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E/DACUM视域下我国中职课程开发的比较研究
2014-10-13殷利
殷利
【摘 要】通过比较我国中职课程开发方法和加拿大CBE/DACUM课程开发在课程开发团队、调研方法、职业分析过程、课程开发结果等方面的区别,总结出我国中职课程开发方法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的具体措施,为形成科学的职教课程开发方法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开发 CBE/DACUM
一、CBE/DACUM内涵概述
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职业教育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人才培养模式,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以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能力为中心。CBE采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课程开发方法,通过产业一线骨干的职业分析,形成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DACUM分析表,把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拓宽学生由一般职业能力向高级职业能力提升的空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国内课程开发与CBE/DACUM几个重点环节的比较与分析
DACUM分析表的作用和地位与我国中职校的专业培养计划相类似,都是人才培养的规格书和执行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但DACUM分析与我国中职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仍然存在不少差异。笔者以苏南某课改实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加拿大Grossmont学院的学校网络技术专业为样例,就几个重点环节进行比较。
(一)市场调研深度
1.苏南某校
调研内容:由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与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规模,以走访或问卷等方式进行岗位分析,预测三年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自身能力确定要开设的专业。特点:调查人员的态度和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要预测三年后的人才需求,调查结论与未来的预期难免有偏差。
2.CBE/DACUM
调研内容:根据地方发展战略,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服务片内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哪些职业(岗位)会有多少雇员空缺,哪些职业(岗位)有进一步提高雇员能力、水平的要求。然后筛选相对紧迫和集中,本校又有能力开设的专业。特点:直接针对今后岗位空缺,完全面向市场且具体翔实。
比较发现:CBE/DACUM结合专业和能力面对市场制订有针对性的调研计划,市场调查内容清单包括:公司的职位设置,近三年雇佣各职位人数,招聘中存在的困难,今后三年的招聘计划,招聘人员需要的培训,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放在哪种程度的优先地位(课程设计的优先程度)等等,根据调查结果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综合因素进行分析,直接面向市场需要。相比而言,国内的市场调研缺乏体系支撑,对行业、规模企业及同一领域不同类型企业深入不够,造成培养类型无法确定。
(二)课程开发团队组成
1.苏南某校
团队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专业老师+区域行业专家或管理人员组成。特点:过于重视专家的职务、职称、学识,专家基本不是职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
2.CBE/DACUM
团队组成:DACUM委员会由5~12名企业一线优秀职员+1名熟悉课程开发理论的组织协调员+1名秘书组成。特点:来自职业第一线的佼佼者与课程设置专家的优秀组合。
比较发现:国内职业教育受习惯影响,往往用不在工作第一线的专家来代替实际岗位上的优秀技术人员和在岗的一线管理人员,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开发团队,造成课程开发的岗位针对性、准确性、客观性差。而加拿大课程开发人员均直接从事该领域专职工作,他们深谙职业任务需求与技能,开发的课程能直接为岗位真实的能力需求服务。同时,由一位懂得DACUM课程开发方法和理论的非本职业领域的优秀人员专门负责对课程开发过程进行组织和协调,保证课程开发的成效。
(三)职业分析过程
1.苏南某校
工作分析:先由专业带头人或负责人根据自身经验撰写初稿,再由学校专业老师与区域行业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初稿进行评审、修改、定稿。任务分析:通常无此环节。特点:多侧重于某人或某几人的个人经验。缺少开发规范。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不明晰,能力其实只是一个概念描述。
3.CBE/DACUM
工作分析:把一个职业工作划分为若干小职责(Duty),再把每个职责划分为若干任务(Task),从而确定对应于各职责的综合能力(Competence)和对应于各任务的专项能力(Skill),形成DACUM图表。任务分析:依据DACUM图表,将每一个专项能力分解为:学习步骤,完成该项任务学生必须学会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要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和物品、态度及工作者品质,安全注意事项和行为标准、未来的发展和关注等。特点:非常明确的岗位动作、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出实践性。
比较发现:国内虽然引入企业参与,建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评审把关的机制,但在理念和做法上还较传统。由于制定者和评审者都不是来自岗位第一线,并不完全了解目前岗位真正具体的能力需求,所以无法分解和细化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又缺少合理的方法体系支撑,最终的方案很难脱离传统学科体系的框架。此外,由于课程开发团队的组成缺陷,造成职业分析不典型、不系统、内容零碎。而CBE/DACUM的课程开发则把开发重点落实到某些具体的岗位,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任务分析三者并重,解决职责和任务。做到一个岗位→多个工作职责(可能3到10个)→多项工作任务(可能30项)→一系列专业能力→能力培养分解(可能100多个)非常细化。而且基于岗位需要,从任务中准确地提炼出岗位需要的工作态度及工作品质,甚至细化到需要使用什么工具等,处处体现职业素养的培养需求。
