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语言表达创新题型解题技巧

2014-10-14韩延明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品味语句题型

韩延明

“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是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因为它“新”,所以不少考生答题时不得要领,随心所欲,失分现象比较普遍。解答这两类试题,必须了解题型,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掌握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在此,特对“新闻点评”和“品味语句”两类试题的考查情况及解题方法作一概述,以便考生备考之用。

一、新闻点评

◎考情概述◎

“新闻点评”类试题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创新题型,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比短评更简短。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这类试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型”新闻点评,另一类是“争议型”新闻(即新闻人物的做法或言论能引起读者争议的新闻)点评。题料大多来自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热点、焦点。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洞察、剖析事物的能力和评判是非的能力,考量考生的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

从近年来命题情况看,“新闻点评”类试题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能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较高的得分。但是,从实际应试情况看,仍有不少考生不得要领,屡屡失分。出错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对材料把握不准,偏离中心,漫无边际地说一些无关的话;②缺乏是非分辨能力,立场、态度模糊,甚至观点错误;③不能全面审视材料,答题时以偏概全,顾此失彼;④抛开内容,只是对新闻的写作特点如新闻的语言、结构、手法进行评析,发一通议论;⑤就事论事,缺乏深度和高度;⑥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的情况时有发生。

◎解题技巧◎

“新闻点评”要以新闻报道的内容为依据,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拓展。点评要做到褒贬分明,观点正确,对症下药,切中要害。

写新闻点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认真阅读新闻,把握内容要旨。阅读新闻时,要了解有关的背景,弄清主要的事实,把握中心要点,做到心中有数。②选好点评角度,切中要害,观点鲜明。要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主要观点,并以此为依据,或褒或贬,一语中的。③点评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点评时要以理服人,既不说过头话,又不能浅尝辄止。要深挖深究,适当拓展。④要讲究艺术性,做到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要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做到严密、准确、新颖、连贯,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⑤要以议论为主,综合运用叙述与抒情的表达方式。⑥点评字数在规定的范围内。

请看以下典型试题:

1.(2006年北京卷)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不含标点)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参考答案:(1)“爱心大巴”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现状。

(2)“爱心大巴”免费接站遭受无端猜疑,折射出社会信任危机。

技法印证:这是典型的“常规型”新闻点评题。答案有以下显著特点:①准确、简洁地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②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③字数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2.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内容,参与讨论。要求:思想健康,观点鲜明,语句简明得体,70字左右。

目前,有教授称,现在是改变“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时候了。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武断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一言论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参考答案:(1)“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要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误解,靠的是宣传和交流。我们不应因为“洋大人”容易误解,就随便改变华夏子孙千百年来灵魂深处的图腾。

(2)“龙”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信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腾飞奋发的象征——“龙”的标志不能丢!

(3)在中国古代,“龙”是帝王和王权的象征。历史上的一代代暴君独夫,哪一个不是借“龙”的威严来统治百姓?在建设民主和谐社会的今天,改换“龙”的标志正当其时。

技法印证:这是一道“争议型”新闻点评题,既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要求有鲜明的个人观点,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有“四要”:一要读懂新闻。熟读题料,熟悉主要事件及细节。二要评在点子上。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一语中的。三要评得有理。做到以理阐释,事理清晰,鞭辟入里。四要评得生动。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形象。答案正是根据上述要求,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个人观点,紧扣题料,观点鲜明。

3.请你就下面这一类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字数100字以内。

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东风破》,风靡一时,于是,许多从不喜欢民乐的年轻人找来古曲《东风破》欣赏;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由此《论语》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再读《红楼梦》,“红学热”再度升温。

参考答案:①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这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现代人往往觉得古典文化距离自己非常遥远,但流行歌曲、电视节目可以拉近这种距离,从而发挥现代传媒受大众喜爱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②人们盲目追随时尚,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心态浮躁。传统经典应被大众熟知,但如果只因流行音乐、电视节目而去关注它,那么,只是凑热闹,并不能深入了解其精髓,对传承优秀文化不利。

技法印证:这是一道普通型开放性试题。答案从题料中提炼出不同的观点,没有对错之分,都言之有理。从人们的行为入手进行点评,挖根源,析利弊,寻措施,有一定深度。

◎冲关演练◎

1.据《都市热线》7月8日报道,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门口停满接送孩子的家长的车辆。通常情况下,早上7∶15到8∶00近百辆,晚上6∶00有113辆,接送孩子的家长占两成以上。大量的接送车致使交通堵塞,车满为患。对此网友吐槽道:“那些开着车停在马路上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我衷心祝愿你们的孩子考不上大学,然后去当交通协管员。”

针对有些中学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40字左右。

2.2013年8月29日,李某某等人涉嫌强奸案继续在海淀法院开庭。早上9∶15分左右,梦鸽趁着一片混乱进入法院过了安检。因为在李天一一案中梦鸽屡屡为儿子狡辩并诬告受害人,当她进入安检口后,有很多人直呼她的名字,现场围观者群情激愤,叫骂声不绝于耳。

针对这一新闻事件,你怎样看待?请作一简要评说。不超过60字。

3.刘培、刘洋兄弟俩是武汉市黄陂区人。2013年6月,他们的父亲刘盛均在工厂劳作时发生意外,身上96%的皮肤被重度烧伤。明知大面积取皮会有风险,兄弟二人还是争相割皮救父。截至8月,兄弟俩已接力式地为父亲进行了三次取皮手术。刘培、刘洋被称为“中国好兄弟”!

