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协同背景下的我国高校上市公司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4-10-09陈文涓

商业会计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业绩发展

陈文涓

摘要:高校上市公司是指由高校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以独资、控股或参股方式创办、经营管理的上市公司。高校上市公司作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校调整学科结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截至2012年底在沪深两地上市的27家高校上市公司,首先从背景高校、行业分布、地区和上市年份四方面分析了其概况,然后选取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非主营比重和净资产收益率六项财务指标,分析其从2008-2012年五年业绩表现和经营特点,探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校上市公司良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上市公司 业绩 产学研协同 发展

一、高校上市公司概况

(一)参股高校多为名校

我国高校上市公司的参股高校多为名校,由于名校科研力量雄厚、人才储备丰富,具有明显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易实现科技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这两所高校旗下的上市公司共有7家,居全国首位。清华大学“清华系”下的紫光股份、紫光古汉、诚志股份、同方股份等,北京大学的方正科技和与多家高校联合参股的中国高科都是名校上市公司的范例。

(二)行业分布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沪深股市共有27家高校上市公司,见下页表1。27家上市公司中,电子信息技术业的8家,占30%;生物医药业6家,占22%;综合类4家,占15%;仪器仪表业3家,占11%;文化产业、商业百货、金属非金属业、农林牧渔、化工和出版业各1家。可见,高校上市公司主要根据各自参股高校的重点研究领域、科技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如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业。

(三)所在地区

根据参股高校情况来看,所参股的高校均为国内知名的高校,如上海5家,北京、湖北和湖南各3家,浙江和四川各2家,天津、广东、江西、黑龙江、辽宁、贵州、山东、重庆和安徽各1家。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湖南这五个地区的高校上市公司占全部的52%。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发达的地区,西部、内陆地区较少。由于背靠著名大学、集中在经济、科技发达地区,高校上市公司更可能分享著名高校的光环效应,促进产品的销售和盈利。

(四)上市年份。有5家在1990-1995年上市,占19%;12家在1996-2000年上市,占43%; 5家在2001-2005年上市,占19%;5家在2006-2011年上市,占19%。数据表明,1996-2000年是高校上市公司发行上市最集中的年代,5年间有12家,而从2001到2011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只有10家公司上市。

二、高校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一)2008-2012年财务指标均值分析

在27家公司中,剔除了生物医药、化工、综合类等行业,选取电子信息和仪器仪表类共13家公司,对它们2008-2012年的财务指标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数据见第55页表2。

1.资产负债率。5家企业(同方股份、浙大网新、紫光股份、鑫茂科技和复旦复华)5年资产负债率均值大于50%,同方股份达到60.16%,有一定的偿债风险;而华中数控、东软集团、成飞集成和川大智胜的资产负债率低于40%,特别是川大智胜,只有15.02%,偿债风险很低。从5年平均值来看,高校上市公司整体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具有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特点。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此指标是从企业全部资产中选择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对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和管理质量进行分析。川大智胜、成飞集成和华中数控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5年均值达到500天以上,其中川大智胜是967天,周转速度慢,需要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会形成资金浪费,影响企业盈利能力。而东软集团、浙大网新、方正科技、紫光股份和工大高新低于230天。特别是紫光股份和工大高新,分别只有93天和85天。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低,说明企业运用流动资产流转速度快,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高,赚取利润的能力较强。

3.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可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川大智胜(34.88%)、天喻信息(33.60%)、复旦复华(32.81%)、东软集团(31.58%)和成飞集成(26.49%)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表现了良好的盈利能力。而浙大网新(12.23%)、方正科技(7.71%)和紫光股份(4.52%)相对较低。

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除方正科技和浙大网新5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负增长外,其他企业都有正增长。成飞集成(38.08%)、鑫茂科技(21.44%)、东软集团(19.29%)、天喻信息(18.71%)和工大高新(16.45%)增长率较高,反映了强劲的成长性。而同方股份(9.15%)、华中数控(5.92%)、浙大网新(-1.22%)和方正科技(-7.24%)增长率低于10%,增长较慢,主营业务有所萎缩,前景不明朗。

5.非主营比重。浙大网新(505.81)、紫光股份(106.19)、华中数控(100.27)、鑫茂科技(82.54)非主营比重相对较高,反映了盈利能力的不稳定性。而东软集团(32.46)、成飞集成(24.26)、天喻信息(20.49)、复旦复华(11.86)和工大高新(7.11)的5年非主营比重较低,反映了企业坚持发展主营业务而且主营收入持续稳定,占总业务收入比重高。

6.净资产收益率。即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13家企业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7.26%,整体获利能力较高。其中,天喻信息(12.64%)、华中数控(12.49%)、东软集团(11.91%)、鑫茂科技(9.88%)较高,而紫光股份(5.07%)、复旦复华(4.00%)、方正科技(3.84%)、浙大网新(3.18%)和工大高新(1.52%)接近或低于5%,投入产出水平较差。

