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的五大看点
2014-10-14关林
关林
中国已被认为是事实上的世界二号强国,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并且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超过美国。中美关系的走势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时间对中国有利
中国清楚,只有美国有能力阻碍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中国应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对峙,因为时间对中国更为有利。尽管华盛顿宣布的“重返亚洲”战略具有反华的潜台词和背景,尽管美国加强了其在东亚的联盟体系,但中国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而且,中美两国经济贸易上相互依赖性很强,因此,两国近期不会有激烈的对抗举动。
中国的主流意见认为,把振兴中华说成是已经完成的任务还为时尚早。据测算,19世纪初,中国在全球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为1/3。大概,这才是衡量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一个标准。
清华大学专家胡鞍钢撰文预测,中国到2030年应当完成从中等富裕社会向全面繁荣社会的过渡,成为超级经济大国、创新大国,同时GDP指标和在全球经济的占比应当超过美国一倍。
中俄不会结盟
现在,中俄同时受到美国的打压,美国非常担心中俄联盟。但是,中国并不急于成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盟友。这是中国一贯持有的原则性立场,即不加入任何军事政治同盟。对中国而言,俄罗斯的吸引力在于它可以在中日领土争端中提供支持。当然,即使没有俄罗斯的支持,中国也一样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西方专家判断,俄罗斯方面会认为,中国即便不是对手,也不能对之掉以轻心。例如,在两国交界处,俄方一侧的人口密度仅相当于中方的几十分之一,这一失衡,容易导致边境地区局势的尖锐化。俄方还认为,倘若现在试图与中国联合,由于俄当前经济发展落后,俄罗斯最多只能充当“小兄弟”。而且,俄罗斯与中国不可能结成类似北约或是华约一样的军事政治同盟,俄罗斯不会为了中国的利益在台湾地区或是日本海作战,中国也不会为俄在克里米亚打仗。
美国重返亚洲很艰难
美国重返亚洲是在国防开支资源减少的情况下展开的。这种局面与小布什时代大幅度增加国防开支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完成重心转移,华盛顿必须依靠关键盟友(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日本)的资源。其中,日本是其最为重要的盟友。日本的军费开支名列全世界第八位,领先于除中国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约翰·费弗认为,如果没有日本,美国就无法转移重心,五角大楼根本承担不起这笔费用。
但日本的历史包袱以及日本对历史缺乏反省态度,无法获得中国和韩国的认可,美国无法想象日本能成为东亚的实际领导者。在东亚,美国必须考虑新兴大国中国的立场。
美国民众很纠结
2014年5月的一次美国民调显示,47%的受访者说,他们希望自己的国家“降低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程度”,30%的受访者支持目前的积极程度,19%的受访者希望美国更积极一点。没有人说,他们希望自己的国家“从世界舞台上抽身”。
但在这儿,存在更多细微差别:多达55%的受访者认为,“我们需要一名能展现一种充满力量的形象、表明美国愿意与我们的敌人对抗以及为我们的原则挺身而出的总统”。只有39%的受访者表示,想要一名强调“一种更开放态度以及愿意与朋友和敌手都进行谈判”的总统。
即便在乌克兰危机升级之前,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也表明,56%的美国人希望美国继续是一个超级大国。84%的美国人希望,美国是世界领袖,其中很多人说,他们希望美国是所有领导大国中最积极的一个。
然而,无可争辩的事实是,目前美国民众情绪低落;用军事手段解决叙利亚冲突等问题的愿望很低;很多人对让美国再次陷入一场棘手的中东冲突心有余悸。
美国人希望看到的强大实力,与轻率莽撞地发动战争、乱打一气,不是一回事。
美国内部问题多多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弗兰克·布鲁尼不久前问一个朋友,他是否认为自己的孩子会生活在一个更加繁荣的美国,或者至少会享受与我们同样多的机遇。朋友迅速给出明确的回答:不是。
在媒体人眼中,2014年版的“美国梦”是这样的:像松鼠那样为物资匮乏的明天囤些坚果。最糟糕的还在后头,所以要为自己做好保险措施,如果你还属于少数能够这样做的幸运者之一。
美国GDP指标下滑到世界第二位似乎不可避免,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这事实上已经发生了。近六年来,当盖洛普民调问美国人哪个国家是世界上“居于领先的经济大国”时,回答是中国的人比回答是美国的人更多,虽然美国实际上仍是第一位。
弗兰克·布鲁尼感慨:我们是落后者,是懒惰者,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一点。美国学生在国际上远远落后,美国成人缺乏很多其他发达国家同龄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美国的桥梁垮塌、火车缓慢爬行,与很多亚洲和欧洲的航站楼相比,美国的航站楼相形见绌;我们很少再建很大的东西,我们仅仅是谈论要建造它们,然后通常决定放弃或再等等,不管是加利福尼亚的高速列车,还是新泽西与纽约之间的另一条隧道。虽然这些迟疑都有理由,但是,它们加在一起就带有不可避免的失败主义倾向。
中国在崛起征途上必须与美国共舞,必须与这个不可能对我们更好也没有能力对我们更坏的国家同行。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40多年来,中国已经学会与美国打交道,美国也艰难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吕丽妮荐自《爱你》2014年第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