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情感和智慧生长的地方

2014-10-13吴静

江西教育B 2014年7期
关键词:海鸥饼干黑板

吴静

曾经多次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上课,听他上课是一种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荡涤,仿佛在欣享一场思想的盛宴。孙校长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引领着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的世界,他更是一位探索者、发现者和引领者,引领着学生攀登一座又一座思维的高峰,教给学生一条又一条有益的学习方法。他总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新的探索和尝试,给听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最近,我有幸听了孙校长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可谓受益匪浅,让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需要有效而扎实的课堂,我们需要以一当十的课堂,孙校长的课堂是学生情感和智慧生长的地方。我们需要像孙校长那样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朴实——返璞归真也精彩

诚如孙校长所说,他想力图呈现一堂“家常课”。的确,整堂课没有多少华美的课件来帮衬,没有所谓的煽情音乐来辅助,只有教师和学生的交融,朴实得像一堂“家常课”。但是,这又是一堂不寻常的家常课,有的时候返璞归真也是一种精彩。仅看看孙校长的导入,就可见一斑。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同阅读一篇长文章,共同尝试几种阅读方法。

生(大声地朗读几遍课题):《老人与海鸥》。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吗?(齐答:预习过了)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你能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吗?高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高度概括课文的本领。

生:课文讲了老人与海鸥的特殊感情。

师(侧耳倾听,追问道):怎么样的特殊感情呢?可以稍微展开一点,要注意前后衔接。

生:老人长年累月地喂养海鸥和海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老人死了,海鸥对老人恋恋不舍。

师:不要说“死了”,说“去世后”,感情色彩会更好!同学们,高年级的同学就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课堂的导入开宗明义,直接导入课文,明确预习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于一个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学生说的一个“死”字,老师也不轻易放过,告诉学生这样用感情色彩不好。这就是帮助并教给学生锤炼语言文字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我们在课堂上也常常做,但就是那样的蜻蜓点水,没有达到实效,没有训练到学生的心里。像这样朴实的话语常常出现在孙校长课堂里,虽然朴实无华却直抵人心!

真实——简简单单教语文

在孙校长的课堂里,我看到了“真实”。每一个导入、每一个过渡、每一个问题都是真实地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的。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一堂真实的课堂。孙校长在课堂上重点在于教给高年级学生学习长文章的方法:理清文路,品味文题,紧扣文眼,体悟文采。在学法的指导上,孙校长不惜笔墨,真实地一点点地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孙校长在解释什么是“文路”时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都是来自附小的学生,从附小到东大礼堂有一条路,先从学校出发左拐向前走,走到东南大学再左拐,然后沿着中间的大道一直向前走,这样就可以走到礼堂了,这就是同学们的行踪路线。其实,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有一条线路,这便是文路。把文章的思路抓住,这样文章的脉络更清晰,这是我们读长文章的方法。

孙校长在解释“文路”这个名词的时候巧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就知晓文路便是作者的写作思路。

在解释什么是“文题”时又是这样点拨学生的: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而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核心内容。聪明的你,能找到文章的眼睛吗?

孙校长仿佛是一个魔术师,口袋里有变不完的魔法,通过一个巧妙的类比,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文眼,哦,原来它就是文章的眼睛。

对于文章的文眼学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在文章的什么地方。于是孙校长又开始一番精彩的点拨。

师:文眼藏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呢?它就藏在文中已经看到了你的眼睛,你看到它了吗?

(学生紧皱眉头,在文中迅速查找,但是文章太长,一时半会儿还是不能确定是哪一个词语,课堂出现了暂时的沉默)

师(扫视全班,充满鼓励):大家看着我的眼睛,课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

生(抬起头来,毫不犹豫):情!

师板书“情”

师:在文中找一个词语和“情”有关。

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纷纷举手说):找到了,就是情义!

听到此处,我不得不佩服孙校长的点拨能力,四两拨千斤,巧妙地引导学生找到文眼,其实就是那么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和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扎实——扎扎实实学语文

孙校长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理念。在孙校长的引领下,学生沉浸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喜悦中。

在理清“文路”时,孙校长为了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后半部分的内容,是这样引导学生遣词造句的。

师:你能仿照老师的方法,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吗?

生:海鸥想老人。

师:“想”字准确吗?再想想。

生:海鸥思老人。

师:思和想是一个意思。

生:海鸥瞻仰老人。

师:用一个字就是?

