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呼吁“关爱抗战老兵”

2014-10-10

祖国 2014年17期
关键词:优抚道义老兵

《光明日报》:

优抚抗战老兵彰显国家历史责任

优抚抗战老兵,是提醒人们不能忘却历史。只有记住历史,方能凝聚共识、方知责任之重。苦难兴邦,抗战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抗战的胜利是无数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就的。关键时刻,他们舍生取义,危亡关头,他们慷慨赴死。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为独立和自由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最大的代价莫过于那些牺牲、负伤的将士。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凋零,背后是无数的父母、妻儿承受的悲痛,是无数个中国家庭的破碎换来的国不亡、山河在!

一个国家怎样对待为自己浴血奋战的保卫者,体现这个国家的历史责任与道义良心。抚恤英烈、优待遗族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奖赏为国而死的将士,善待其孤儿寡妻的制度古已有之,历代文献均有优抚制度与实践的记载。近代以来,中国的优抚观念逐渐从“朝廷恩赏”向“政府义务”转变,优抚被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的范畴,明确成为国家的一项责任。抗战军兴,政府为抚慰伤亡官兵,安置伤残军人、优待军属遗族,对优抚机构进行了调整与充实,为凝聚军心民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国老兵网:

关怀抗战老兵 让英雄老有所依

从民间到政府,对于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关注与日俱增。时光匆匆,岁月易逝。善待老兵,除了拿出诚意,更需先做到“及时”二字。

老兵离世的速度正在加快。对于曾经参与过抗日战争的国民党老兵,无论国家还是社会的关照,都不应该含糊。优抚每一位被遗忘过的老兵,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历史责任,更是一种民族道义。反过来,政府对待老兵迟至的抚恤,所慰藉的也绝非这群日渐凋零的老兵们的内心,而是整个民族的心灵。

尊重历史,首先铭记历史、还原历史;善待国民党抗战老兵,首先尊重他们抗战的事实。从1937年到现在已过去77年,老兵们最年轻的也有87岁,最大的已超过100岁。这些老兵普遍年事已高,生活困难,如果再不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或将在孤独痛苦中离去。有的地方已经向社会发起“寻找当年抗战老兵”活动,并提供每一定数量的困难救助,这是善举,也是本分。这样的工作离不了媒体参与、社会组织推动,更需要政府加快行动,形成更周密的制度化安排。

每个抗日男儿都是英雄。记住国耻国难,记住抗战的惨烈,也记住英雄的血泪。今天,我们国家日趋富强,让每个健在的老兵都有安稳的晚年,是不容推卸的道义和责任。

《中青报》:

摒弃对抗是纪念抗战最好的方式

战争只是让社会重回和平安定的手段。只有抛弃“成王败寇”的狭隘观念,才能让我们避免成为战争与仇恨的奴隶,使人们更加团结,共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美国南北战争的例子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北军将士想要欢呼庆祝胜利,格兰特将军下令阻止,并说出那句掷地有声的名句:战争已经结束,叛乱者重新变回我们的同胞。受降时,北军向投降的南军以军礼致敬,从枪放下至行军途中敬礼,礼数丝毫不缺。南军也在走近北军时作出同样的动作,以礼回礼。

美国之所以能在内战之后迅速弥合战争伤口,实现南北融合,不能说与他们对战争的处理方式无关。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政治分歧可能导致内战等极端对立事件,但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本民族的团结,尊重历史、握手言和是时代的需要。纪念为战争牺牲的革命先烈,是为了让我们怀着真挚的感情,珍惜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而社会和平的社会基础,是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包容与和睦,而不是排斥和敌对。

这次民政部将很多国军烈士列入抗战英烈名录,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不同党派的包容之心,更重要的是,这是对战时对抗思维的摒弃。这一举措也告诉我们,纪念战争的最好方式不是激发仇恨,而是弘扬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本刊记者靳义翠编辑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抚道义老兵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新形势下优抚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优抚安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优抚制度
中国优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