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志在强军
2014-10-14高东广
高东广
伴随着人民共和国65年的辉煌历程,人民军队在党和军队历任领导核心的英明统帅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从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人民解放军适时进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国防和军队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紧紧围绕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战斗力为核心,走“精兵、合成、高效”的质量建军之路;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抓手,不断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为强军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互相兼顾
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军队改革是国家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前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明确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必须在大局下行动。前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头兼顾的思想,强调必须长期坚持国防建设在大局下行动的方针,同时又必须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国防投入,及时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使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基本相一致。胡锦涛着眼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全局,强调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深刻指出,要把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作为重要途径,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要政治保障,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把军民融合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为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国家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将富国和强军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统一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国家发展之中。这个路子,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道。战略目标是富国强军,努力实现“经济与军事兼顾、市场与战场双赢”的要求,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从国家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使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其核心要义是融合发展,坚持“以人才融合为牵引、以科技融合为支撑、以保障任务为目标”,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
用新时期军事方针
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所进行的改革,首先是根据新的国际战略形势、世界军事发展和国家安全形势,适时调整充实军事战略方针。1980年,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未来战争特点,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军事战略方针,调整表述为“积极防御”。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面临大规模全面入侵的危险逐渐减弱,局部战争成为主要战争形式,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人民解放军积极防御战争的重点由主要立足于随时应付敌人大规模入侵转变为主要应付可能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1993年1月,中央军委针对现代战争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表现出的新特点,首先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立足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21世纪初,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军委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进行了充实完善,战略重点转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上来,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新的基点、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方向、战略指导思想和原则、基本作战思想及军队建设的战略举措。充实完善后的军事战略方针,创新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了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强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人民解放军的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包括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国防科研等等,无不是在军事战略方针的统揽下,科学运筹,周密规划,全面部署和深入展开的。
在军队建设上,人民解放军着重抓了合成军队的建设和诸军兵种合同训练。90年代以后,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人民解放军对军事改革进行总体设计。1995年12月,制定了《“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1997年12月,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跨世纪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随后又对“三步走”发展战略做了充实完善: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整体转型,全面提高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历史进军。“新的起点”、“新的特点”,创新之处在于我们开启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新征程。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成功经验,集中概括了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根本职能、根本宗旨,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有效履行人民军队使命任务的现实需要,统领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
习主席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大考”,就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endprint
以调整体制编制为突破口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科学合理的军队规模和编制形式,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谋划军队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方针。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其基本要求是坚持战斗力标准,注重质量建设,基本原则是“精兵、合成、高效”。据此,人民解放军在80年代大力裁减军队员额,特别是在1985年宣布裁军百万。此后,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军队员额由600余万人裁减到230万人。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军队战斗力的生成与发展,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就成为谋划军队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常备军和后备力量的关系。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军队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人民战争都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按照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必须使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保持适度规模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注重优化结构,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和训练水平,要求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始终把军事训练放在战略位置
狠抓实战化训练
加强战斗力建设的关键是开展军事训练,努力提高官兵素质,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以军事训练为中心,是履行人民解放军根本职能的重要保证,是增强人民解放军战斗力的主要途径,是搞好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的客观要求,是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的基本措施。因此,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要把教育训练放在事关建设和战争全局战略位置上,摆在部队建设中心位置。
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解放军各级部队顺应国家和军队改革的大趋势,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与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对部队军事训练进行系统改革,打牢基础,加强合成,全面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和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
80年代训练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以诸军兵种合同训练为特点的合成训练,各个层次的军事演练逐步增多。90年代训练改革的突出特点是开展科技练兵,大力加强联合训练,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坚持战训一致原则,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为背景,紧紧围绕解决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紧贴实战需要;着眼武器装备发展开展科技练兵,尽快掌握高技术武器装备,提高部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技水平;抓好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训练,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进入21世纪,军事训练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主要要求是:紧扣信息化时代脉搏、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整体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聚焦,全面提高军事训练信息化水平,加速生成和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把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作为重要切入点和抓手,规范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内容和方法,把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与部队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合同战术训练、战略战役训练有机融合起来,确保训练有效落实和有序展开,要始终把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作为转变的根本目的,把联合训练作为统领各军兵种、各层次、各要素训练的主线,把科学技术作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不竭动力,把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真正把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和部队联合作战能力上。
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要求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向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聚焦,向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聚焦”。事实表明,有悖于战斗力建设的思想障碍和演训作风不实行为不破除,战斗力标准就难以牢固确立。特别是多次强调要破除演训中的“花架子”, 训为看、演为看、演必胜等不正之风,必须树立真打实备、实战实训的思想。演风训风不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发生了偏移。打仗是硬碰硬的较量,来不得半点漂浮和虚假,否则一旦打起仗来就要付出惨痛代价。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总之,必须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训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各项演练活动。着眼提高实战化水平,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盯着对手,瞄准强敌,狠抓军事训练,按照实战要求抓训练,尤其要在联合作战指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确保一旦有战事,拉得出、联得上、打得赢。引导官兵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使命感责任感,心无旁骛地抓实战化训练,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决战决胜。全军官兵按照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了多军种、多层次、多批次,陆上、海上、空中等多维度的实战化演练,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得到空前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