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合伙人为梦想打工
2014-10-11任忠君严薇熊希
任忠君+严薇+熊希
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其中有1%左右的人选择了创业。一年有超过70万“90后”投身创业,很难想像10年后的中国商业社会会因为他们发生怎样的变化。
“90后海归”放弃2万元月薪卖果汁,“90后”在校生带小伙伴卖手抓饼……当这样的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60后”、“70后”创业时代的商业价值、商业思维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更依赖同伴、更理想主义、更追求平等……这是“90后”创业者的显著特征。而这些特征落实到具体的创业行为上,则表现为合伙创业。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合伙创业?这群与众不同的创业者,又在寻求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对于“90后”创业者来说,年轻是他们最大的资本,但年轻并不意味着他们冲动、不理性、缺乏想法和手段。在采访了20位重庆“90后”创业者后,记者发现,正是他们对理想的执着、对合伙人的信任,成就了他们的合伙事业。
理想主义创业不为赚钱只为快乐
理解“90后”创业,首先需要理解他们创业的初衷。而“为了理想”,成为20位受访“90后”创业者最核心的特征——有16位坦言,当初创业是为了实现理想。
“当初决定开一家国际象棋馆时,我们只是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为了让自己得到快乐,赚钱其实是次要。”“90后”创业者陈翔告诉记者,他大三时跟另外两位“90后”棋友在观音桥商圈合伙创办了一家国际象棋培训社,至今已经营快4年了。“我们创业的终极目标就是将国际象棋发扬光大,为国际象棋爱好者创造一个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平台。”其中一位合伙人告诉记者。
同样为了理想创业的,还有重庆逼格帮创意情趣店店主李梦和她的“90后”合伙人。“大多数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待情趣用品,我们其实就想转变一下大家的观念,情趣用品也可以阳光、有创意,购买情趣用品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李梦说。
依赖同伴相信善意相待能换共赢
“90后”创业少有单枪匹马作战的,他们更强调协同与合作的重要,也更依赖同伴。尽管商报记者在选择20位“90后”创业者作为采访对象时,并未将合伙创业列为选择条件,但在采访结束后却发现,这20位创业者都有自己的创业合伙人。
廖政如今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任职,早在20岁时,他就与同为“90后”的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吃店。
“我从没想过要独自创业。合伙人的加入不仅可以填补自己思维上的漏洞,也可以分担风险,而且在面对困难时,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和解决。”廖政告诉记者,尽管他们的小吃店只开了一年,但如果再遇到合适的创业项目,同样会找合伙人一起操作。
在调查中,“创业更有动力”、“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业务发展更快”、“个人能力不足,前期资金不够”……都成为20位“90后”创业者选择合伙创业的理由。
如果合伙人之间有分歧,会如何处理?“只要彼此善意相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最终能获得共赢,当下吃点亏又算什么?”陈翔说。
如果合伙创业一年未见成效是否会考虑散伙?当这一问题抛给20位创业者后,有七成给出的答案是:不会放弃,但会思考原因。
追求平等全靠口头承诺不签合同
大多数“90后”创业者身上都存在明显的时代烙印,他们更追求平等、民主,更强调情感上的认同。
受采访的20位“90后”创业者中,有14位在合伙创业初期未签任何协议和合同,涉及到创业的具体规划、操作、目标和利益分配,全靠彼此间的口头承诺。
“从无意中聊到这个创业项目,到最后真正付诸实践,我们之间没有签订过任何书面协议、合同之类的文本,都是口头约定。”“90后”创业者、菜小二网上水果超市创始人姜军说。
去年年初,还是重庆邮电大学在校学生的姜军,与同学王健乐一起创办了一家专做校园水果配送的电商网站。“比如涉及到前期投入,我们会记账,约定开支由两个人平摊,两人说好了执行就行了。大家一起创业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正儿八经地签个什么来彼此约束。”王健乐说。
李梦也认为,生意本来就不大,账目也比较清楚,不需要额外签订合同,“大家口头说好了就行”。
不愁资金创业成本大多来自父母
在“90后”创业者中,并不缺少白手起家的经典案例,但对于多数“90后”创业者而言,在背后支撑其理想的往往是父母。在受访的20位“90后”创业者中,有12位表示,创业启动资金来自自己或合伙人的父母。
“晓琪跟我讲她要开自主服装品牌店时,我震惊了。但在震惊之余,我看到了小孩的成长、成熟。作为父母,我觉得我们有义务在小孩创业初期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90后”创业者徐晓琪的母亲李女士告诉记者,“即使创业失败,钱也没有白花,就当给孩子交学费了”。
徐晓琪出生于1991年,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萌生了开自主品牌服装店的想法。“我和同学从大四开始筹划,前期市场调查、同行业摸底、自主服装顾客满意度调查等前期准备做了一年。”徐晓琪说,当她和合伙人们都觉得可以操作时,就各自向父母借了10万元。在这些启动资金支持下,创业想法很快落到了实处。
“关于启动资金的事情我并没有过多操心。父母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要当我们的天使投资人。”陈翔笑着说。
(何小霞荐自《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