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应用“变中抓不变的思路”来解应用题

2014-10-08高煌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简单帮助

高煌辉

摘要:大家都清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它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尤其是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数量之间相依关系显得更加隐蔽、复杂,这就给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老师常用的几种解题思路有:图解思路、对应思路、假设思路、转化思路、方程思路、变中抓不变思路等,这里笔者举例来说明应用“变中抓不变思路”来解一些分数应用题。

关键词:帮助;找到;简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49-02

大家都清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它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尤其是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数量之间相依关系显得更加隐蔽、复杂,这就给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老师常用的几种解题思路有:图解思路、对应思路、假设思路、转化思路、方程思路、变中抓不变思路等,这里我举例来说明应用“变中抓不变思路”来解一些分数应用题。

例1:甲、乙、丙、丁四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生产的占其他三人生产总数的■,乙生产的占其他三人生产总数的■,丙生产的占其他三人生产总数的■,已知丁生产了60个,求甲、乙、丙各生产了多少个?

分析:要想求甲、乙、丙各生产了多少个,要知道总数,题中只讲到丁生产了60个,关键问题是要求出这60个零件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百分率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四人共同生产的这批零件总数不变,因此可以分别把其他三人生产总数看作单位“1”,从而分别求出甲、乙、丙三人生产的零件占总数的几分之几,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解:(1)甲的产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

(2)乙的产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

(3)丙的产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

(4)这批零件总数是多少?

60÷(1-■-■-■)=150(个)

(5)甲生产的零件:

150×■=30(个)

(6)乙生产的零件:

150×■=40(个)

(7)丙生产零件:

150×■=40(个)

例2:有大小两个书架,小书架上放的本数是大书架上本数的■,要从小书架上拿出80本放到大架上,这时小书架的书是大书架上书的■,原来两个书架各放多少本书?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书架的总数不变,在变量中找到这个不变量,统一以这个不变量为单位“1”进行分率转化找到对应关系,问题就解决了。

解(1)原来小书架上的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

(2)后来小书架上的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

(3)总数为:

80÷(■-■)=440(本)

(4)原大书架本数:

440÷(1+■)=320(本)

(5)原小书架本数:

320×■=120(本)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一些题目中,一个数量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数量的变化。但是,在这些变化中,总会找到一个不变的量。抓住这个不变量作为突破口入手解决问题,常常可以迅速找到解题途径。所以用抓住“不变量”来解答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思考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应用题时,一定要从简单到复杂、由易而难,根据年龄特征,循序渐进,抓好基本功。如:在低年级时就做好善于解应用题的过度。笔者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就简单地创设了一个买书的情境,在学生列出算式:24×12后,出示小刚的口算和小红的笔算,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算法,但思维路径是一样的,这样编排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和建构计算法测,学生也只是掌握表层的算法,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引导学生经历法测的抽象过程。首先是创设情境,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就这样创设:每套书12本,每本24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取相应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买1套书应付多少钱?这里的买书情境为后面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法则抽象的开始。其次是列出算式24×12,此时引领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每套书12本,每本24元,买1套书应付多少钱?”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列出算式:24×12。“24×12=?”是经过抽象而得到的数学问题。此时的数学问题不是单纯抽象意义的数学问题,而是具有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为下一步算理的理解奠定了具体形象的情境基础。第三是理解算理。根据前面的抽象铺垫,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适时抽象、归纳出计算法测。此时放手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尝试解决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借助直观模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一个格子图:每行24个格子,共有12行的格子图,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格子。格子图能形象直观的呈现24和12的关系,便于学生寻求合理的方法。此外,笔者还特意让学生编同样的应用题,从小培养他们喜欢应用题,肯动脑筋、勤学、乐学、会学的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它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相对语文教学,数学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生动的语言,也没有动人的情感,显得那么枯燥、无味。如果教师能想方设法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很有趣”,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学生如果对数学发生了兴趣,他就会酷爱数学的学习,就可以持久的集中注意力,保持旺盛的精力,激发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会学—学会”的良性循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得愉快、主动,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而数学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当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的知识。因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当前,我们一定要把握教育体制的改革,坚持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学工作起个翻天覆地的变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简单帮助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
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