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衢州文化
2014-10-08杨松青
杨松青
去 年七月,一个朋友到浙江衢州小休,回京后对我说起在江山市的经历。他和妻子外出游玩回到住宿的民居,小院的门半掩着,院里房间门敞开着,家里的东西就在屋里放着,见不到一个主人。许是怕我不相信,又打开电脑里的照片给我看。我好奇怪,地处浙闽赣皖交界,是什么让这里的人,彼此之间如此的慷慨地信任?
今年初夏,受邀参会,我和同事走进水清山秀的生态衢州,实地探个究竟。
余东是衢州柯城区沟溪乡的一个小山村,依山傍水。798口人,有300多位书画爱好者,农民画创作骨干就有48位,村子里的男女老幼都喜欢画画。在文化活动中心画室里,水中鸭、丰收橘、养猪场、榨油房、棋盘乐,一幅幅农民画,泛着纯正的乡间风情,透着人们生活的愉悦。郑位良因为画画竟改掉赌博恶习,成为农民画创作能手,近10幅新作在省级大展中获奖,不但当起老师,还带了5个徒弟。在市政府的帮助下,余东的农民画走到台湾,也走出了国门。
“轻轻地在风中翻转,香香地在碗中盘旋。美美地和着我们欢笑,那芳香诱人的大陈面。”
这首歌叫《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是大陈村的村歌。伴着天空降下的细雨,村支书汪衍君用浑厚的男中音领唱,十多位村妇村姑手托一米长的面条道具,温情款款地演唱着,后面站着高高低低的村民,男女老少,一百多号人,配着和声——
“妈妈的慈爱,游子的祝愿,浓缩进芳香可口的大陈面。不管我们走得多么远,故乡永远在我们心间……”
声情并茂的演唱,道出浓浓乡情,传出殷殷仁爱,唱出了甜甜的生活。“让世界听到中国幸福乡村的声音”为主题的全民合唱节,就是这样在江山市大陈乡拉开了序幕。一个乡8支代表队,800多人参赛。村民唱村歌,地县两级音乐干部蘸着浓郁乡土气息,为农民创作数十首村歌,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专家,给农民上音乐课,培训音乐骨干。江山市还投入100万元,给20个乡镇文化站各配送一套价值5万元的音响设备,用真金白银支持群众的公共文化建设,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廿八都古镇浔里村村民姜志深说,村歌好听,我也会唱,年轻人也喜欢。他家院子前面就是400平米的文化礼堂,利用这个服务平台,村民学习,开展礼仪活动,传承着祖先遗留下来的民间艺术。我有意问,您这个年纪也跳舞唱歌吗?老人忠厚地笑着说:“我不跳,只是看。我写对联,搞文字。一副对联18元,一年能有两三千元收入。镇志、镇史也是我写的。”说此话时,老人脸上洋溢着一种平静满足。
这种满足感在府山街道坊门街社区的座谈会上,得到充分体验。
2010年,30多个爱好者自发成立了菱湖曲艺社,凑钱排演婺剧,一周公益演出两次。剧社现在已壮大到100多人,女子乐坊、男子舞蹈、京剧等,有时群众冒雨打伞看演出。演出后,还有观众找演员签名,问如何让孩子也加入到社里来。68岁的沈雪芬,是民间越剧团的演员。剧团成员年龄最大72岁,最小的47岁,都是科班出身。她们自己掏钱,买布做衣服,制行头。在西河沿居委会一个20平米的小地方,上演《追鱼》、《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剧目。看戏的人多,她们演得也来劲。开始不收费,图的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观众一再要求下,剧团才收5元票钱。下农村的演出更受农民喜欢。到今年4月,越剧团已成立20周年,演出了9200多场。现在演出,每年还能得到柯城区和街道两级政府13000元的补贴。58岁的徐素珍,是排舞带头人。她带着一支台下老、台上年轻的队伍,到省里参加排舞大赛,拿了金奖,还想带一支跳集体钢管舞的队伍,参加“出彩中国人”电视节目。
相比徐素珍的活跃,从核工业部退休回到祖籍的龚生华,显得格外安静。在小学课堂上,他为学生细细地讲着中国风筝两千年的传统历史,教学生亲手做风筝、放飞。古琴省级非遗传承人沈华龙,做了50年的古琴。现今他每周四在学校里教老师,周一教学生。不仅免费,他还把自己做的6台古琴捐给尼山小学,好的古琴一台价值就是5万多元。
社区主任徐黎莉自豪地介绍:“我们有个草根大舞台,每月展示一次,是‘出彩中国人的微缩版。去年搞首届草根交流会,在衢州市步行街上放了32个展位,在杭州湾有4场演出,坊门街的群众说,就像过节一样高兴。搞活动,大家累并快乐着。”
什么是文化,不少人做过定义。只记得文化名人余秋雨曾用全世界最简短的话给予概括:“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衢州人以自己的爱好和才能,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追求着善良、友爱、奉献、给予的价值,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着愉悦的生活。
改革开放30多年,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追求着更高的幸福指数,要蓝天、绿地、清水,要美丽家园。衢州,让我迷醉,迷醉那科学的发展,人性的民生,生态的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坐在常山县静谧的泓影山庄剧场,观看免费专业的越剧团演出;学生在校园里可以一整天体验“流动文化宫”的娱乐活动;傍晚城市居民在清风送爽的衢江边跳舞健身;农民群众在文化礼堂和谐交流;想学习,想奉献,想娱乐,想表现……城市、社区,乡镇、村庄,有融你的集体,有展示你价值存在的平台,任你自由。
我叹服衢州市委市政府确立田园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让衢州加快实施“数字城管”、“智慧环保”的工程,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了“中国宜居休闲之都”称号。如今,市委市政府又带领全市人民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着市民的美丽精神家园。
衢江穿市,街道、社区处处整洁干净。清流、石径,乡镇、村庄,处处洁净自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衢州市委市政府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重点,让文化为市民、为农民、为百姓的服务流动了起来。制定的建设标准有设施、有活动、有队伍、有保障,操作的运行模式坚持公益、直通、多元、播种。为百姓服务的文化大篷车、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在乡村间流动不停。远居山乡的农民可在家门口的“流动图书馆”借阅需要的图书,可在村里的文化礼堂或文化广场看到“流动大篷车”整场综合演出节目。在人们渴求文化的时候,上面既为基层群众送去了文化服务,又着重长远,发掘乡土人才,给予培训,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保障。播种的文化种子成长为生力军,群众由文化消费者成为文化生产者、创造者,成为传播中华美德的主体。
衢州,有1800多年的建城历史;有公元1128年,孔子第48代孙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时建的家庙。江山市清漾村是毛泽东的祖籍地。据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清漾毛氏族谱》记载,毛泽东系清漾毛氏第56代嫡孙。衢州还是围棋文化发源地,烂柯山有“围棋仙地”美誉。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让白居易、辛弃疾、杨万里、徐霞客等文人墨客留下了诗文辞赋。廿八都古镇完好地保存着2公里长的古街,36幢明清古民居,宛如一处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博物馆。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衢州的文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朝着文化的终极目标——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我恍然悟出,朋友欣喜未说出的,是那古朴的民风、纯粹的人格、永恒的善美。