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睡觉来避暑的动物
2014-10-11梁露斯
梁露斯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通过吹风扇、空调和游泳等方式,来抵挡高温的袭击,那动物是怎样度夏的呢?有的动物会通过“睡觉”来避暑。专家将动物这种通过“睡觉”来避暑的行为,称为“夏眠”,也叫“夏蛰”。它与冬眠一样,是某些动物在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下,为了生存而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作出的一种自然反应。哪些动物会夏眠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会夏眠的动物吧,它们都拥有奇特的本领呐!
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红树林沼泽内,居住着许多会爬树的红树鳉鱼。这些体长约有7.6厘米的小家伙,是溪鳉科的小型热带鱼。每年夏天,当红树林的沼泽陷入枯竭的时候,红树鳉鱼就蜷曲自己的头部,使尾部弹跳起来,成群结队地离开水里。离开水的红树鳉鱼会临时改变自己的生理结构,用皮肤来呼吸,用腮来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它们首尾相连地爬到沼泽的红树上,躲进那些被昆虫啃食过的树缝中,美美地睡上两个多月,以此来度过炎热和干旱的季节。
在非洲的一些浅湖里,藏着许多可以用肺呼吸的鱼——肺鱼。它们的体长约有100厘米,是一种淡水鱼。当浅湖的水被烈日蒸干,肺鱼便会钻进烂泥里面,蜷曲自己的身体,用皮肤分泌黏液,使四周的泥土变硬,然后用嘴巴凿开一个小洞,通过小洞,用肺来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在泥洞中,肺鱼可以不吃不喝地睡上几个月,等到雨季来临的时候,又会生龙活虎地回到浅湖里生活。
我们熟悉的泥鳅也有特别的本领呐!它们爱呆在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不仅可以用腮和皮肤呼吸,而且还能用肠子呼吸。每当河水干枯或者水底缺氧时,泥鳅会先跃出水面,用口吞下大量的空气,然后缓缓下潜到泥土中,用肠子来呼吸,用肛门排出废气,用皮肤分泌粘液,使身体保持滑腻,进入不吃不喝的睡眠状态。
海参是一种体长约有10到20厘米,身体呈圆筒状,全身长满肉刺的棘皮动物。它们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靠皮肤、管足和呼吸树来进行呼吸。当离开海水或者生长的环境受到污染后,海参体内会产生一种自溶酶,让自己在6到7个小时内,溶解成一摊液体,消失得无影无踪。每年夏天,当上层海水的温度达到20℃的时候,海底的浮游生物都会浮到海面上觅食和繁殖,而留在海底的海参,因为找不到食物,就只能灰溜溜地转移到岩礁暗处,背面朝下地潜藏在石底。它们将整个身体萎缩变硬成一个刺球,不吃不动地睡上三四个月,等到秋天过后,才醒过来继续活动。
在我国新疆伊犁霍城县境内,居住着许多不会游泳的龟。它们的体长约13到25厘米,头部和四肢都是黄色的,每肢只长有四爪,而且指、趾之间没有蹼,终生只能在陆地生活。它们就是四爪陆龟,也叫草原龟、旱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之一。旱龟的性情比较温顺胆小,一旦遇到敌人,就会立刻把头和四肢缩进甲壳内。它们的甲壳除了具有防御功能外,还有防止体液蒸发、调节体温等作用。旱龟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不同而改变,因此,酷暑和寒冬都会威胁它的生命。每年夏天和冬天,四爪陆龟都要躲藏在深达2米的洞穴中睡觉,只有在春天和秋天,它们才会出洞觅食、择偶、产卵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