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下全景摄影之旅

2014-10-09马西奥·卡布拉

摄影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水底闪光灯鱼群

在水下拍全景,听起来似乎很酷很自由,真下到水中之后,摄影师要面对的却是潜水、拍摄乃至后期接片等多方面的多重技术考验。本期,让我们跟随巴西著名水下全景摄影师马西奥·卡布拉,领略水下世界的美妙,以及水下全景摄影的秘笈。

拍摄水下全景

我从事水下全景的拍摄是受到Richard Chesher的影响。他是一个来自南太平洋中心新喀里多尼亚岛(Nouvelle-Calédonie)的摄影师。他拍摄了许多水下全景,让我对水下世界充满了渴望。

新喀里多尼亚是潜水胜地,那里有五颜六色的珊瑚和各种浅水层的鱼群。这里水不深,水下光线充足,不用背着氧气瓶潜水太深,也不必使用水下闪光灯进行拍摄。水下变幻莫测的光线以及琳琅满目的珊瑚都让潜水摄影变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当下潜到10英尺(1英尺约为30.48厘米)以下时,摄影者能看到很多水下生物,包括快速移动的鱼群等。所以,水下10~30英尺成为潜水摄影最佳深度。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光线都和水面以上大不相同,尤其是暖色调的光线。

2010年,我开始拍摄巴西热带森林中的水下全景。这里的湖水不深,我甚至可以带一个三脚架潜水,在水底支起这个三脚架,拍摄精度更高的水下全景。但我要说的是,在水下使用三脚架拍摄全景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在拿起脚架拍摄补地的画面时候,水里会浮上来许多悬浮物。

拍摄潜水全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点就是你遇到的每个拍摄场景都会充满新的可能性,事先再多的准备有时也会猝不及防。另外,水下的景物由于水流的影响,会对后期拼接造成很大干扰,水下的对焦和测光也与水上不同,这与相机和镜头远离景物有关,相信有过潜水经历的读者会有体会。这时,超焦距点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拍摄进行手工校正。

由于水下全景拍摄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款软件能够保证100%的成功率,也没有任何相关的完美解决方案。许多前期的工作只有摄影师自己去做。正是由于这种很强的自主性,目前为止,鲜有人能够拍摄水下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全景照片,因为高精度高分辨率意味着要采用矩阵全景的方式在水下拍摄,更富有挑战性。

拍摄水下全景的一个比较廉价的方式是利用GoPro运动型相机和独脚架。这是一个廉价并且轻便的解决方案。更有甚者,有人将6台GoPro相机组成一个立方体相机,可以完成水底全景的一次性拍摄。使用GoPro拍摄水底全景的问题在于,它不能像单反那样得到高素质的画面,也不能输出RAW格式文件。而且GoPro相机在暗光环境下噪点很高,尽管它很轻很便携,但带着它潜入深海会让你得到令人讨厌的画面。如果预算不是问题,那么单反相机毫无疑问是更优选择。谷歌有一个水下“街景”拍摄计划,就是使用三到四台单反相机,配合圆周鱼眼镜拍摄水下全景。这种拍摄设备是一个庞然大物,非常沉,自己会配备一个螺旋桨。

我在二者之间做了折衷,采用一台佳能 EOS-5D和8-15mm的鱼眼镜头,并配备一个Ikelite牌水下防水套装进行拍摄。带着单反下水拍摄的问题是,带着很大防水罩的单反相机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无法保证节点的准确性。假如在水底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这样一个大大的外壳也很难与全景云台适配。为此,我不得不专门设计了水下全景云台,能够胜任三脚架及独脚架的拍摄场景。

拍摄的工作流程和在水上拍摄基本类似。我通常先进行环拍,然后拍摄天和地。在水下旋转拍摄时,要靠个人水性来保证节点的位置。在水上,可以环拍6张得到一张全景,而在水下,由于拍摄条件不理想,各种水生物在画面当中游动,有些还会遮挡镜头,我不得不拍摄大量的图片以便后期合成。而且后期拼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也要求我前期必须多拍,给后期制作以更大的空间。通常我会采用HDR技术来恢复前景的色彩,增加前景的对比度。

