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新民教授从湿热论治小儿咳嗽经验

2014-10-11冯转红李新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6期

冯转红 李新民

摘要:咳嗽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风寒、风热、痰湿、痰热证型多见,业师李新民教授在临床上从湿热辨证治疗小儿咳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治疗此型咳嗽时业师重视清热利湿、芳香化湿,顺应小儿生理特点,气机条畅,湿热之邪祛除,咳嗽自然治愈。

关键词:小儿湿热咳嗽;清热利湿;芳香化湿;李新民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05-02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对于肃清呼吸道分泌物和无害因子有积极作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若咳与嗽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正如《幼幼集成·咳嗽证治》[1]中指出:“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而在临床上痰声每多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中医论治咳嗽,或从风寒、风热立论,或从痰湿、痰热立论,或从气虚、阴虚立论,业师李新民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精于辨证,用药少而精且疗效高,经验丰富,其发现小儿湿热咳嗽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李老师认为小儿湿热咳嗽的外因为感受湿热之邪,内因重点则在脾胃,脾胃功能失健,不仅内湿易生,外湿也易入侵。诚如章虚谷所注:“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招,故湿热之邪,虽使外受,终归脾胃也”。内外条件最终导致湿热之邪产生,从而影响肺的宣肃功能,肺失清肃上逆而致咳嗽。

1感受湿热之邪

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湿温者,长夏初起,湿中生热,即暑病偏于湿者也。”王孟英《湿热经纬》云:“既受湿又感暑也,即是湿温,亦有湿邪久伏而化热者。”在夏季,气候潮湿,空气湿度大,暑热下逼,地湿上腾,湿热交蒸,人处气交当中,易感湿热之邪,而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加之小儿冷暖不知自调,或家长护养失宜,更易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中焦,阻碍气机,或熏灼肺金,使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咳。

2脾胃功能失健

小儿“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而小儿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时小儿脾胃的功能状态与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往往不相适应,这就对小儿喂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家长过分溺爱,片面追求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肥甘厚味,常不绝口,容易加重脾胃负担,脾胃运化腐熟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聚;小儿胃强脾弱,胃强则饮食不知自节,过食辛热香燥生冷瓜果,脾弱则运化不及,水湿内停,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湿邪易于从阳化热,湿热犯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咳。另外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失健运,母病及子,从而导致肺的宣降功能失常而致咳嗽。

3治疗不当

小儿患痰湿之疾时,有的医者过于使用温燥之品,重浊缠绵的痰湿之邪尚未祛除,而热邪又生,最终形成湿热交结,难解难分,熏灼肺金,肺失清肃,则咳嗽难平。[2]另外,在某些西医医院抗生素的滥用、大量的静脉滴注治疗等均易使痰浊内生,继而湿蕴化热而成湿热。[3]湿热熏灼肺金,肺失宣肃而致咳嗽。

4典型案例

摘要:咳嗽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风寒、风热、痰湿、痰热证型多见,业师李新民教授在临床上从湿热辨证治疗小儿咳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治疗此型咳嗽时业师重视清热利湿、芳香化湿,顺应小儿生理特点,气机条畅,湿热之邪祛除,咳嗽自然治愈。

关键词:小儿湿热咳嗽;清热利湿;芳香化湿;李新民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05-02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对于肃清呼吸道分泌物和无害因子有积极作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若咳与嗽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正如《幼幼集成·咳嗽证治》[1]中指出:“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而在临床上痰声每多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中医论治咳嗽,或从风寒、风热立论,或从痰湿、痰热立论,或从气虚、阴虚立论,业师李新民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精于辨证,用药少而精且疗效高,经验丰富,其发现小儿湿热咳嗽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李老师认为小儿湿热咳嗽的外因为感受湿热之邪,内因重点则在脾胃,脾胃功能失健,不仅内湿易生,外湿也易入侵。诚如章虚谷所注:“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招,故湿热之邪,虽使外受,终归脾胃也”。内外条件最终导致湿热之邪产生,从而影响肺的宣肃功能,肺失清肃上逆而致咳嗽。

