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要读《红楼梦》
2014-10-11王晶晶
王晶晶
年轻人开卷避读《红楼梦》,作家王蒙看不下去了。最近,在北京国际图书节发表公开演讲时,这位红学研究者措辞严厉地说:“读不下去《红楼梦》是读书人的耻辱。”
网友听后不乐意了。《红楼梦》怎么了,不好这一口儿还非得强迫啊,阅读又不是初高中语文课文鉴赏,这点事还不能有点儿自由?况且,我们又不是只针对《红楼梦》,我们四大名著、外国经典都读不下去。
这不,国内一家颇具口碑的出版社几个月前刚刚评选出“死活读不下去书籍排行榜”,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全部入围,《红楼梦》位居榜首。除此之外,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独》、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及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等经典文学作品,均出现在前十名中。
当然,这也并非我们独自遇到的问题。一位美国学者做过一个小实验,经学生们举手表决,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输给了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尽管他们都同意前者可以提供更高级的体验,但还是更愿意选择从后者获取愉悦。一个中国记者也曾拿着一张名著书单到中小学校门外随机采访,一名初一女孩说,这些书有些枯燥,在她眼中,巴金的《家》《春》《秋》“都没有(电视剧)《倾世皇妃》好看”。
读什么是个人的自由,王蒙的批评并不是要树立什么阅读权威,但是他的担忧也并非毫无理由。根据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2年我国18岁以上的国民,平均每年阅读的纸质图书仅为4本。就连在中国工作的印度工程师都为“不阅读的中国人”忧虑。这个印度人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称,在飞机上,不睡觉不看书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在火车站,一个外国朋友问他:“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人看书?”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位摄影师在纽约地铁里拍摄的照片。那里就像一个地下图书馆。头戴猫头鹰帽子的小姑娘靠在妈妈身上研读《木乃伊咒语》,她的妈妈带着弟弟在书中领略一只名叫里布斯的小狗迷路后的新生活;裹着臃肿羽绒服的姑娘挺着肚子,手里捧着一本《新犹太人》;身穿黄色皮夹克的年轻男人靠在车门上,进入卡夫卡的《城堡》;还有一个嘻哈打扮的男孩,正在看一本俄国小说。
有了这样的阅读习惯,人们对于文学阅读受到冲击的焦虑,或许可以缓解一些。回到《红楼梦》上。真正的经典绝不是“非常枯燥”,台湾美学家蒋勋解读《红楼梦》,他的众多粉丝中既有影星林青霞,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妇。我还想告诉那位初一的小姑娘,或许你喜爱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和《后宫·甄嬛传》中,许多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就都借鉴了“枯燥”的经典名著。要知道,《红楼梦》可比它们精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