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蟾步步进至宝,壶蕴悠悠送祝福——“金蟾进宝壶”之鉴赏

2014-10-09沈秋伟

江苏陶瓷 2014年3期
关键词:金蟾文人雅士紫砂壶

沈秋伟

(宜兴 214221)

在春秋越大夫范蠡的手里,紫砂泥第一次获得了一脉生息,之后绵长深远,仿佛一弯源源不断的山涧清溪,细碎却极具生命力地流淌进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长河中。经历了两宋时期的发展,至明、清时期紫砂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发展态势,牢牢地占据了文化艺术的一方领域。据有关资料显示,明代正德(公元1506年)开始,至清代宣统(公元1911年)止,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陶瓷设计、创作的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就不下九十余人。及至今日,参与紫砂艺术创作及对紫砂艺术精深钻研的热爱人士,更是形成蔚为壮观的景象。名家辈出,精品纷呈,可谓是当代紫砂界的一道旖旎风景。

紫砂从一抔卑微不显眼的泥土里获得生命,从最初生活器皿的生存地位渐渐发展成今日文化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存在,显然经历了多代艺人们的共同努力。而其间,制壶艺人们以一腔热血精心钻研、不断推陈出新的制壶技艺,固然是紫砂艺术地位得以巩固的保证,各种紫砂壶器自身所具有的文化艺术方面的审美内涵,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凡一个有生命的制品,都将因为其独特别致的匠心而获得灵魂,通过时间的拣选慢慢获得长久的生命,彰显出长久的魅力。在此,以“金蟾送宝壶”(见图1)为例,浅要谈谈紫砂壶器如何在精湛的工艺中渗入浑厚绵长的文化内蕴,从而使紫砂壶器获得独特的艺术魅力。

图1 金蟾送宝壶

从整体造型来看,“金蟾送宝壶”是一把造型相对简洁的花器。以圆相为本,又融入方相的诸多优点,使得整壶气质凛然而不失绵柔,端庄大气而又家常温馨,颇符合中国文人“内圆外方”、“刚柔并济”的生存哲学。所谓“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洪应明《菜根谭》)。而在《淮南子·主术训》里也有“智欲圆而行欲方”的说法,可见在中国文人的心中,方与圆、刚与柔并不是尖锐对立地存在。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既要中庸、圆润,以利于人际之间的和谐融洽相处,又不能失正气、骨气和品德,以保持自身独特个性和操守。故而“金蟾送宝壶”大体上采用圆相设计,给人一种气象升平、和谐圆融之感;又在诸多细节上加以凌厉的线条和硬朗的边角设计,营造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君子之风。进退之间,深刻阐释了“进宝”之必要条件:在与人世的相处中,既要圆融通达,又不得失其本真。

其次,从花器的诸多修饰手段来看,“金蟾进宝壶”的寓意也是不言而喻的。通壶颜色赤朱,红中透着微光,浓淡适宜,颇具一派富贵笃定的宰相气质;壶流屈曲而硬挺,壶把方耳有型,无不透出着大度从容的大家风范;壶身和壶钮底端都饰以铜钱式样,壶身简洁勾勒出数枚铜钱,寓意财富,又不现贪婪,寥寥数笔,大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范;壶钮垫以铜钱两枚,参差错落,也是一派闲散清淡之象,显见“财”亦我所爱,但也不至要严防恪守、锱铢必较。总之,壶身、壶钮的这两个关于铜钱的点缀装饰,契合了“进宝”之寓意,却无丝毫铜臭污浊之象,于散落疏离、不规整中反现君子慕财不重财的潇洒,进退之间匠心不可不谓精致。

至于壶钮,一尊活灵活现的三足金蟾立于顶端,更是直截了当地诠释了“金蟾进宝”的主题。俗话说“两条腿的人好找,三条腿的蛤蟆难求”,这三条腿的蛤蟆便是传说中能口吐金钱的“蟾”。相传吕洞宾的弟子刘海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并在交战过程中断其一足,将之纳为门下,使之交出绝活,咬进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世称招财蟾。后来,民间便有了“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金蟾进宝,也就成了人们最通俗的祝财方式之一。

“金蟾进宝壶”择优而行,选择的就是最通俗的金蟾造型,坐蹲于金元之上,主体丰硕,满身富贵自足,使人一目即了然该壶的内在意蕴——招财进宝。同时,又省略了金蟾背负金元宝的设计,且金蟾整体而言尽显富贵,却不富态龙钟,略显清癯的蟾身透露着文人特有的克制。自古,文人雅士们对待财的态度便是一种含而不露、爱而不贪的态度,故而,“金蟾进宝壶”在壶钮的取舍和雕镂上是颇费了心思的,既不损金蟾之富贵气象,又不露市井贪婪之气,两者的协调极为难得。故而“金蟾进宝壶”,第一眼使人想到“财源滚滚”的祝财之意,观者必会不满于此,而是将思绪延伸到金蟾的另一层更具有文人气质的寓意中——蟾宫折桂、登科及第。既注重物质生活,又注重精神享受,物质的丰腴和精神的高蹈,两者和谐地融于一体,这才是文人雅士真正在意和追求的至“宝”。

至此,“金蟾进宝壶”大到壶身造型的选择、方圆线条的设计,小到壶流、壶把、壶钮的装饰、色彩点染,无不深刻而细致地勾勒出了文人雅士对于“进宝”之含义的理解,从中折射出文人雅士们在面临于金钱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之时的态度和审美,勾勒出一个特定阶层的思想、喜好、处世及抉择的诸多方面,粗略地感受到艺术精耕细作之匠心及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

好的艺术品常常透露着创作者的心迹。化腐朽而为神奇,去庸俗而就清雅,逐铜臭而现高华,常常就在匠师们心念的一瞬间,落于手头便成为千姿百态、各个不一的作品。譬如画师,心存天真的梵高笔下是一排排热烈有情的金黄向日葵;而厌世离俗的八大山人手下,却是一个个冷漠疏离的白眼。故而,一名优秀的紫砂创作者,除了要不断精进自身的制壶技艺,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创造出技艺与内蕴双双合璧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金蟾文人雅士紫砂壶
金蟾送宝
金蟾
金蟾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古代文人雅士的合称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