1感受湿热之邪

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湿温者,长夏初起,湿中生热,即暑病偏于湿者也。”王孟英《湿热经纬》云:“既受湿又感暑也,即是湿温,亦有湿邪久伏而化热者。”在夏季,气候潮湿,空气湿度大,暑热下逼,地湿上腾,湿热交蒸,人处气交当中,易感湿热之邪,而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加之小儿冷暖不知自调,或家长护养失宜,更易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中焦,阻碍气机,或熏灼肺金,使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咳。

2脾胃功能失健

小儿“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而小儿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时小儿脾胃的功能状态与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往往不相适应,这就对小儿喂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家长过分溺爱,片面追求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肥甘厚味,常不绝口,容易加重脾胃负担,脾胃运化腐熟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聚;小儿胃强脾弱,胃强则饮食不知自节,过食辛热香燥生冷瓜果,脾弱则运化不及,水湿内停,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湿邪易于从阳化热,湿热犯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咳。另外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失健运,母病及子,从而导致肺的宣降功能失常而致咳嗽。

3治疗不当

小儿患痰湿之疾时,有的医者过于使用温燥之品,重浊缠绵的痰湿之邪尚未祛除,而热邪又生,最终形成湿热交结,难解难分,熏灼肺金,肺失清肃,则咳嗽难平。[2]另外,在某些西医医院抗生素的滥用、大量的静脉滴注治疗等均易使痰浊内生,继而湿蕴化热而成湿热。[3]湿热熏灼肺金,肺失宣肃而致咳嗽。

4典型案例

摘要:咳嗽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风寒、风热、痰湿、痰热证型多见,业师李新民教授在临床上从湿热辨证治疗小儿咳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治疗此型咳嗽时业师重视清热利湿、芳香化湿,顺应小儿生理特点,气机条畅,湿热之邪祛除,咳嗽自然治愈。

关键词:小儿湿热咳嗽;清热利湿;芳香化湿;李新民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6-0005-02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对于肃清呼吸道分泌物和无害因子有积极作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若咳与嗽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正如《幼幼集成·咳嗽证治》[1]中指出:“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而在临床上痰声每多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中医论治咳嗽,或从风寒、风热立论,或从痰湿、痰热立论,或从气虚、阴虚立论,业师李新民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精于辨证,用药少而精且疗效高,经验丰富,其发现小儿湿热咳嗽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李老师认为小儿湿热咳嗽的外因为感受湿热之邪,内因重点则在脾胃,脾胃功能失健,不仅内湿易生,外湿也易入侵。诚如章虚谷所注:“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招,故湿热之邪,虽使外受,终归脾胃也”。内外条件最终导致湿热之邪产生,从而影响肺的宣肃功能,肺失清肃上逆而致咳嗽。

1感受湿热之邪

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湿温者,长夏初起,湿中生热,即暑病偏于湿者也。”王孟英《湿热经纬》云:“既受湿又感暑也,即是湿温,亦有湿邪久伏而化热者。”在夏季,气候潮湿,空气湿度大,暑热下逼,地湿上腾,湿热交蒸,人处气交当中,易感湿热之邪,而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加之小儿冷暖不知自调,或家长护养失宜,更易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结中焦,阻碍气机,或熏灼肺金,使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咳。

2脾胃功能失健

小儿“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而小儿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时小儿脾胃的功能状态与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往往不相适应,这就对小儿喂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家长过分溺爱,片面追求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肥甘厚味,常不绝口,容易加重脾胃负担,脾胃运化腐熟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停聚;小儿胃强脾弱,胃强则饮食不知自节,过食辛热香燥生冷瓜果,脾弱则运化不及,水湿内停,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湿邪易于从阳化热,湿热犯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咳。另外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失健运,母病及子,从而导致肺的宣降功能失常而致咳嗽。

3治疗不当

小儿患痰湿之疾时,有的医者过于使用温燥之品,重浊缠绵的痰湿之邪尚未祛除,而热邪又生,最终形成湿热交结,难解难分,熏灼肺金,肺失清肃,则咳嗽难平。[2]另外,在某些西医医院抗生素的滥用、大量的静脉滴注治疗等均易使痰浊内生,继而湿蕴化热而成湿热。[3]湿热熏灼肺金,肺失宣肃而致咳嗽。

4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