(四)结果
1.苏南某校(截取部分如下):
特点:表述中只是用了“理解”“掌握”“熟悉”之类的词,仅描述了一个概念,并没有与其对应的明确的操作动作与能力要求。课程名称依然带着浓重的学科气息。
2.CBE/DACUM
(1)首先是工作分析得到的DACUM图表(部分)
Duties(职责) Tasks(任务)
(2)然后进行专项能力分析,列出完成该项任务学生必须学会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要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和物品、态度及工作者品质、安全注意事项和行为标准、未来的发展和关注等。DACUM不仅考虑专业能力的发展,还考虑综合能力的发展。部分内容如下:
一般知识和技能:行业标准知识(IEEE,TIA/EIA等)、计算机技能、书面/口头沟通技巧、安全要求的知识(电气,有害物质等)、分析技巧、组织能力、驾驶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各种网络操作系统、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知识、人际交往能力、数据网络技巧、在各种技术层次的沟通能力……
工作态度、行为:能处理多任务、有毅力、有团队精神、能解决问题、注重细节、积极的态度、自我激励、负责、有道德、机智、专业的外表/言行举止、耐心、灵活……
工具、设备、用品和材料:万用表、无线电(通信设备)、压线工具、电缆测试仪、网络分析仪、网络跳线、网络监控软件、笔记本电脑(计算机)……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关注点:增加互联网/网络监测和报告,增加培训的要求,提升专业化,提升网络需求和带宽的使用,教师要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关注关键任务对网络可用性的依赖……
DACUM在表述中采用“动词+名词”的方式,准确、简洁地表述出具体的动作;从DACUM的内容看,DACUM图表本身就是实践性的,完全针对职业的实际工作要求,让学生明确知晓该专业需要学习什么操作技能,执行哪些任务,需要哪些能力。CBE模式中,入学后就会给每个新生都发一份DACUM图表,根据DACUM图表学生可以方便地到学校的资源中心领取学习资料和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学生就业时凭DACUM图表可以让用人单位了解其知识结构和已掌握的技术技能。
三、CBE/DACUM给我们的启示
(一)构建“两个基础”,深化职业分析
1.把职业分析作为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通常意义上我们都认为阻碍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缺少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或优秀教学团队,笔者却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国职业教育还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体系和方法。我们要认真借鉴DACUM等优秀职业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尽快建立自己的职业分析体系,从根本上构筑职业教育的基础。
2.把培养课程专家和教学开发专家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缺少优秀的课程专家和教学开发专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始终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国家应把培养此类人才当成一件大事。学校也要把教师的培训发展提升到关系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
(二)强调“三个必须”,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教区别于普教的重要元素,是当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我国校企合作至今没有真正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也没有成为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活力。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内涵要做到“三个必须”:
1.必须有大师级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学校在职业操作技能上必须要有大师级的来自企业或兄弟学校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这些“大师”必须是真正得到行业或企业认可的一线骨干或行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技术发展掌握上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
2.必须要适应职业的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必须要密切适应企业特定职业的需要,如果学校不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那么这样的合作显然就是学校的“单相思”。
3.必须要尊重和保护企业的利益诉求。校企合作走“双赢”的良性发展之路。
(三)实现“四个转变”,深化课程开发
1.转变课程开发主力,从重学术型专家转变为重行业技能骨干。吸收真正工作在岗位第一线的“能工巧匠”,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确保课程开发符合职业岗位的真正需要。
2.转变课程内容主体,从重理论、重设计转变为重实践、重技术。转变观念,从课程体系安排、理论与实践的安排上实现真正的改变。
3.转变课程方案文本,从抽象概念型转变为具体明确型。通过“动词+名词”的简短方式,提高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撰写中的明确性,准确反映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努力摒弃方案撰写中常常使用“掌握”“了解”等表示程度的、意义上比较模糊的词汇的使用习惯。
4.转变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新型学习环境。如何紧跟时代的科技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为紧迫的时代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依托建构主义等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构建利于学生自我学习的现代学习环境,实现教师主导型到学生建构型的真正转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