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瞬时牵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4-10-12施锋孙运强孙岩
施锋,孙运强,孙岩
(解放军第403医院软伤科,辽宁 大连 116021)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多见,此病系由偏旁型颈椎间盘突出或钩椎关节增生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为减轻神经根所受压力,目前临床仍多采用牵压、旋扳为主的治疗方式,而应用旋扳手法风险性较高,应慎重使用。我科自1981年成立后,为追求安全与疗效并重,不断探索、改进颈椎牵压治疗方式,直至2009年方形成定点瞬时牵压手法的规范治疗方式,并将此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1例,完全随机化分组:治疗组103例,对照组108例。其中治疗组男55例,女48例,年龄123~60岁,平均44.1±4.6岁,病程8.3±2.1年。对照组男50例,女58例,年龄27~60岁,平均46.4±4.4岁,病程7.8±1.9年。神经根受压责任节段:C3-426例,C4-563例,C5-671例,C6-751例。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上肢放射痛175例、麻木197例、无力57例。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的诊断标准。(1)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2)受压神经根节段皮肤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3)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4)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5)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3 排除标准
除外颈椎骨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骨折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病[2]。另外还包括颈椎不稳、脱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年龄>60岁、纤维环破裂、颈椎间盘突出超过椎管矢状径1/3及严重的骨质疏松等不耐受颈椎牵压治疗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定点瞬时牵引疗法。患者俯卧位,用颈颌牵引带固定患者颈颌部,然后牵引带挂钩固定在床头,胸部垫枕,厚度约5 cm,双上肢自然平放身体两侧。术者在患者背侧,双腿悬空蹲跨立于患者身体两侧,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病变椎间隙的小关节突上。两名助手分别握住患者踝关节略上方,另外一名助手用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置于患者枕后部,辅助固定患者头部,使患者呈屈颈位15°角,并避免患者头部向左右旋转,与握足踝部的两名助手作对抗牵引姿势。待术者与助手均准备完毕后,先由牵踝关节的2名助手作对抗持续牵引,牵引时间约5秒,注意双下肢用力均匀一致,此时达到患者颈部的力量约5 Kg,同时术者双手拇指缓慢向下加力,固定病变椎间隙,然后术者施一口令,术者与握足踝部的两名助手同时瞬时加力,术者拇指迅速向前下方推压,牵引下肢的两名助手在持续牵引基础上瞬间加一顿拉力量,此时患者颈部牵引力量增加至10 Kg,术者指下可有关节跳动感,并常发出弹响声(如无关节跳动感,则调整下肢牵引力量重新上述操作),然后术者缓慢松力,牵引下肢的两名助手继续10 Kg牵引力量持续牵引10秒。术毕,患者颈枕固定1 h,静卧床1日,坐立时颈部以颈托固定支持。每周治疗1次,3周后观察疗效。
1.4.2 对照组 采用定点持续牵压疗法。应用大连金辉牌JH-1多功能牵引复位床。患者俯卧位,双侧足部及踝部固定在牵引器上,颈部前屈15°角,以双臂压力杆作用到病变椎间隙双侧关节突处,压力调整至10~15 Kg,同时双下肢牵引力量调整至10 Kg,持续牵引10 min。术毕,患者静卧床1 h,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2日,3周后进行疗效统计。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n,)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n,)
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组别 n 性别 年龄 病程 病变部位 疼痛 麻木 无力男 女 C3-4 C4-5 C5-6 C6-7治疗组 103 55 48 44.1±4.6 8.3±2.1 14 34 33 22 91 96 24对照组 108 50 58 46.4±4.4 7.8±1.9 12 29 38 29 84 101 33
1.5 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的疗效标准。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多采用持续牵引、旋扳或牵压手法治疗。但由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伴随钩椎关节增生和颈椎间盘突出,在使用旋扳治疗时,关节旋转过程中容易损伤神经根,出现难以预料的神经损伤,风险较高。韦以宗等[3]曾报道14例因颈椎旋扳而出现的颈椎脱位、骨折、神经或脊髓损伤等意外。梅继文等[4]报道21例不同症状的因颈椎旋扳而出现的神经或脊髓损伤意外。虽然王新军等[5]认为在牵引状态下进行旋扳更加安全,但对牵引角度和旋扳力度的要求较高,针对临床病情的复杂多样,操作时仍有较高风险。
我科自198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一种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操作手法。定点持续牵压疗法,其理论基础是将定点按压与持续牵引治疗相结合。为缓解钩椎关节增生和颈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产生的压力,需要牵引治疗扩大椎间孔并在间盘内产生一定的负压,使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压力减小。首先根据患者神经系统查体及放射线检查确定病变的责任椎间隙进行按压定位,再进行持续牵引,这样可以在不改变其余间盘内压力的情况下,使定位更准确,力量更集中,操作更安全。此方法近年被我们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定点持续牵压疗法的缺点是疗程长,疗效缓慢,因持续牵引时间较长,容易使颈椎周围的韧带及小关节囊松弛,出现继发的颈椎不稳或小关节紊乱症状。另外,因进行俯卧体位按压,个别患者会出现烦躁、憋气等症状。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在牵压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为了寻找一种简便、速效、减压更确切的治疗方式,我们改进了一直沿用的定点持续牵压疗法,实行定点瞬时牵压疗法。在颈椎按压的同时,瞬间牵引,使颈椎的髓核内压力在短时间内骤然下降,使突出的髓核组织部分还纳或移位,椎间孔瞬间扩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王福根等[6]用6例新鲜尸体颈椎标本进行髓核内压力测试表明,缓慢的拔伸或牵引可以使颈椎髓核内压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不显著,但当所有的标本以10 kg重量在0.1秒内迅速进行拔伸并维持20秒时,其髓核内压力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且在后纵韧带受到牵拉张力增高时,可以使突出的髓核产生移位,这种移位可以减轻或消除髓核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突出的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炎症粘连,从而改善或消除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在牵压结束后,牵拉下肢的助手应缓慢释放拉力。徐洪涛等[7]在分析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时,如果拔伸后放手过快,容易导致颈部软组织卡压。
目前,我科已将此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将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动作形成了系统规范的流程。定点瞬时牵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操作时间短,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2]吴少祯,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97.
[3]韦以宗,王秀光,韦春德,等.脊柱推拿牵引误治并发症—155例误治并发症文献综述[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3):60-63.
[4]梅继文,梁文杰,韦贵康.颈椎病手法意外2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5):53.
[5]王新军.论颈椎旋转扳法的机理及注意事项[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1):33-34.
[6]王福根.脊柱整复手法治疗软组织痛[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7-158.
[7]徐洪涛.颈椎病手法拔伸致软组织卡压及处理[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