针对刘培、刘洋两兄弟的做法,写一个简短的评论,谈谈你的想法或看法。30字左右。

4.读了下面的文字,你有什么话要说?请写一则点评。60字左右。

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龄限制以来,当年72岁的南京市民汪侠为圆他的大学梦开始参加高考,此后连续12年从不间断。尽管每次都铩羽而归,但他毫不气馁。2013年6月7日,84岁高龄的汪侠参加了人生中的第13次高考。

5.阅读下列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五部委《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中央电视台计划今年9月至12月减少播出17项晚会类节目,占原计划播出量的50%左右;自2014年起减少播出56项晚会类节目,占以往播出量的60%左右。

据中央电视台负责人介绍,央视将继续办好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自主创办品牌晚会,杜绝过度使用声光特效、舞台布景等,不搞异地分会场晚会,减少明星大腕,并邀请更多基层群众,打造真正的“群众大舞台”。

中央电视台此举意义何在?效果如何?请进行简要点评。60字以内。

二、品味语句

◎考情概述◎

“品味语句”是近年高考试题的新题型。它的题料主要来自于名家名篇、经典名言等,主要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准确、简明、连贯等。试题题型主要表现为三类:一是分析鉴赏表达效果,一般要从表达方式入手,体会情感、情趣、事理的完美结合。二是考查表达技巧,侧重于艺术手法的考查,一般要从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品味。三是从语体色彩入手,赏析面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因为是新题型,从近年的命题来看,“品味语句”类试题设置的难度都不太大,题料比较浅显,不会为难考生。也正因为是新题型,临场失分还是很常见的。出错类型主要有:不得要领,随心所欲,答案游离于题料之外;语言表达逻辑混乱,不连贯,不简明;不能结合语境进行赏析,缺乏针对性;不能准确理解语句(特别是经典名句)的含义,挖掘不出其中的哲理等。

◎解题技巧◎

“品味语句”类试题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哲理、情趣、表达技巧等。解答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反复研读题料,做到精读细嚼,细心体会其中的奥妙,然后选取最“耀眼”的亮点进行赏析品味。赏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从内容入手,品味语句抒发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凸显思想性;②从情趣入手,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灵活驾驭语言表情达意的技巧,凸显理趣性;③从手法入手,品味语句的表达方式,如比喻、夸张、反复、对比、仿词、呼告、拟声等修辞格的运用,还要品味不同语体色彩表达效果的差异,凸显艺术性;④要全方位、多角度鉴赏,综合品味,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以致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凸显全面性。

下面结合经典考题的解析,来领悟品味语句的方法技巧。

1.(2013湖北卷)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参考答案: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啊!

技法印证:细心品读,可以发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官地”中的“丛冢”,即层层叠叠的坟墓。为了表现坟墓之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祝寿时候的馒头”为喻体,形象生动,也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愤恨之情。参考答案选择表达技巧这一突破口,是非常准确的。

2.(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以及表达效果的异同。不超过90字。

参考答案: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一视同仁。前者用对偶句、对比式,整齐优美;后者用排比手法,语势畅达,一气呵成。

技法印证:解答这道题,一要疏通文意,读懂原文;二要熟悉人物,明辨思想;三要明确表现手法。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侧重点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答案正是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的。

3.下面两段文字,内容相同,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不同,试作简要赏析。50字左右。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天空蓝蓝的,一点儿云彩都没有。青青的草地上,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参考答案:两段内容相同的文字,一个用书面语尽情描摹,文采斐然,庄重文雅;一个用口语娓娓道来,质朴无华,亲切自然。

技法印证:这是一道比较型鉴赏题。对于内容相同的文段,答案从表现手法和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品赏,同时,还辨析了表达效果的异同,是全面准确的。

◎冲关演练◎

1.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50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2.高三学生姚某不服管教,还动手打伤了班主任,但由于人情关系等种种原因,学校没有给姚某任何处分。临近毕业,主管安全的刘副校长找到姚某的班主任,要求给姚某办理毕业证。班主任问:“请问刘校长,姚某是不是我校学生?”刘校长听到这句话,知趣地走了。

班主任这一看似平常的反问柔中有刚,很有杀伤力,请对此作简要分析。80字左右。

3.品读下面的两段文字,一定会给你带来美的感受。请赏析其中的奥妙所在。90字以内。

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奶奶和爷爷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4.假如你是少儿夏令营的辅导员,要用下面一段文字向营员们口头介绍将要去参观的水帘洞。画线部分显然不得体,请作简要分析,并请重新表述。130字以内。

水帘洞在山的北面,洞口朝北,有城门那么大,常年有水流出。山洞很深,极难走到尽头。洞外一条瀑布自高空垂下,如带如练。水石相激,雾气升腾,阳光一照,绚丽多彩。

5.台湾著名诗人痖弦说:“月亮出来了——这不是诗;月亮来了——这才是诗。”你是怎样理解痖弦的这句话的?不超过50字。

猜你喜欢

品味语句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重点:语句衔接
品味桂峰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品味四季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