(二)经营特点分析

1.高校上市公司成为高校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目前上市公司的参股高校主要是研究型大学,这是我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方,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资源。要实现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最好的途径就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着技术“孵化器”的作用。如清华大学“清华系”下的紫光股份、紫光古汉、诚志股份、同方股份,主业为微电子、通讯、生物制药、计算机软件或新材料等具有一定垄断技术行业,都与其所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有很高的关联度。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研发,急切需要高科技成果的注入,同时高校上市公司还能为高校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后续资金。因此双方不断进行科研项目和人才的交流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形成高校和上市公司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2.高校上市公司主营高科技业务越突出,财务业绩的排名就越靠前。首先,总体上看,高校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较强,说明高校上市公司具有财务信誉好,财务风险较小的特点。其次,高校上市公司基本上是根据各自参股高校的重点研究领域、科技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如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业。数据表明,一方面,企业在主营高科技业务越突出,财务业绩的排名就越靠前。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在企业中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不一定为高校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目标做出预期的贡献,“名校效应”不一定显著。这两方面说明,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性。如在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非主营比重和净资产收益率这6项财务指标中,13家企业中的东软集团、成飞集成和天喻信息的表现最抢眼,分别有6项、4项和4项指标表现优异。而浙大网新、紫光股份、方正科技,分别有5项、4项和3项指标表现较差。这6家企业,除成飞集成是仪器仪表类,其他5家都是电子信息类。表现优异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在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非主营比重这三项指标表现突出,如东软集团分别是31.58%、19.29%和32.46%。而表现较差的企业,则相反。如浙大网新分别是12.23%、-1.22%和505.81%。

(三)不足之处分析

1.高校上市公司定位不明确,产权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由学校代表国家直接持股,在运行中接受学校产业管理办公室(处)的管理。高校优点是善于研发,但企业投资、经营管理经验严重不足,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上市公司的规范发展,易造成高校上市公司经营低效和高校直接承担企业营运风险的局面。二是学校不直接参与上市公司的管理,而是通过其全资控股公司(集团)间接持股。学校和上市公司是出资者和被投资者的关系,两者间只存在资本收益和技术转让的关系,上市公司交由富有市场经验的人进行管理,经营机制相对灵活。从目前情况来看,少数早期上市的如复旦复华、中国高科由所属大学持股,而大多数成立较晚的高校上市公司,已由最初的高校直接控股逐渐转变为高校企业或混合控股的形式。

2.高校科研体制导向和企业管理制度不相适应。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考核教师科研业绩的主要指标是论文数和课题数。教师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向许多实际意义并不大的研究,其技术成果的开发面向市场需求导向不足,对科研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态度。而企业管理经营人才评价体系则重视成本、利润、产品销量等,此外,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创新型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平台搭建等措施还不到位,高校技术人员与企业家的价值理念时有冲突。

3.高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度差别较大。首先,从高校上市公司的经营内容来看,虽有像东软集团、成飞集成、天喻信息、复旦复华和工大高新等主营业务非常集中的高新科技公司,但也有的公司主业飘忽不定,高新技术及产品收入的比例相对较低。如新南洋多年来形成了多元化经营的格局,经营范围涉及传播、文化、高新技术产品、房地产、金属材料、化工产品等诸多领域;工大首创为商业百货;中国高科由多所高校参股,业务范围为综合类,涉及商业经纪与代理。经营内容的繁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高校对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支持有限时,上市公司基本上没有竞争优势。其次,从公司产品结构看,大部分高校上市公司经营的高新技术范围繁杂,如电子产品、生物医药、计算机系统及应用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咨询服务,只要是和高新技术相关的,基本上是应有尽有;从所生产的产品来看,也是品种繁多。但是,从产品的技术含量来看,有的并没有体现出名牌高校的应有水平;从其高科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看,规模化经营还较缺乏。

4.市场影响力有待提高。市场影响力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盈利的能力。企业的市场影响力需要产品来传播。产品在市场上知名度高、盈利能力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就能够实现。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按营业收入排名,高校上市公司中只有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排204名)上榜,而同属于通信、电子、IT行业的联想、中兴通讯分列第21和第58名。同时,还发布了201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排第85,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排第242,而联想、华为分列第12和第13名。此外,2013年6月26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了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这份基于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而得出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中,只有方正(排148名,品牌价值125.94亿元)入围,而华为、联想则排第9和第10名,品牌价值分别为1 086.35亿元和 1 017.29亿元。2013年7月31日,由工信部发布的2013年(第27届)电子信息百强榜单中,有5家企业入围,分别是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排第9)、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排第15)、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第48)、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排第58)和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排第89),而华为、联想分别是第1和第2名,远远超过高校上市公司中表现最好的北大方正和清华同方。因此,高校上市公司的产品品牌价值还有待提高,产品美誉度也只是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得到认可,放到整个市场经济上进行比较就弱势顿显。

三、促进高校上市公司良性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高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一方面,高校学术研究不计成本的理念与上市公司利润至上的市场化理念常常存在冲突,公司高层人事更迭频繁,缺乏具有资深实战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如在成本控制、公共关系、营销技巧、财务管理乃至资本运营等方面,要远远落后于社会化企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因此,从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高校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应定位于风险投资控股公司。另一方面,高校上市公司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上的优势,立足高科技路线,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到企业的生产线上,切实为企业创造财富,不应过分依靠高科技的品牌效应和高超的资本运作方式,而是需要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战略管理方式去做好企业。

