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质教育的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4-10-08李翠英,余有本,周天山,王荣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李翠英,余有本,周天山,王荣花

摘要:在公共选修课茶文化教学过程中,从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使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突出了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的提升作用,体现了茶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

关键词:茶文化;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73-02

.

茶文化是人们通过对茶的自然属性的认识和利用所产生的全部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茶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和人文序列的全部过程及其结果[1]。茶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拓宽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5]。近年来,很多高校开设了《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中国茶艺》等相关课程,深受学生喜欢。自2003年秋季以来,笔者面向我校全体本科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茶文化》,旨在通过茶文化学习,使学生了解茶的基本知识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以茶悦己悦人,丰富生活;弘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及其精神。《茶文化》课程自开设以来,已有6000多名学生选修,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对茶文化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较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茶育人力度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笔者结合课程实际,探索和实践了如下教学改革,从而明显提高了本课程教学质量,同时真正实现了课程目标。

一、调整教学内容,兼具科学性、文化性和艺术性

在《茶文化》开课之初,课时为30学时,课程内容较多,包括科学性(茶叶分类及其特点,茶的特征特性,茶叶冲泡与品饮,茶叶加工与审评等)和文化性(茶叶历史与现状,国内外饮茶习俗,饮茶艺术等)的知识。根据课后了解,多数学生认为在参加该课程学习后,自己对茶的特征特性有了一些了解,开始尝试科学泡茶饮茶和品味一些茶文化,但是,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偏重于茶文化的科学内容,而未充分体现茶的艺术和文化特色,并且茶文化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素质教育功能没有很好实现。后来,随着学校公共选修课改革,该课程课时调整为20学时,加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来源广泛,包括文、理、农、工、经、法等不同的专业,学生学科差异大,基础知识有别,因此,非植物学科的同学往往对茶学专业知识理解较困难,而通常情况下,公共选修课选课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兴趣感与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密切相关。鉴于此,笔者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授课内容作了调整,既能包含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突出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融入了茶文化的修身养性、提升素质的相关内容,以使学生能够“以茶修德、以茶立美”。目前,已经形成茶史(茶的起源与传播,国内外茶叶产销和应用现状)、茶类(茶叶种类及其特点,名茶,茶叶的选择)、茶叶泡饮(泡茶用水与茶具的种类、特点及其选择,茶叶冲泡与品饮方法)、茶与文化(国内外饮茶习俗,茶艺,茶文化作品赏析,茶之名人、掌故与传说)等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大主题内容。经过实践表明,该教学内容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又不乏艺术性和实用性,因而很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活跃,吸引力更强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方法[6],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具有文化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茶文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于学生充分理解其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采用讲授式、提问式、讨论式、自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锻炼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学传授茶文化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例如,在讲到茶叶分类的时候,先说出几个茶叶名称,让学生回答这些茶分别属于哪一类茶叶,并简单说明依据,之后带着这个问题,讲授茶叶的分类情况及其特点,并对这几个茶叶类别逐一确认。这样,学生就会在疑问中认真学习茶叶的分类知识,从而加强了对茶叶类别及其特征特性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每次上课时,首先针对上次课内容提一两个问题,抽点学生回答,既加强了课程内容的上下连贯,又帮助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上课过程中,也偶尔提出一些小问题,可以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设立一些相对独立的小主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制作成一个讲课式小课件,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课,同学之间相互点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资料归类整理、语言表达和课件制作等能力。

三、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依赖于黑板、板擦、粉笔等这些简单教学工具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以节约时间和空间,大大增加讲授效率,而且“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被各高校教师广泛应用,改变了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教师单位时间传递的信息量[7]。笔者在《茶文化》课程实践中,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同时,采用VCD播放、网络视频资料播放、影视剪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茶文化的相关信息,从而让学生对茶文化产生清晰的感性认识,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升华;此外,关于茶叶分类、名茶、茶叶冲泡等内容,授课时以实物进行展示或演示,形象又直观,生动又富有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也培养了审美情趣。因此,电化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本课程的艺术特色。endprint

四、开展品茶论道活动,将知识溶于实践,将理论得以升华

通过茶文化教学不但可以传播茶文化知识,还可以修身养性,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提升个人素养。因此,开设品茶会,在以茶营造的和谐安宁的意境中,将所学基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认识不同茶类,鉴别不同茶叶的色、香、味、形等特征,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茶知识的理解;品茶活动中,同学们参与备具、分茶、冲泡、品饮、讨论等各种环节,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学们既通过活动亲自实践了茶叶的冲泡与品饮,又有效地实施了自我参与、乐于奉献、积极思考、相互配合、乐于交流等素质教育,同时还以茶联谊,丰富人生。当代大学生受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的思想迷茫,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当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宠爱,劳动观、节约观念极为缺乏,人生观、价值观也十分模糊。然而,茶中寄寓了清淡平和、宁静自然的人生态度,饱含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中华传统美德[3],突出了茶文化鲜明的育人作用,因而笔者结合讲课内容,充分利用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倡导质朴、平和、奉献的精神,尊敬他人,认真处世,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茶如人生”的专题讨论活动中,让学生以茶引言,以茶助兴,畅谈人生,通过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发展情感与态度,将茶道精神得以理解和升华,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学习、生活、工作和人生,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正确观念的确立。

总之,茶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茶文化课程应该充分发掘有益资源,积极践行其育人功能。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之后,教学内容更符合时代需要和学生需求,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也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使得课堂形式更丰富,活跃了学习气氛,又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茶德思想的有机融入和传播,促进了大学生提升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目标。课程结束后,对该课程学习前后的对比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对茶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和更深理解,尤其茶的保健功能和茶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而且在思想上有了积极乐观的变化,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开始加强以茶“修身立德、悦己悦人”的熏陶。当然,充分发挥茶文化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依旧任重道远,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人生观念的正确树立也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茶文化教育只是其一,虽能寓教于乐、以茶育人,在各种茶事活动和茶文化“沐浴”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教育学生,但仍需要结合其他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树红,王建军,翁蔚.弘扬校园茶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0,(4):24-26.

[2]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3]朱海燕,肖力争,刘仲华,徐仲溪.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4]张凌云,梁慧玲,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业,2009,(6):29-32.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6]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1-30.

[7]杨慧芳.从中西对比看我国高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J].教育探索,2003,(8):71-73.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1102021)。

作者简介:李翠英,女,四川仁寿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园艺教学与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