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应从诵读开始
2014-10-11沈建忠
沈建忠
摘要:提高学生古诗词欣赏水平和背诵默写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这能使学生们在与诗人的交流碰撞中领悟课文的深层意蕴,理解着诗人也理解着自身,从而获得完全属于自己的审美意向和人生感悟。本文就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诵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76-1一、诵读古诗文,培养阅读能力
1.形式多样地读
诵读古诗文时,可老师范读,可播放录音,可学生齐读和个性化朗读,可以赛读,可以举办诗歌专题朗诵会等等。特别是举办专题朗诵会,可以放在学习了一定量的诗词后进行,全面激发学生热爱诗歌、朗诵诗歌的兴趣。或分小组或分班级进行比赛,可自选主题,如朗诵某一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专门朗诵某一位诗人的诗歌,或按主题朗读……这同时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整合”目标。
2.逐步深入地读
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在教授《天净沙 秋思》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画出来。经过学生的联想和手画,一幅幅带着学生对词句理解和想象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在此基础上,我添加了FLASH动画,“在萧瑟的秋风中,一片落叶飘零而下”,渲染了秋的悲凉;其中还添加了音频文件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之乐学,又使枯燥的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易懂。如此铺垫之后,学生自然而然能品味出诗歌的优美意境,也会更喜欢我国的古代诗歌。
3.充满趣味地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如教读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李清照写这首词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这首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得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消魂等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古诗文阅读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学生诵读的期待性和积极性。
二、用多媒体手段去诠释诗词的“声、色”艺术
诗词的内涵可以用音乐去诠释,也可以用画面去诠释。苏轼曾赞王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并非王维如此。许多优秀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中的佳词丽句,更是诗人的匠心独运。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黄鹂鸣翠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名句,无一不是诗画合一的佳句。在整堂古诗词吟诵课中,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将音乐和图面贯穿始终。平时注意搜集一些能反映诗词作者情感、诗歌内容的精彩画面,并配以合适吟诵旋律的音乐,做成幻灯片,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在教授《天净沙.秋思》这首小曲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选择了一幅“夕阳西下”时刻的画面,其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种景物。尤其是一个“断肠人”骑着一匹瘦马,急匆匆地走在古道上,任西风吹打而神情黯然的剪影,以此来表达游子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痛苦。音乐老师又把一首幽幽的古琴曲和乌鸦嘶哑的叫声加以合成,把有形的自然之物和无形的、抽象的苦怨忧伤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诠释了“断肠”二字的深意,受到较为震撼的效果。
三、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