我之前是拍摄风光的摄影师,因此在全景摄影的领域内,我将很多风光摄影的技法都移植了过来。

我没有固定的处理流程,每一个画面都会经过精雕细琢,但有很多原则性的处理技巧和模式化的步骤可以和读者分享。

首先,对于得到的RAW文件,我会采用Adobe Camera Raw工具进行解码。通过手动调节,得到3组曝光量不同的照片(即在RAW解码时,人为采用3组曝光参数—译者注)。以此得到一个HDR文件。在Photomatix或者HDR Efex Pro中进行通道映射能够得到处理后的JPG或者Tiff文件,这样的图片在色彩和对比度方面都会有很明显的提升,但并不是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要经过HDR。HDR后的画面需要和原画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合,才会变得比较自然、真实。

之后,我会用蒙板调节局部对比度,采用PTGui和AutoPano进行照片拼接。拼接完成后,在Photoshop中进行精细调节。对于水面,我会很谨慎地进行调节,以期最大限度保留水面的层次和过渡。我后期的精力主要花在那些有“后期修饰潜力”的画面局部。我认为,并非所有的图片和细节都要进行后期修饰。

对于全景摄影中补天和补地,我会单独进行拍摄然后通过抽取立方体面片,单独对要修补的区域进行修补。

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画质,越低的感光度(ISO)越是理想,但在一些特殊或极端的场合,我是绝不“吝惜”使用高ISO的。采取高ISO拍摄,在相同的光线条件下能保证更大的景深,而且许多第三方软件能够帮助降低噪点的干扰,例如Noiseware以及Define(在众多降噪软件中,Noiseware执行效率最高,也是最受追捧的降噪滤镜—译者注)。

水下全景摄影的挑战

潜水全景拍摄不但需要拍摄者有良好的摄影基础,对水性和潜水经验也有很高要求,而经验的积累则只能靠日积月累。在水下,光线的传播会受到传播介质—水的影响:水下的景物会变得好像距离相机更近,这会影响到相机的取景和测光;光线的强度会随着距离慢慢衰减,因而在水下只能看到很有限的区域。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光线的衰减,水底的景物会出现失色、对比度很弱;此外,水质的通透也是影响最终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拍摄者来讲,原始图像很可能是这样的:前景很美,远景微微泛蓝,画面毫无层次和锐度可言。

为了得到尽可能清晰的画面,拍摄者必须要距离拍摄对象尽可能近,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尽量避免远端色彩及亮度衰减的现象。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深海,后期对于色彩的修复就是重中之重了。水下的白平衡千变万化,拍摄距离的远近不同,白平衡也会差很多。但如果采用RAW格式拍摄的话,后期进行矫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轻易去碰水底,一旦水底的悬浮物被搅上来,那画面就彻底悲剧了。

测光的时候需要针对远近不同的景物分别测光,进行合适的曝光。不同的距离内,景物的曝光量会差好几挡。另外拍摄者要十分留意水下的洋流,水底的流水会产生晃动,让画面发生畸变。水下的鱼群游动速度很快,推荐采用1/125秒以及更高速的快门进行拍摄。

还有一个十分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背向反射”。当在水下使用闪光灯或者其他可见光源时,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等会出现反光现象。所以,拍摄水下全景最好的地方无疑是洁净度尽可能高的地方。正因如此,许多水下摄影师会放弃使用闪光灯以避免背向反射。即便水下看起来很干净,也不代表万无一失。有许多水中溶解物,人眼几乎不能辨别。鱼眼镜头视角比较广,边缘畸变严重,并且有暗角,在水下使用的时候需要特殊的手段。因此,我在水下的时候倾向于在有别于拍摄方向的地方采用闪光灯,在水下这么做能拍到更远、更丰富的景物。为了尽量减少水面悬浮物的干扰,需要采用更高指数的闪光灯以及更广的广角片。不过对于较大的悬浮颗粒,不得不在后期在photoshop中采用修补工具进行调整。

为了得到一张精彩的水下照片,对于潜水点的选择也很重要。这个点应当有丰富的水下生物,并且在所有的拍摄方向中都应该具有较为戏剧性的表现元素。随着水下拍摄经验的增加,你会逐渐懂得如何在脑海中预览最后的画面。这需要拍摄者不断用心实践。对于天气,最好的情况是在正午阳光普照的条件下进行拍摄。如果水下画面中出现了阴影区,这部分的画面将会变得黯淡无光。