生:海鸥瞻老人。

师:好,老师先把它写下来。还有吗?孙老师就爱听不同的声音。(把“瞻”写在黑板上)

生:海鸥守老人。(把“守”写在黑板上)

生:海鸥伴老人。(把“伴”写在黑板上)

生:海鸥陪老人。

师:“陪”和“伴”重复了。还有吗?

生:海鸥送老人。(把“送”写在黑板上)

生:海鸥悼老人。(把“悼”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还认为可以用海鸥留老人。(把“留”写在黑板上)到底哪个字最恰当呢?通过我们精读课文大家就知道了。endprint

不一会儿,黑板上已经出现了六七个都是对同一个段落进行解读和概括的字,这不仅仅是几个字,而是一个个跳动的思维火花,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使着学生们一直在进行着紧张而激烈的思维活动,丝毫不敢开小差,眼睛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在解读文题的时候,孙校长教给学生把题目扩充成一句话的方法,这一次让学生去填写四个字的词语。孙校长是这样处理的:

师:关于文题,老师教同学们用一个方法来解读,那就是将题目扩充成一句话。老人与海鸥怎么样呢?(在黑板上添加一道横线和一个句号)你能添一个四个字的词语使它成为一句完整的话吗?老师想听听你的独到见解。

(经过上次对词语训练之后,学生一个个妙语连珠:依依不舍,相伴相随,情深意切,亲如家人等等,老师均将这些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抓住文章的灵魂就从捕捉题目开始,平时在读书时不要轻易放过题目。

从一个字的斟酌训练开始,到四个字的选择运用,显得那么自如,学生正在攀登思维的高峰。每个词语的诞生都是学生智力活动的体现。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扎实的语文课。

厚实——把书读薄,把人生读厚

品读语言,深入到语言的内核中去,感悟语言的魅力是渗透在孙校长课堂中的一条线。由于孙校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章独到的理解,使整堂课立体起来。在讲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推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这句时,孙校长是这样处理的。

师:老人喂海鸥与一般的游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学会品味语言,不是一读就完了。

生:老人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他很小心。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老人为什么要把食物放在围栏上呢?

生:老人害怕食物会掉到水里面。

师(紧接着追问):饼干掉到水里会怎么样呢?

生:这样饼干就会被海水污染了,饼干掉到水里就找不到了,海鸥也就吃不到食物了。

师:是啊!老人对待海鸥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那样的细心。我们再来看这个词语——“饼干丁”,换成“饼干块”可以吗?

生:当然不可以了,因为“饼干丁”更能突出老人对海鸥的关心。

师:是的,如果是饼干块的话,那就会卡着海鸥的喉咙了,你们瞧老人多细心哦!老人为什么要很小心地放呢?

生:如果不很小心地放,说不定饼干丁就会掉到地上、掉进水里,这样海鸥的食物就被污染了。所以老人要很小心地放。

师:说得很好!同学们,这就叫推敲字词句,这样才能把文章读出味道来。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读好的。好,我们拿起课文齐读这一部分。注意:集体朗读的时候,集体的感情都要进去!(全班学生手捧讲义声情并茂地朗读)

孙校长的每一句话,都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追问学生,让学生向更深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让学生的智慧不断生长。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倾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孙校长在指导学生朗读这句时紧扣着“抑扬顿挫”这个词展开,通过自己示范朗读让学生体会忽高忽低、忽轻忽重的起伏变化,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最后学生都能读出来。这句话的朗读指导深入人心,学生充满趣味地练习朗读,非常想把文章读好。在强烈的阅读兴趣指引下,学生的朗读也渐入佳境。整篇课文更加丰满起来。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学生读的时候读成了“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孙校长敏锐地捕捉了学生朗读的错误,并且“借题发挥”。孙校长是这样说的:“你有一个词读错了,‘不大一样和‘大不一样可大不一样哦!”这个学生莞尔一笑,其他学生们也领悟地频频点头。听到这里,我发自内心地佩服孙校长思维的敏捷和表达的幽默,既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同时也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两个词语的不同。诸如此类的亮点,频频出现在课堂里。孙校长本着把书读薄,把学生的人生读厚的初衷,努力实践着教是为了不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

“浓妆淡抹总相宜”,我喜欢孙校长浓墨重彩的课堂,我欣赏孙校长朴实无华的课堂,无论什么样的课堂都彰显着孙校长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底蕴。孙校长凭借着对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将课文暖暖地上到学生的心里面。孙校长的课堂,是学生的情感和智慧生长的地方!(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鸥饼干黑板
擦黑板
霸道海鸥谁能治
长在黑板上的诗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晓黑板
挤眉弄眼吃饼干
送饼干
饼干喂鸟
《饼干拼图》等
海鸥猎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