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与形势

2014-10-14伍建民

前线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协同中心功能

伍建民

20 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需要在深入把握内涵基础上,客观分析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建设进程。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与功能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指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建立先进的制度机制、形成优良的创新环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科技创新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或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原创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丰富的科学基础设施、科研仪器设备、网络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科技人才等,在原始性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在自主创新成果源头供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主导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全国科技资源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聚集了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产生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对于全国科技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全国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示范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坚持把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正确处理首都和国家、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科技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全国创新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集成性。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不仅仅局限在狭义的科技创新领域,而是要积极顺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衔接配套,促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协同融合,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体效能。

世界性。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参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桥头堡”,是我国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的重要主体,是我国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先机的主要力量,在全球科技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的功能与其含义和特征紧密相关,是国家首都、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等三项功能的复合体,主要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服务和示范功能。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要求北京按照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增强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责任感,更加突出服务的功能,发挥服务的优势,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率先垂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形成首都创新体系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对全国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支撑和引领功能。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保障功能。支撑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为国家重大科技决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提供支撑;二是为北京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和管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提供科技支撑;三是为周边区域和全国其他省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提供科技支撑。引领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二是推动创新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成果应用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业氛围和创新文化,成为我国创新文化的重要引领者;四是积极参加国际科技竞争合作,为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影响力作出贡献。

集聚和融合功能。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功能。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和专家智力资源,是技术、资本、人才、信息、产权、管理等创新要素的聚集地,在全国科技资源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拥有庞大的科技产出总量,是全国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地。同时,融合功能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不同所有制和隶属关系的科技资源实现融合发展,促进多元科技主体的协同,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配置和组合,提高首都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辐射和带动功能。这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衍生功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和科技成果,除了要服务国家、服务本地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对所在城市群、周边区域和其他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其他区域经济发展、对其他省区市创新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形势分析

总体看来,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

科技资源总量在全国占有相当比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科技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3,拥有中央和地方各类科研院所400余所,普通高等院校89所,其中中央在京高校35所,市属高校54所。全市科技型企业26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30%。全国共有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00多名,其中近50%在北京工作和生活。201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16%,远远高于全国2.09%的平均水平。

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2013年,北京地区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2.3万件和6.3万件,同比增长33.6%和24.1%。北京地区共有75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5%。201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851.2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国的38.2%;技术交易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4%,对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对全国创新发展的高端辐射作用日益突出。

科技创新对首都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据统计,2013年,全市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20.9亿元,同比增长13.3%。同时,科技支撑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科技惠及民生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G工程”产生了以4G标准、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应用处理器芯片、基站设备、测试仪表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化成果。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精机工程”深入实施;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应用步伐加快,促进了首都发展。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北京的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发布《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任务分工》,85项改革举措全面实施,涉及78个部门、区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先行先试的试点政策取得新的突破,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元化金融服务进一步丰富,企业挂牌上市的“梯次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北京形成了包括8个地方性法规、5个政府规章、200余项规范性文件的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政策体系,营造了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科技开放合作深入开展。北京市与科技部联合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聚集区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等国际合作平台,为国际领先技术成果在北京落地应用、对接北京发展需求与全球科技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输出到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北京与天津、河北、山西、宁夏、贵阳等省区市和城市的科技合作实质性推进,对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协作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还存在促进首都科技资源融合发展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首都科技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撑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问题解决,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措施建议

在未来的建设中,建议进一步加强北京的科技资源融合功能、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功能、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辐射和带动功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科技资源的融合功能,促进首都科技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首都科技资源统筹协调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在中央和地方联动、创新主体协同、战略研究咨询和日常工作机制等四个层面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构建“政府支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突出企业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促进首都科技资源融合发展,真正构建“首都科技”的工作体系和发展格局。建议成立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委员会,促进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同创新;支持成立首都创新大联盟,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发挥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促进战略研究资源之间的协同互补;完善日常工作机制,促进首都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功能,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重点抓好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为北京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提供科技支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国内原创技术成果尽快走向市场,在此基础上推进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品牌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针对中小企业在初创、成长、发展等生命周期的不同需求,从金融政策、研发政策、土地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发展壮大。

三是加强首都科技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做好支持三地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研发与成果转化,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辐射推广到天津、河北等特定区域,探索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推动京津冀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等工作,充分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北京市科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许 海

猜你喜欢

协同中心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有特异功能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