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的启示

2014-10-09冉清智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作风毛泽东研究

冉清智

翻开毛泽东读过的《南史·韦睿传》,上面有大量的批注和圈画。韦睿是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有名的将领,足智多谋,“多建策,皆见用”,深受梁武帝器重,天监五年(506年),梁武帝命韦睿都督诸军攻打魏的小岘城(今合肥东),他亲临城下巡视,“巡行围栅”。毛泽东读到此处,在“睿巡行围栅”处加旁圈,天头上画三个大圈,并作批注:“躬自调查研究”;他还在批注中的“躬自”两旁又加了旁圈。攻小岘城之后,韦睿派右军司马胡景略进攻北魏占领的合肥,但久攻不下。韦睿到后,即亲自查看地势,“案行山川”。毛泽东在“睿案行山川”处,再次批道“躬自调查研究”。

毛泽东之所以在《南史·韦睿传》上批注和圈画,并提出“我党干部应学习韦睿作风”,主要是赞赏韦睿亲自调查研究的做法,说明了毛泽东对调查研究的重视。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他还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泽东本人就是调查研究的楷模。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崇尚调查研究,常常利用暑期开展“游学”式社会调研,为后来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具体分析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奠定了基础,从而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著名文章。

大革命前后,毛泽东开始系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多次到江西安源煤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和长沙水泥厂调查工人运动的情况。1927年初深入长沙、湘潭、湘乡、衡山和醴陵县,一连做了五个调查,充分了解社会,在此基础上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在秋收起义失利后,他当机立断率领起义部队进入罗霄山脉打游击,在走遍了整个罗霄山脉,对各个部分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决定在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上井冈山后,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对湘赣边界各县又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亲笔整理了宁冈、永新两县的调查报告。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28年10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稍后,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富有创造性的理论。从此,毛泽东创造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这样从革命斗争、中国社会的现实中产生并且确立起来。

上世纪30年代初,是毛泽东调查研究的高峰期,他深入基层,连续写出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等一系列调查报告,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解决土地革命中的基本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1933年11月,为总结和指导各级苏维埃的工作,他又接连完成了《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解剖了典型,推动苏区各级苏维埃工作健康发展。

毛泽东在纷繁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面前开展调查研究,为党的各级组织制定政策提供了大量可靠依据;他亲笔撰写的调查报告,为中国革命理论增添了宝贵内容,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他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调查研究作风,为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是开辟了正确认识和科学解决当前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动摇、不打折、不“变形”的前提,是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保障。“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鲜明特点。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 毛泽东倡导通过社会实践搜集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对策思路,最终解决问题。凝结了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而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深水区凸显一个“险”字,攻坚期凸显一个“难”字。唯其险、唯其难,要求我们必须弘扬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自觉抓住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现实问题深入调研,汲取群众智慧,不断增强执政决策的正确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提供了检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调查研究就是科学具体的实践活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就可以得出结论。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什么时候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各项方针政策就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决策失误,党的事业就会走弯路、受损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趋势,拓宽新视野,找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大兴调研之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彰显了对毛泽东调研思想的薪火传承,也为全党做好调查研究提供了新的基本遵循。

三是提供了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党风、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回顾党的历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往往是党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党风,端正思想路线、工作路线的先导。延安整风,首先就是整顿不搞调查研究的主观主义的坏作风。毛泽东提出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的思想。“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1941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上世纪60年代初,为解决国民经济临时困难,毛泽东重提调查研究,倡导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党的建设说,就是要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转变党的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强调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教育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毛泽东的调研思想,为全党排“四风”之毒、去“四风”之疾,提供了切入点、路径和方法。只有大力弘扬毛泽东的调研思想,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不断产生新的飞跃,从而开辟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子,开辟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责编/彭澜)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风毛泽东研究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