在水下全景方面,我推荐摄影师Richard Chesher,他写出了一份很有趣的教程,教大家如何在浅水区拍摄水下全景,以及如何应对水下拍摄的一些问题。读者可以检索他名字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这个精彩的教程。

Prata溪水中的全景

巴西的欧柳达瓜河(Olho d'Água)是世界上最美的热带河流之一,潺潺流水宛若流动的水晶。这里有50多种热带鱼和丰富的野生动物,比如短吻鳄,水獭和水蟒。我拍的这张全景图片展示了水下自然环境中的和谐之美、平衡之美。在一棵无花果树下,绢毛猴用果实来充饥,不小心将一些无花果散落在水中,成为了水下“捕食者”的盛宴。

跟着水流的方向漂流到欧柳达瓜河河与Prata溪水的交汇处,水下的生物一下子多了起来。数以千计的鱼群,琳琅满目的水底植物一定让你终生难忘!除了数不清的水中生物,交汇处的水流有一种宝石绿的色彩并且晶莹剔透。在短短2千米的水域中有大量物种,各种颜色的鱼群和水底植物。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人如织是好事,但对于拍照恐怕不是,游人过多会惊吓到鱼群,过多的活动也会使水质变得浑浊。我在游人比较少的浅滩拍摄了这张照片,浅滩旁边的无花果树旁是我的拍摄点,这里我可以拍到更多鱼群(鱼群会进食无花果—译者注)。水下靠近树根的地方处在阴影中,我不得不使用水底闪光灯去补光。

拍摄这张图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在不惊扰鱼群的前提下完成拍摄。我采用了比较笨的办法:提前下水,带着相机待了好久。直到鱼群认为我也是一块水下的石头时,最好的拍摄时机就来了。当鱼儿们认为你并不是一个捕食者,它们就会变得十分“友善”。由于浮力的影响,三脚架不好使,我只能每拍完一张,凭感觉转动一下身体。

补天的照片是最后再拍的。我希望补天的照片更加富有戏剧性,所以一直等到鱼群从我头上游过时再拍,这样一来图片就更有看头了。

浅水处的生命

这张全景图片是在刚刚潜入水面的时候拍摄的,深度在20厘米左右。我采用一个独脚架,连接我那巨大的防水外壳。这里水深仅仅45厘米。我选择在一半深度的地方进行拍摄。这样的深度不仅能看到很壮观的鱼群,光线条件也较为理想,而且能够拍出只有在水下才能欣赏到的折射感觉。水很清澈,水生植物和鱼类颜色丰富,画面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尽管水不深,但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可见元素,对水下的部分我还是采用了闪光灯来补光。使用闪光灯能够有效消除水生植物周身的阴影,也能看到隐藏在角落中的鱼儿。需要注意的是,闪光灯最好用双灯,一左一右,这样可以达到无影灯的效果。我凭感觉在水中转动拍摄,为了保证成功率,画面之间重叠度很大。鱼群游动速度快,需要连拍来保证成功率。

拼接时我采用了AutoPano软件,它在处理动体拼接方面十分有优势。去鬼影功能能够帮助用户轻松消除动体造成的拼接失误。

神秘环礁湖

Lagoa Misteriosa在中文中的意思是“神秘的环礁湖”,这种湖会出现在落水湖的最底层,多见于石灰岩聚集的地质结构附近。这里的湖水清澈透明,幽深而神秘,是众多潜水玩家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被认为是巴西境内最深的水下洞穴之一,最大下潜深度可达220米(这一下潜纪录1998年由专业潜水员Gilberto Menezes de Onliveria 创造)。

在这里拍摄全景,我没有使用独脚架,因为独脚架会卷起水底的黏土浆。这里水中的生物比较少,因此我可以用较低的快门速度来拍摄,同时借助闪光灯获得更好的画质。我在十米的深度拍摄了这张照片,因为在这个深度,水面上的光线还依稀可见,整个拍摄环境内的渐变光线及天空中的“耶稣圣光”很有感染力。

