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到的天葬

2014-10-11书云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兀鹫天葬藏族人

书云

铁匠天葬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就出发了。太阳还没有升起,晨雾飘散在江孜的上空,空气中有股清新的味道。我来到了小山顶上。

这里离天葬台200米,虽然征得死者家人的同意,我还是选择了在这么远的地方观看,就是为了不惊扰死者的灵魂,同时也表明我对死者以及当地习俗应有的尊重。

天葬台高度适宜,我所在的地方则视野开阔,四周都是连绵起伏的小山。平措已经告诉过我,在这种地方燃起桑烟,兀鹫(wù jiù)很容易看到。

天葬场有两间简陋的小屋,还有一座用又大又平的石头砌成的半圆形台子。除此之外,整个天葬场空荡荡的,我能看到唯一的一点色彩是一个喇嘛的紫红色袍子,他就坐在其中一间小屋里冥想。听说喇嘛们经常选这样的地方来修行,天葬台能帮助他们克服恐惧,领悟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天色开始发亮时,死者的遗体运到了。两个男人抬着,另有两个跟在后面。他们把遗体放在地上,绕行了三圈,然后就到一间小屋里去休息,喝茶,喝青稞酒,聊天。大约过了30分钟,他们从小屋里走了出来。其中一人点燃了一堆柏枝和糌粑(zān bā),浓烟远远飘散出去。平措也拿出了他的工具:好像有一把刀,还有锤子等工具。

死者脸朝下俯在地上,平措开始动手,把遗体分成块,递给另外一个人。那人则把它们放在石头上,用锤子捣碎。他们有条不紊(wěn)地工作着,是那样平静,丝毫没有传说中那样恐怖,这只不过是一种对尸体的独特处理方式。

突然,我听到有歌声传来,轻快嘹亮,极富节奏。我四处张望,寻找声音的源头。天葬场上的人都背对着我,但歌声肯定从那里传来。这时,一个人转过身来。我立刻明白,是他们在唱!他们唱得兴高采烈,就好像在收庄稼,在盖房子,在修路。在外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面对死者,怎么能引吭高歌呢?转念一想,对他们来说,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只不过是灵魂和肉体的一次分离。他们现在所做的,正是帮助灵魂走上转世之路。就像格勒博士告诉我的,全世界可能只有藏族对死亡是如此超脱,没有丝毫畏惧。

他们停手之后,我听见平措大声呼唤:“来——来——”他抬头望向天空,低沉的声音在空气里回荡。所有人都仰望天空,盼着兀鹫出现。20分钟过去,没有兀鹫出现。平措告诉过我,兀鹫有时要过好长时间才来,这要看天气和风向。他再次呼唤的时候,一只兀鹫出现了,它绕着天葬场盘旋了几圈,伸腿落了下来。

喜马拉雅兀鹫是亚洲最大也是最凶猛的鹫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生活在了这片世界最高的高原,在岩石上筑巢。它们的身长超过一米,双翼展开一般达两三米之宽,飞翔时羽毛展开成一条直线,没有弧度,显得刚毅、傲慢。因为这种鹫类能够帮助多数藏族人完成此生最后的旅程,把他们的肉体和灵魂一同带到天国,所以藏族人把它们视为神鹰。

就在我观察第一只兀鹫时,二三十只兀鹫突然从天而降。它们矩形的翅膀在天空中舒展着,从容不迫,然而瞬间它们就落到天葬台上,几分钟过去,就已经把骨肉一扫而光。平措和其他几个人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神情。平措告诉我,如果兀鹫很快把尸体吃得一干二净,亡灵的转世也会很迅速。

我从望远镜里看到,平措收拾好他的工具,和其他人一起离开了天葬台。兀鹫仍然留在山坡上,来回转悠。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它们拍拍翅膀飞了起来,越飞越远,消失在天际。死者的灵魂是不是也被它们带走了呢?

从天葬台往回走的路上,我赶上了平措,并向他致谢,是平措让我对生死有了新的认识。死亡不足为惧,而且是一种善举。平措告诉我:“施舍是藏族人的天性,无论生死。兀鹫只吃死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尸体埋葬或者火葬,兀鹫就会饿肚子,那就太残忍了。”

藏族人就是这样,一生身体力行,直到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兀鹫,从而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施舍。

(田龙华选自《西藏一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兀鹫天葬藏族人
地球流行“天葬”
无人机:小兀鹫的特殊妈妈
天葬台
拍天葬?别说我没提醒你!
兀鹫也会化妆?
胡兀鹫
西藏天葬源流考——兼论天葬师角色歧视的缘起
藏族人为何能适应缺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