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文言文新题型例析
2014-10-14李传鹏
李传鹏
浏览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局面。本文就文言文阅读中出现的新题型作一番探究,以飨读者。
一、内容章法评注式。即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和行文结构作出富有个性化的品评赏析。其考查的样式是:对所指定的文段进行画龙点睛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注意的是,它和赏析句子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是“面”和“点”的关系。
例1.(2104年山东省东营市)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刘元卿《猱》,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时所运用的写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两篇文言文在写法上异同。常见的写法有借景抒情、摆事实讲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抓住其中的一点去思考,不求面面俱到,尽量摈弃那些人所共知的东西。
【参考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二、画面描述式。即描述古诗词中的意境,其考查的样式是:根据句子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
例2.(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描写语句进行形象概括的能力。解答方法是:不是干干巴巴地直接翻译,而是必须带有生动形象的修饰语,表现出一定的文学修养。
【参考答案】“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三、纵横比较式。这种题难度较大,考生必须对所比较的文段内容都熟悉了解,才能进行纵横比较。其考查的样式是:梳理文段中内容和写法(或句法、语言等)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谈出自己的看法。
例3.(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甲文陈寿《隆中对》;乙文陈寿《进<诸葛亮集>表》,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甲乙两文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
【解析】做好本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两篇文章,看看作者怎样刻画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同时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手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文都写出诸葛亮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不同点:乙文还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和容貌伟岸的气质。
四、课外生活延伸式。其考查的样式是:由文段的内容向课外迁移,生发出新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作适当的联系,做到活学活用。
例4.(2014年浙江省舟山市)《桃花源记》,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结合文章分析判断现实的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首先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再结合当前人们心理去分析“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用意,最后围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或: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应用文体活用式。应用文体如广告宣传语、手机短信、节目主持语、主题语、解说词、对联等,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特别走红。其考查的样式是:借用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来推动现实,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例5.(2014年江苏省南京市)《报恩塔》,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解析】本题是结合古文考查考生拟写对联能力。做好本题需要注意:1.注重构思。即讲究新巧,一般要从所写的对象本身出发,考虑采取适当的表现手法,或正反相对,或虚实相衬,或俗中见雅,以期更好地表现客观对象,抒发主观情感。2.把握特点。从情调上讲,春联应激情满怀,喜联须喜气洋洋,挽联应情谊深深,讽喻联应战斗性强,山水寺庙联应文学色彩较浓。3.讲究格调。对联要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奋发向上的精神,充实而真挚的感情,雄放而高昂的格调。要体现出时代特色,万不可陈词滥调。4.锤炼语言。对联的语言要精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给人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具有直观形象感;还要富于音乐美,即讲究平仄格律,注意节奏。
【参考答案】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
六、时事拓展式。即围绕当前的最新时事结合文言文的内容作答。这类题目新颖富有创新性。
例6.(2014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孟子两章》,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而当今世界局势也不够稳定。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而日本就钓鱼岛问题多次向中国挑起事端。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解析】本题是结合孟子的主张,考查考生对当前时事的运用能力。考生回答问题前,抓住两章中心论点,用论点来评价当前的时事,语言得体简明中肯即可。
【参考答案】略(提示:考生只要能结合两篇短文,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等角度中选择一个,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并言之有理。)
七、读后感式。这种题型主要是检验考生对选文是否真正理解。其考查的样式是:让考生谈出自己的阅读体会(或启示、感想、感悟、体验、影响等),开放性强,可以说是一种微型读后感。
例7.(201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甲文《孙权劝学》;乙文《说苑》,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解析】写读后感,首先要对原作读懂读透。其次,在写感悟前对原作要有适当的引述,告诉读者自己是因何而感,这个引述就是写作的切入点,为下文写“感”找到落脚点。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文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另外,写读后感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这也是写读后感的现实意义。本题考生围绕“知错就改”、“学习没有时间限制”等方面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肯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
八、课文链接式。即用课外的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知识,在理解文章内容时链接课文,让考生将考察内容与课本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做到了课内课外兼顾,多角度立体式考查考生。
例8.(2014年陕西省)《孔子家赞》,【课文链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请结合【 课文链接】 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解析】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的课内文言文的内容及知识去理解孔子为学者们所敬仰的原因。从孔子的治学严谨、教学方法以及待人等方面去谈即可。
【参考答案】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