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2014-10-14吴承刚
在我国,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要免费接种13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作为迄今为止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疫苗在保护孩子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许多家长不太了解有关疫苗接种方面的知识,对孩子接种疫苗存在许多疑问,比如:“吃了抗生素能接种吗?”“宝宝刚刚拉完肚子,能否接种?”“半个月前打了麻疹疫苗,现在能打流感疫苗吗?”,对于这些问题,本文汇集了专家的解答,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为保证孩子顺利接种疫苗,家长需要提前做五项准备
1.留意孩子的健康状况,确保孩子接种疫苗前没有出现发烧、腹泻、过敏等疾病;2. 带上预防接种证,以便接种门诊打印或登记接种信息;3. 给宝宝换上柔软、宽松的衣服;4. 保证宝宝的饮食和正常休息,因为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疫苗,容易发生“晕针”现象;5. 认真阅读告知单上的内容,咨询了解宝宝将要接种的是什么疫苗,能预防什么病,有哪些接种禁忌,接种后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和须要注意的事项等。
专家强调,一定要如实告诉接种医生宝宝的健康状况。如宝宝患病史,有无食物和药物的过敏史,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反应情况,宝宝及其家人的免疫系统是否有问题,近期是否使用过免疫球蛋白或输过血,现在是否有发热、出疹、拉肚子等状况,以便医生判断是否给宝宝接种疫苗。家长应主动向接种医生索取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的联系方式,万一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获得帮助和反馈信息。
吃了抗生素不影响接种
大多数禁忌证是暂时的,过后仍可以补种疫苗。补种的时间应推迟到疾病好转后间隔一定时间再去接种,间隔时间取决于免疫制剂中抗体的浓度。家长最关心的也是最常见的“轻度发热”,是可以接种疫苗的,而抗生素治疗不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对于家长担心的“用药和疫苗相冲突”问题,专家指出,有三类药物会令疫苗效果打折扣,或者令免疫反应过于强烈,从而产生严重后果:一是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炎症、过敏、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最好停用半年后再接种疫苗。二是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化疗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儿童白血病、儿童类风湿、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由于可抑制孩子的免疫反应,增加疫苗接种的风险,因此,用药期间不能接种,停药后应经过医生评估。三是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免疫增强剂,使用后三个月之内不可接种疫苗。
注射疫苗后出现全身皮疹应立即就医
为安全起见,疫苗接种完宝宝不能马上离开,要在接种室休息观察30分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无法及时救助。在接种“百白破”等多剂次疫苗时,仍然要在注射室观察30分钟,因为每次接种的疫苗可能不同,就算同一种疫苗不同批次也有所不同,人体在不同时期的生理状况也不同,不能大意。
在回家途中及回家后,家长要细心照顾、观察宝宝的身体情况,让宝宝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注意保暖。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症状,但这种属于暂时现象,通常1~2天内便会自愈。如果皮肤红肿得厉害,或者发热令宝宝难受,采取对症治疗可完全恢复。如果宝宝出现一些严重的反应症状,如高烧、全身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对于婴儿,接种当天洗澡要注意别让注射部位沾上水。
接种流感疫苗最好与接种常规疫苗时间间隔半个月
如果流感疫苗和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冲突,要咨询接种医生进行调整。流感疫苗有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三类。为稳妥起见,医生通常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应和接种常规疫苗时间间隔至少半个月。
(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所 吴承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