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友善用脑”理念提高美术课结尾的有效性
2014-10-11陶雅萍
陶雅萍
摘要:美术教学中,课堂结尾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友善用脑”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运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美术课的结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友善用脑”;小学美术;课堂结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38-1一、目前小学美术课结尾现状与问题分析
1.重视导入,忽略结尾。当前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重视导入,忽视对结尾的设计,从而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即使有的有结尾环节,也仅仅是停留在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评价上,过于形式主义,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2.形式单调,语言平淡。有的教师认为课堂结尾微不足道,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习惯于单一的作业讲评分析,或采用简单的问答式的结尾方法。这种结束方式形式单调、内容空洞、语言平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时间紧迫,草草收场。美术教学中有的课难度大,时间紧,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具有创意的作品,与此同时,还要不时地停下来整顿纪律。有时一堂课快结束了,很多学生还没完成作品,即便教师精心设计了精彩的结尾,也无用武之地。到最后迫于无奈,只能草草收场。
二、提高小学美术课结尾有效性的要求
建构性。建构主义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都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多元性。在课堂结尾的作品评价中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等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适时适宜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对作品的评价,学生聆听老师的点评,能有效地强化对作品的理解。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如果教师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结尾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丰富性就会被扼杀殆尽,学生丰富的发展过程也就成了没有生机的流程。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统一,才能为学生营造出富有人文关怀的美术教育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友善用脑”理念下提高小学美术课结尾有效性的策略
1.巧妙解决时间安排问题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时候即使教学计划设计精彩、合理,但在具体实施中也有可能因为各种问题导致课堂过程不完整。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而不在于教师是否把他认为该讲的东西讲完。在“友善用脑”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让学生在一片轻松、愉悦、积极、乐观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面对教学任务相对较重的课,切不可为了课堂形式而轻了实质。我们不妨采用“借课”的形式展开教学,即提前跟任课教师协调好,将下次课挪到前面来上。
2.“友善用脑”理念下提高小学美术课结尾有效性的方式
(1)冥想让课堂动静结合,为思维导图做铺垫。教师往往在课中详细地教授学生创作的方法、步骤,却在最后只关注到学生完成的作品。一节美术课的效果确实需要作品的呈现来做判断,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创作方法持久的掌握。在“友善用脑”理念下,让学生保持最放松的姿势,伴随轻柔舒缓的轻音乐,随着老师语言的引导对创作方法、步骤进行梳理,让学生在静态中整理、消化和储备课堂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并用思维导图在作业纸的反面强化思维。
(2)实施多种感官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感受效果,将不同感官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不仅变换了学习的方式,整合了信息接收的功能,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譬如,在《奇怪的梦》一课中,我通过指导学生设计梦的“神奇”,通过轻音乐让孩子冥想故事情节,再让他们手拿自己精心设计的画面,有声有色地把里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多数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精彩的情节,还会情不自禁地鼓掌。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很好地进行构思方面的交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3)创设友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友善用脑”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还要给课堂创设友善的情境。如第五册《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一课,将学生作品以“手提袋拍卖会”的形式进行展评,以手中的“代金券”征得设计者的同意后进行交换,同时看中同一作品则以评价好坏定胜负。对于留下的作品,师生共同指出需要改进之处,教师则以激励评价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另类点评”,以自己的“代金券”拍下作品。学生在完成作品后,特别希望别人能赞赏、肯定自己的作品。创设情境以“拍卖会”的形式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可以让卖出作品的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买到作品的学生体会到对他人作品进行点评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结尾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更爱上美术课。
(4)适时设置教学悬念,激起学生的期盼和想象。有一次下课时我告诉学生们:今天回家后找一些装糖果的空瓶子、不用的扣子、各色毛线、花布、各种颜色的豆子,下节美术课用,这时同学们非常好奇地问:老师要这些东西干什么?这时我便故做神秘地说:这是个秘密,不告诉你们,等下节课把准备好的东西拿来你们就知道了。一堂课,有“疑”有“悬念”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带着好奇的心学生会积极去准备这些东西,因为他们很想知道老师会让他们用这些东西干什么,而且会急切地盼望这节课的到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