(二)高校和高校上市公司产业化结合,必须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方式

高校优势主要包括人才优势和技术积淀,而企业家的优势在于对市场的把握和敏感度好。通过互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纽带、以项目开发带动合作,进行产品生产与商业化运营,实现学科与公司、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科学研究与产业化互为支撑、同步发展及良性循环。

(三)吸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首先,政府出台措施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对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有更大自主权,运用贷款贴息、股权投资、无偿资助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其次,政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造。通过协同创新,使得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实现知识与资本、技术与产业、成果与市场的深度合作。再次,高校应该将学科设置与高校上市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使产学研用结合充分面向企业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上市公司应提供充裕资金、搭建一流研发平台,利用股权激励制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四)确定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

主营业务过于分散,没有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上市公司应尽早确定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根据高校的自身优势,高校上市公司应将主营业务集中在高科技和教育两大产业上。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研发出科技含量高的主营产品;另一方面,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教育产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上市公司的独特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康晓伟,何海燕,张萌.高校学科性公司产学研用创新过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8).

2.江剑,官建成.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与大学“产学”合作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3).

3.冉茂瑜,杨嘉湜,顾传新.高校上市公司业绩分析[J].软科学,2009,(9).

4.周彬.高校上市公司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三、促进高校上市公司良性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高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一方面,高校学术研究不计成本的理念与上市公司利润至上的市场化理念常常存在冲突,公司高层人事更迭频繁,缺乏具有资深实战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如在成本控制、公共关系、营销技巧、财务管理乃至资本运营等方面,要远远落后于社会化企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因此,从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高校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应定位于风险投资控股公司。另一方面,高校上市公司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上的优势,立足高科技路线,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到企业的生产线上,切实为企业创造财富,不应过分依靠高科技的品牌效应和高超的资本运作方式,而是需要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战略管理方式去做好企业。

(二)高校和高校上市公司产业化结合,必须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方式

高校优势主要包括人才优势和技术积淀,而企业家的优势在于对市场的把握和敏感度好。通过互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纽带、以项目开发带动合作,进行产品生产与商业化运营,实现学科与公司、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科学研究与产业化互为支撑、同步发展及良性循环。

(三)吸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首先,政府出台措施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对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有更大自主权,运用贷款贴息、股权投资、无偿资助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其次,政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造。通过协同创新,使得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实现知识与资本、技术与产业、成果与市场的深度合作。再次,高校应该将学科设置与高校上市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使产学研用结合充分面向企业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上市公司应提供充裕资金、搭建一流研发平台,利用股权激励制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四)确定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

主营业务过于分散,没有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上市公司应尽早确定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根据高校的自身优势,高校上市公司应将主营业务集中在高科技和教育两大产业上。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研发出科技含量高的主营产品;另一方面,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教育产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上市公司的独特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康晓伟,何海燕,张萌.高校学科性公司产学研用创新过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8).

2.江剑,官建成.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与大学“产学”合作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3).

3.冉茂瑜,杨嘉湜,顾传新.高校上市公司业绩分析[J].软科学,2009,(9).

4.周彬.高校上市公司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三、促进高校上市公司良性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高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一方面,高校学术研究不计成本的理念与上市公司利润至上的市场化理念常常存在冲突,公司高层人事更迭频繁,缺乏具有资深实战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如在成本控制、公共关系、营销技巧、财务管理乃至资本运营等方面,要远远落后于社会化企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因此,从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高校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应定位于风险投资控股公司。另一方面,高校上市公司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上的优势,立足高科技路线,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到企业的生产线上,切实为企业创造财富,不应过分依靠高科技的品牌效应和高超的资本运作方式,而是需要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战略管理方式去做好企业。

(二)高校和高校上市公司产业化结合,必须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方式

高校优势主要包括人才优势和技术积淀,而企业家的优势在于对市场的把握和敏感度好。通过互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纽带、以项目开发带动合作,进行产品生产与商业化运营,实现学科与公司、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科学研究与产业化互为支撑、同步发展及良性循环。

(三)吸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首先,政府出台措施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对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有更大自主权,运用贷款贴息、股权投资、无偿资助等多种方式支持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其次,政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创造。通过协同创新,使得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实现知识与资本、技术与产业、成果与市场的深度合作。再次,高校应该将学科设置与高校上市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使产学研用结合充分面向企业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上市公司应提供充裕资金、搭建一流研发平台,利用股权激励制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四)确定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

主营业务过于分散,没有核心竞争力是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上市公司应尽早确定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根据高校的自身优势,高校上市公司应将主营业务集中在高科技和教育两大产业上。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研发出科技含量高的主营产品;另一方面,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教育产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上市公司的独特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康晓伟,何海燕,张萌.高校学科性公司产学研用创新过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8).

2.江剑,官建成.我国高校上市公司与大学“产学”合作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3).

3.冉茂瑜,杨嘉湜,顾传新.高校上市公司业绩分析[J].软科学,2009,(9).

4.周彬.高校上市公司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业绩发展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