,社工是社会管理的关键角色,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由他们对接本地人口、外来建设者等。在这种模式下,按照400户1社工的标准,每位社工分片包块,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就地城镇化的模式上,滨海新区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推进农村城镇化上,对城中村的问题,采取农村城市化的途径;对近郊农村,采取“三区联动”模式建设示范小城镇;对远郊农村,采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式。其中,具有典型的就是三区联动模式,但“三区联动”模式的推广,需要本地或周边地区要有产业园区、要有用地需求、交通要便捷等条件。
在工业带动城镇化方面,滨海新区采用一个重大项目或龙头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进驻,形成产业链的方式。以空客A320为例,空客项目可以带动航天航空上下游数百个企业进驻,拉动产值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而一汽丰田、长城汽车等几家大型汽车公司的入驻,能迅速使汽车及高端制造业形成较大的集群。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区通过规范企业工资待遇,与引进项目签订安置就业协议等形式,保障打工农民的薪金收入;此外,新区还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企业等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方式量化给农民,使农民变为“股民”,保障农民集体资产经营的股金收益;还探索创新了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土地、房屋等资产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将宅基地置换的富余房屋进入租赁市场,扩大农民租金收入。
业内分析人士称,以工业为契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对当今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在看到优势的一面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工业发展会带来污染的问题。
作为国家级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自身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及政策优势。不仅在工业带动城镇化发展方面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了有效参考,同时,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也做出了新的探索。
有专家认为,滨海新区未来三年将构建以环保促创新、建立生态宜居新城的机制。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也表示,滨海新区原有大型企业、制造业要通过产业升级完成排污环保方面的目标;通过自主创新、扶持科技小巨人企业,实现传统工业向现代高新技术的转型。
“从全世界来看,工业发达的地方没有污染是不可能,但是污染的地点也很重要,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污染就不能存在,但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就是好的项目。所以,污染不能单独来研究,需要结合项目的配置。”艾丰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道,“滨海地理环境比较好,要降低污染需要从项目状态入手,产业相对集中,污染相对好处理,成本也较低。因此,对于工业而言,项目分布的地点和状态很重要。”
单靠工业发展是缺少可持续性的,吸引不冒烟、高附加值的科技企业才是滨海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滨海新区的城市建设基本都是为工业发展服务的,城市功能几乎是依据工业发展要求来完善的。但由工业化主导的城市功能是不全面的,虽然,可以创造投资需求,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后,就会在就业、医疗、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方面产生大量问题。
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倪方树表示,如果围绕“人”的城市服务功能跟不上,不仅预期的消费需求无法释放,还有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滨海新区需尽快围绕人的城镇化来提升城市功能,减少污染,建设宜居绿色新城。
山东临沂模式:物流驱动,规模显威
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物流业,“物流是一个大产业,因为所有市场经济基础是物品交易,物品交易就与物流有关。可以说,物流是市场经济商品交易的基础,没有物流就没有商品交易。”艾丰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解释道。
工业带动物流发展的实例比比皆是,但利用物流产业推动其他产业发展却是屈指可数,而山东临沂在物流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一方面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
据了解,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新中国成立之初,临沂城区面积仅5平方公里,2万人口,如今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202平方公里,人口已超200万人;城镇化水平也由2000年的30.2%,提高到2013年的53.6%。
曾为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的临沂市,过去连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都十分薄弱,近几年,临沂市着力打造经济大市、商贸强市,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发展,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产值3350亿元。
据介绍,临沂已形成稳定可靠的流通网络,目前,仅在临沂商城内从事货运配载的业户就有2000多家,物流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20多万人,商贸市场交易辐射全国并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中转站,具有很强的市场包容性。
临沂市的商业模式经历了“地摊式农贸”——“大棚底商贸”——“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城”——“现代物流城”的巨大变革,现有各类专业商品市场97处,其中,临沂商城拥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93处,总营业面积800余万平方米,经营摊位5万余个,日上市商品3万多个品牌系列,每天发车6000多个班次,2013年,市场物流总额高达21256亿元。
除传统的现货交易外,还通过商贸促物流,以物流反哺商贸,内贸促外贸,以外贸拉动内贸等举措,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经济、期货市场、国际贸易和全球物流等新型业态。把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为主体的批发市场逐步改造为以信息流为主体的交易市场。目前,已有5万家企业加入“中国临沂商城”网络平台,平台产品总数达到18万个,日点击率10万人次以上、发布商品供求信息5万条,推动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城市物流向农村物流、国内物流向国际物流拓展。
此外,临沂市以商贸物流业为引擎,提出了引商兴工,以工促商战略,在批发城西部和北部规划了两大工业园区,引导经营大户围绕批发市场产品在本地加工生产,实现产销一体化。通过商贸物流业发展,带动了人员吃住的餐饮业和旅店业,人员住房的房地产业,人员出行的车市场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在经济效益上,有130余万人围绕临沂商城开展二、三产业,商城对全市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达30%左右,市场综合效益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
“临沂在物流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物流园区杂乱局面仍存在,要持续发展,必须将物流业往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中国供应链协会副理事长符振东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城镇化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城乡一体化不仅是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同时更是产业的一体化。对于物流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有专家在临沂调研时提出,物流推动城镇化发展方面主要存在规划不当的问题,容易形成杂、乱、散的局面。
临沂为了处理这类问题,在交通方面,为进出市场的运输车辆办理“物流配载专用通行证”,设立绿色通道,对因路况不熟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司乘人员,以教育为主,不搞以罚代管,为市场货物的进出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在人才方面,引进物流高级人才,助推物流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同时,根据各类专业市场原先没有整体规划带来的重复交叉建设、规模档次参差不齐、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等弊端,围绕打造区域性的商贸物流基地的要求,对发展专业市场的总体建设规划进行了不断完善。
2005年临沂市将分布在原市区内的90多处专业批发市场进行了整合提升改造,搬迁改造提升市场20余处,整合升级改造市场60余处。
同时,确定在临沂市规划建设三大物流园区。市区西部物流园区,以铁路货运站、京沪高速路为依托,以大型商贸物流企业为龙头,建设以区域性的采购交易中心和物流集散基地为特色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市区东部物流园区,以铁路货运场站、国道省道干线、临沂机场为依托,以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和临工机械等大型出口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为工业企业服务的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和营销物流业务,建设外向型经济特色的加工集散型综合物流园区。
莒南临港物流园区,以莒南县坪上、团林镇为中心,以兖石铁路、省道干线、日照港为依托,重点规划建设以外向型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各园区明确分工各专业市场建设,防止重复投资建市场和专业市场相互间的恶性竞争。
“物流产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是建立在现有市场存量基础上,支持专业化、规模化的市场,打造特色物流群落或物流园。这样才能更持续的服务于当地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符振东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形成物流枢纽地理位置必须是交易都经过的地方,再者,物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形成商品交易市场,带动当地商业的发展,不光是运输业的发展。由交通服务业的发展到商业的发展,这就带动当地的发展,所以,物流的带动力是很强的。”艾丰续称,“交通好才会形成物流产业,但是不止于交通。”
关于物流带动城镇化发展,艾丰还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解释道:“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有特色产业,但不是特色产业包揽一切,实际上物流带动临沂,形成一个大的商贸中心,发展产业。以物流带动为引擎,但是其他产业也会发展。经济发展了,为当地服务的产业也会发展。就像心脏一样,为全身供血,但也要有血管给心脏提供血液。所以物流产业通过带动别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