在这个环境中拍摄就不需要使用闪光灯了,因为没有移动的物体,也没有距离相距太近的物体,原则上,可以通过延长曝光时间、降低感光度来得到较为优异的画质。我采用400的感光度,在十米深度的地方,按照全景摄影的拍法完成了周围景物的拍摄。由于天空部分太亮,我在水下将ISO调整为100,同时曝光补偿调整为-2,面向天空拍摄了补天的那张图片。

欧柳达瓜河的水底朋友

拍摄那天恰好无花果树全面成熟,大量的无花果掉落水中,引来了觅食的鱼群。为了拍鱼群,我先下水呆着,等到鱼儿们习惯了我的存在后才展开了进一步的拍摄。要和鱼儿们做朋友,是我此行最大的体会。

我采用上文描述的技法,使用带有柔光片的闪光灯拍摄周围的景物,并对天空部分采取单独拍摄的流程。这张图的拍摄水深大概是40厘米。在水中,我靠着水性转动身体完成拍摄,也时不时地将下水前身上装满的无花果与水中的朋友们分享。尽管相处很好,拍摄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天空晴空万里,云彩流动很快,这使得水下的光线也瞬息万变。如果在转身过程中光线发生了突变,那对于后期的图像拼接将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与鲨共舞

这次的拍摄地点是一个叫做“女王公园”的潜水胜地,位于古巴沿岸。这里被认为是加勒比地区的最佳潜水点。这里遇见鲨鱼的几率很高。水中拍摄鲨鱼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要冒很大的风险。我之前从未和鲨鱼一起下过水,更无法猜测最后能得到什么样的照片。

为了拍摄关于鲨鱼的全景,我需要身轻手快,沉着镇定,同时要留心水流变化引起的画面畸变(水下洋流涌动,引起水下折射率变化,进而导致画面畸变—译者注)。水流不仅会影响画面,还会让拍摄者“随波逐流”。我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保证节点位置不变。

这次潜水,我穿着潜水背心,上面有呼吸瓶,能够帮助我在水下保持平衡。这样一来,我将能够利用水中悬浮的状态,旋转拍摄,这是一个稳定且稳妥的方法。闪光灯同样不可或缺,它使得前景中的鲨鱼和珊瑚瞬间焕发出光芒。对于鲨鱼,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同时还要让它完整地呈现在一个画面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拼接成功。为了拍到鲨鱼最美的姿态,我要等到鲨鱼出现在相机取景框的中心时,启动连拍功能。

画面中的鲨鱼叫做礁鲨,通常情况下是不具有攻击性的,但这并不是说它从来不去攻击人。在拍摄时,需要注意动作千万不要太剧烈,掉落了器材可就麻烦了。水下转圈拍摄一定要稳且快,否则一旦鲨鱼认为你处于“受伤”的状态,就极有可能来攻击你。我不曾被鲨鱼攻击,但我的闪光灯却被鱼群攻击了很多次。海洋中,面对捕食者,性命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一半一半

这是一个拍全景的独特位置。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流水的水面并不平稳。这不但会影响到视觉效果,还会造成拼接出现严重错误。为了得到我想要的画面,我对每个画面都拍摄多张,尽量避免水面的波纹,提高成品率。在海里拍这样一幅画面是不可能的,因为海面波涛可不像河水那么温柔。对于这样特殊的的全景,平静的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在河流中,水并非极其清澈,所以水下越远的景物越容易被“稀释”,对比度、饱和度都会衰减。水下由于折射率的改变,超焦距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使用小光圈,校准后的超焦距是成败关键。许多防水外壳会配备有水泡指示,在拍摄可以使用水泡来保持水平。这也将使后续的拼接直接受益。

对于未来的展望

我想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水下全景也许会越来越流行,尤其是随着一次性成相的全景相机的出现,水下全景的拍摄会变得更加容易。我始终坚信,越是恶劣越是极端的环境,越是全景摄影师大展身手的地方。对于生活在钢筋森林中的我们,有更多更有趣的极限环境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猜你喜欢

水底闪光灯鱼群
愉快地给娃照相吧 别怕闪光灯
我来分一分
基于无线通信的闪光灯控制系统设计
限压保护LED闪光灯电源设计
请关闭闪光灯
基于改进鱼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光伏阵列多峰MPPT控制策略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
多子群并行人工鱼群算法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