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体会与建议
2014-10-09何峻李璐
何峻 李璐
[摘 要]精品视频公开课借助网络、电视等传媒资源,在现在的社会再教育中日益普及,对促进社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育在信息化时代背景的推动下,“开放共享”的理念是教育资源的发展中不可阻挡的趋势。精品视频公开课反映了教育终身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课程建设是否成功,选题、内容设计、备课及授课等环节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精品视频公开课 课程建设 远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138-02
一、引言
自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一政策实施以来,为了推广高等院校的独特教学方法,普及、分享高等教育的丰硕果实,提高教学质量,应社会中广大学者的需求,在2011年我们开启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工作。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热播使得各种形式的讲座、课程的视频流行于各大网络媒体。作为知识传播的重地,国内外各大高校纷纷打造自己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成为广泛传播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提升自身的公众知名度。教育部更是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为社会大众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各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大多数都具有专题讲学的特点。这是由于当前国内对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定位一般还是侧重于满足大学生等社会群体的学习兴趣,为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因此无论是选题还是课程内容,都以知识普及为主要目的。与大学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的基础教育课程不同,精品视频公开课一般不是系统、全面地讲授某个学科的领域知识,而是选择公众感兴趣的题材,通过安排一系列知识点来深入浅出地介绍该课题的基本知识。那么,如何建设好一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选题、内容设计、备课以及授课等关键环节又存在哪些普遍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结合笔者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实践活动,给出自己的几点体会与建议。
二、选题
在重要的学术交流、文化活动中,选题的精彩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听众的感官思想。选题就是确定“讲什么”。笔者赞同浙江大学董平教授的观点,认为选题的基本原则是“熟知所讲课程的内容”,也就是说应该避免“拼凑”,尽量从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科研领域中选题。只有从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选题,才可能做到对于整个领域背景、学术发展前沿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有所总揽,进而从中选取出具有普及价值的知识点。
为了将所有的知识点有机组合成公开课,为自己的课程取一个好名字是非常必要的,进行文学化的修饰也是可以的。但是笔者反对为了“迎合”社会上的关注热点而故意歪曲题意,甚至“文不对题”。选题的原则应该是熟悉,课程取名也应该简洁凝练、意境高雅。
三、内容设计
有了一个好的选题,讲授内容的知识点属于自己熟悉的教学科研领域,这些仅仅是建设好一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必要条件。教学内容设计就是要将各个知识点相互串联起来,构建一个有条理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得受众能够轻松地进入虚拟课堂的环节,接受课程所要传授的知识。在网络上观看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受众可是没有课本也无法预习的,再加上很多人都是仅仅根据自己对课程题目感兴趣来点击听课的,并没有接受过课程所属领域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就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由于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千差万别,下面只探讨一些共性问题。
第一,把握重点,以点带面。由于定位是精品课程,又是公开课,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如果讲课内容不全面、知识体系不完善会影响课程质量,或是将科学问题简单化。实际上,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最主要目的是普及知识,而不是让受众成为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因此,教学内容首先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把握重点。授课教师要在重要的知识点上讲透講精彩,然后以点带面地介绍其余一般性知识点,这样才能使得没有该学科基础的受众在短时间内听懂最重要的内容。
第二,课时留有余地,节奏快慢结合。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按照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来整合教学内容,并且对一系列教学素材进行提炼和概括,所传递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往往超过普通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课时安排上需要留有余地以供机动,教学进度的节奏上也需要注意快慢结合,总要给受众留有一定的吸收和理解的时间。
第三,教学互动,活跃氛围。精品视频公开课不能等同于讲座,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中完全可以沿用提问、讨论等传统的教学互动方式,进而营造活跃的交流氛围。教师与学生(这里专指授课录像时坐在讲台下听讲的学生,以区别于前面多次提到的在网络或电视上收看成品课程的“受众”。)之间的积极互动不仅从形式上避免了“满堂灌”,而且也给作为第三方的受众模拟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甚至可以督促听课的大学生或社会大众下意识认真完整地听完一堂课。
第四,精练课件,穿插演示。电子课件的制作贵精而不在多。现在无论何种教学模式,使用电子课件已经变得非常普及。如何制作和使用电子课件,已有不少文献进行过探讨,笔者也曾撰文交流制作体会,这里不再赘述。另外,由于是建设视频课程,因此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视频或动画等影像资料,展示效果有时远胜语言文字,表达更加丰富、生动的信息。最后需要提醒一点,那就是不能过度依赖电子课件或影像资料。教学的主体始终是人,课件所起的只是辅助作用。
四、备课及授课
由于选题和内容上都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堂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授课时间虽然不长(一般为30~40分钟),但在备课上花费的时间可能会远远多于一般的备课。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谈以下两点体会仅供参考。
第一,熟悉教案,一气呵成。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授课过程是全程录像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被记录下来,因而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有可能被镜头放大。目前的制作水平虽然可以在后期进行剪辑和修改,但要打造精品课程,就需要展现教师自身过硬的授课本领和课堂组织能力。如何在台上讲好课,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这里面并没有因为引入了后期制作而有捷径可走,教师仍然是需要多花时间熟悉教案,才能在授课录像时“熟能生巧”地一气呵成,挥洒自如。
第二,临场教学,保持原貌。由于精品视频公开课采用的是同期录像,再后期编辑的制作方式。有些教师会担心学生的表现不如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而事先安排学生提问,甚至告诉他们如何回答问题。笔者认为这些如此 “细致”的演练是不必要的。非但如此,还会破坏授课过程的自然原貌。其实,只需要在上课前叮嘱学生们遵守课堂纪律,避免私下讨论即可。至于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音效问题,准备一只无线话筒就能够满足制作要求。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在信息化时代背景的推动下,“开放共享”的理念是教育资源的发展中不可阻挡的趋势。精品视频公开课反映了教育终身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课程建设是否成功,选题、内容设计、备课及授课等环节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几个关键环节给出了一些体会与建议。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计划或者正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广大教师群体有所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广,郑重.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现状、特点与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15-18.
[2] 董平.谈网络视频公开课“王阳明心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2(4):10-12.
[3] 王红.从学生和网络受众的角度出发寻找“接口”——建设视频公开课“中国诗歌艺术”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2(9):10-11.
[4] 蔡自興,刘丽珏,陈白帆,谢斌.人工智能视频公开课建设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2(2):8-10.
[5] 何峻,李璐.专题教学中PPT制作的探索与体会[J].大学教育,2013(8):30-31,36.
[6] 张一春,贾晓燕,刘平.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27-32.
[7] 刘军,李彦武.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校际间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5):54-56.
[8] 冯瑞.世界名校开放课热潮对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7-21.
[9] 陈香云.浅谈本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备课与授课[J].大学教育,2012(3):38.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