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坦厂中学越成功,外界的忧虑越大
2014-10-11高路
高路
【适用话题】真正的教育 考试 竞争
高考结束了,不出意外,传说中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又该迎来金榜题名、欢歌笑语的胜景。顶着“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帽子,不管有意无意,它都注定会成为大家围观的对象。
荣耀有多高,苦难就有多深。在6月,整个中国都在为同一件事疯狂,那些喊口号、立誓言的中学比比皆是,毛坦厂中学只是其中最油光发亮的那个。某种意义上说,谁都是毛坦厂中学,只是歇斯底里的程度不同而已。
毛坦厂中学离工厂很近,离真正的教育很远。这样一所中学,不能说它就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但它存在的意义更多更明确地指向考试,这从它整齐划一的方阵,几乎一致的表情、行为上就能看出来,个性在这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成绩才有意义;个人的喜好兴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排名。它也许很让人亢奋,但它绝对成不了学生的乐园,教育的圣土。
竞争很有必要,没有竞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拔。优质教育资源少、好工作难找,大多数中国人一生都在拼搏奋斗,这是社会不断向上的动力。但一代又一代人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消耗在这种比拼的游戏中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深一点你再深一点,我难一点你再难一点,重要的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能比你考得好那么一点点。
把它当成对年轻人的历练,是淡化了这种竞争的残酷性以及盲目性,也轻视了这种恶性竞争有可能造成的伤害。毛坦厂中学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素质教育的噩梦,它用一种生猛的方式挤压着宽容和多元化的存在空间,毛坦厂中学越成功,外界的恐慌越大,你没有办法从容应对,只能像毛坦厂中学一样奋不顾身地投入这场战争之中。
这种集体的亢奋,如果不怪异、不虚幻,那又该是什么呢?
如果定要呕出几两血才罢休,那更应该体现在对丰富多彩的个体价值追求上,而不是一模一样的几本书。
(摘自《钱江晚报》
2014年6月12日)
【素材分析】有人一边痛恨这种学习模式,一边无奈地跟随,因为分数是唯一标准,来不及片刻分心。人们陷入竞争的怪圈,却忘记最初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