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夜北京
2014-10-10
对最初的人类而言,黑夜意味着寒冷的侵袭、饥饿的困扰和猛兽的威胁。火的发明使人类开始摆脱对黑夜的恐惧。人类用火取暖、烤制熟食、驱赶野兽,提高了生存能力。火的发明对于人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延长了人类的活动时间,于是人类就有了夜生活。人类夜生活的雏形是原始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夜生活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开端。
北京的夜生活并不是简单的大排档加酒吧,它是一种北京独有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北京人称北京的夜生活为刷夜。不过,刷夜不能被称为休闲方式,因为刷夜可是个体力活,没有健康的身体则可能被刷到医院。所谓刷夜就是整夜的不睡觉,可能是整夜在酒吧买醉,也可能只是随着摇滚乐跳一晚上,或者只是在某个公园与发小彻夜长谈……刷夜没有固定的方式,甚至没有固定的内容,它只是不愿就那样让北京的夜色轻易消逝。刷夜是北京人对生活,或者说对时光的叛逆,在夜色中用各种方式去感受,去寻找自己都不知道的自我。
将时光倒退三四十年,刷夜当时是北京混混小青年常说的话,这些小混混也就是王朔小说中的那些雅皮士。在北京这座城市,太老实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太老实意味着无趣、无聊,这座城市不仅仅如大多数人所看到的那样庄严、神圣,它还是一座有趣的城市。那些雅皮士在大排档、ktv、酒吧,或者深夜的公园中刷夜,他们大闹、大笑,将一切合理的、墨守成规的、按部就班的东西都加以嘲弄、开涮 。他们在刷夜中等待黎明到来,等待青春的逝去,只为证明青春的存在。如今,王朔小说中的小混混早已成为了中年大叔,他们不再刷夜,只关心孩子的尿片奶粉,但接过他们枪的80后、90后继续着北京的刷夜事业。刷夜不是一种堕落或者沉迷,也不是所谓的“迷茫的一代”,或者其他什么的标签,它只是这座城市生活的另一面,另一种方式而已。
北京刷夜的主力人群分为两种,一种是北京本地白领。北京人有一种豁达的、乐观的性格,把什么都不当一回事,但在白天的工作中,你不会感受到北京本地白领这种性格。白天工作中的北京男人们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女人们穿着套裙,化着职业妆,大家礼貌地交往,商业化地微笑,认真负责地工作……你看不出来任何不同。然而,到了夜晚,北京人这种豁达的性格才真正出现。北京白领大多数时候在周末刷夜,他们在夜色中互相开着玩笑,不时蹦出一些京味儿十足的粗话,他们嘲笑工作,嘲笑上级,嘲笑自己,嘲笑一切能够与不能够嘲笑的事物,把一切都不当回事……当夜色离去,周一的地铁开动时,他们又变成了那个认真工作的小齿轮。
北京刷夜的第二大群体,也是北京特有的庞大群体——文艺青年。不算北京各大艺术院校培养的文艺青年,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的文艺青年都数不胜数。普通人与文艺青年是有着差异的,就像地球人与火星人一般。如果说北京本地白领是偶尔刷夜,那么文艺青年则是偶尔不刷夜。文艺青年们在北京的深夜大声谈论他们的梦想,咒骂一切看不顺眼的社会现象……那么,白天文艺青年在干什么?睡觉。
除了北京本地白领与文艺青年之外,北京还有着各类刷夜人群,如高官、商人、民间艺人、独立思想家、艺术家、影星等,每个群体都有着各自的圈子,每个圈都有着自己的刷夜方式。无论刷夜的人群有何不同,能够一起刷夜的必然是最好的朋友,只因为刷夜会让同伴看到真实的自己,有些放浪,有些脆弱的自己。
其实,刷夜,只不过是这座城市的成人游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